金華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金華縣今屬浙江省金華市,地處金衢盆地東部,東經119°23′-119°57′,北緯28°42′,東貫滬杭,西扼閩贛,南伸溫台沿海,北靠浙皖山區,是浙江中西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縣轄16個鎮,8個鄉,總面積1742.65平方公里,總人口56萬,境內氣候宜人,雨量充沛,物產豐富。黃大仙故鄉。2000年12月31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金華縣,設立金華市金東區。金東區轄原金華縣的東部和金華市婺城區的仙橋、多湖、東孝等鄉鎮,區人民政府駐多湖街道。將原金華縣的西部鄉鎮劃歸金華市婺城區管轄。[1]
簡介
金華縣歷史悠久,東漢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建長山(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名金華,至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是歷代郡、州、府、縣、治駐地。境內南北兩山對峙,中部平丘相間,江河溪流縱橫,交通便利。
金華素有文化之邦的美譽,人才輩出,群星燦爛,文人學者較多。金華風景旅遊資源類型齊全,有名揚海外的黃大仙成仙之地--赤松山;全國第四大佛著稱--千年古剎大佛寺;東漢太末人隱居之處--九峰山,江南一絕湯溪城隍廟,還有仙源湖、琅峰山等等風景名勝景觀與國家級雙龍風景區形成著名的浙中旅遊勝地。 金華縣地處浙江省中部偏西,東連義烏,南接武義、遂昌,西界龍游,北靠蘭溪,中部與婺城區環接。南北兩山對峙,中部丘陵平原相間,為兩山夾一川的走廊式地形。河流屬錢塘江水系。衢江流經西北,金華江及其上游義烏江與武義江橫貫東西。具有扼閩贛、控括蒼、屏杭州的獨特的地理位置,向為浙中交通樞紐。境內低丘紅壤連綿起伏,土地較為肥沃。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溫適中,但易出現旱澇災害。[2]
歷史沿革
金華縣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縣境內已有人類繁衍生息。東漢初平三年(192)建立長山縣,為建縣之始。隋開皇十八年(598)改名金華縣,縣名一直沿用至今。 向為浙江中西部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古有"銅城"之譽。
1985年5月撤銷金華地區,金華市升為地級市,原金華市(縣級)不復存在。同年12月重建金華縣。1985年5月前,原金華市(縣級)面積為2044.28平方公里,人口79.98萬人,轄10區62鄉3鎮3街道39居民區,1135個行政村,2218個自然村。撤地升市後,原金華市(縣級)劃出城區及城郊13個鄉歸屬婺城區,其餘為金華縣縣域。重建後的金華縣轄9區3鎮49鄉913 個行政村,縣境面積1742.65平方公里。1997年,總人口53.9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0.97萬人,是一個典型的"有縣無城"、"農業、農村、 農民"的"三農"縣。
2000年12月30日,國務院《關於同意浙江省調整金華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函[2000]138號),200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調整金華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浙政發[2001]1號),2001年2月8日《金華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金政[2001]19號):批准同意撤銷金華縣,設立金華市金東區,將原金華縣的傅村、孝順、曹宅、塘雅、澧浦、嶺下、江東、赤松、源東和婺城區的仙橋、東孝、多湖12個鄉(鎮)劃為金東區行政區域,面積657平方千米,有1個居委會,510個建制村,人口30萬人,區人民政府駐多湖鎮;將原金華縣的雅畈、安地、白龍橋、琅琊、蔣堂、湯溪、羅埠、洋埠、長山、沙畈、塔石、嶺上、莘畈、箬陽14個鄉鎮劃歸婺城區管轄,加上原來的7個街道和羅店、秋濱、竹馬、乾西、新獅、蘇孟6個鄉鎮,金華市婺城區下轄7個街道、20個鄉鎮,77個居委會、639個建制村、人口62.09萬人,婺城區人民政府駐市區解放東路。金華市區從原來的301.5平方千米擴大到2044.7平方千米。[3]
氣候資源
金華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總的特點是四季分明,年溫適中,熱量豐富,雨量豐富,乾濕兩季明顯。春季氣溫回升快,但氣溫變化不定,春末夏初雨水集中,時有冰雹大風;夏季長而炎熱,且雨熱同步上升,常有乾旱;秋季涼爽,空氣濕潤,時間短;冬季晴冷乾燥,大氣層結穩定。年度總的光熱水條件優越,但時空分布不均勻。盆地小氣候多樣,有一定垂直差異。由於光溫水要素分布不均,災害性天氣也較頻繁,冬季凍害、大雪,春秋低溫陰雨,梅汛期洪澇,盛夏高溫、伏秋乾旱等,是該市的主要氣候災害。
金華熱量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為17.5℃,最低出現在1984年16.6℃,最高出現在2005年18.2℃。但熱量資源分布不均,1月氣溫最低,歷史上極端最低溫度金華出現在1977年1月6日-9.6℃。7、8月份氣溫最高,歷史上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1961年7月23日41.2℃。
金華年降雨量較為充沛,但雨量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地域差異都很大。季節降雨量分布呈單峰型,為春雨多、梅雨量大,夏秋冬雨量少。金華年總降雨量平均為1424mm,多數年份降水量均在正負20%距平範圍內振盪,降雨量最多年份出現在1918年為1918mm,降雨量最少年份出現在1978年為963mm。
金華光能資源較為豐富,處於省內高值區,全年平均日照百分率(指日照時數占可照時數的百分比)為43%,年際最大為55%,最小為37%。日照年際變化明顯且季節分布不均,夏季日長且晴朗少雲,冬季日短,春季雲多,春夏間日照的增加速率大於夏秋間的減少速率,故夏季日照最多,冬季最少,秋季光照優於春季光照。[4]
經濟狀況
重建金華縣後,縣委、縣人民政府提出"苦創業,圖振興,三年打基礎,五年邁大步"的戰略目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心同德,和衷共濟,銳意改革,勵精圖治,艱苦創業,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都有較快的發展。1985年,全縣工農業總產值3.4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1億元,工業總產值1.3億元。國內生產總值4.9億元,財政收入1735萬元。1997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37.5億元,比1985年增長6.65倍。全縣工農業總產值86.7億元,比1985年增長24.5倍,其中工業產值69.5億元,比1985年增長52.46倍; 農業產值17.2億元,比1985年增長5.53倍。人民生活水平有較大幅度的提高。1997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3156元,比1985年增長4.99倍,城鎮職工人均收入7276元。
旅遊資源
金華素有文化之邦的美譽,人才輩出,群星燦爛,文人學者較多。金華風景旅遊資源類型齊全,有名揚海外的黃大仙成仙之地--赤松山;全國第四大佛著稱--千年古剎大佛寺;東漢太末人隱居之處--九峰山,江南一絕湯溪城隍廟,還有仙源湖、琅峰山等等風景名勝景觀與國家級雙龍風景區形成著名的浙中旅遊勝地。
丹霞山水游
金華地處浙中盆地,山水洞林交相輝映,以方岩山、九峰山為代表的紅層丹霞地貌山景,挺拔俊秀;以婺江尤其是蘭江為代表的水鄉景色,處處風光旖旎;以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雙龍風景區的金華北山、磐安花台山森林公園為代表的山林景觀,一派鬱鬱蔥蔥;以金華雙龍洞、冰壺洞、朝真洞、桃源洞、仙瀑洞等五洞十景為代表和蘭溪涌雪洞、玉露洞等六洞構成的浙中小溶洞群,競相爭奇斗絕,尤其是今年3月勘探發現的仙瀑洞,其落差高達73米,屬巨大洞瀑,引起了國內外關注,被譽為"中華一絕"、"世界洞瀑之最"。
遊覽路線:金華→永康方岩山、五指岩→武義溫泉、龍潭→大萊口→蘭溪六洞山、白露山→浦江仙華山、馬嶺→義烏德勝岩→金華大佛寺、九峰山、金華山(雙龍洞、朝真洞、桃源洞、仙瀑洞)
古婺風韻游
金華1800年的歷史文化留下了眾多的古建築、古遺址和文物古蹟。金華城內有全國文保單位太平天國侍王府、天寧寺大殿和省級文保單位八詠樓、法隆寺經幢等,還有明月樓、府城隍廟、古城牆、一覽亭等一大批歷史文化遺蹟。國家重點文保單位太平天國侍王府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壁畫等藝術品最多的太平天國遺址,在中國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東陽市盧宅,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築群,其木雕藝術堪稱絕倫;蘭溪諸葛鎮神奇的八卦建築群和全國最大的諸葛亮後裔聚居地,曾引起國內外的轟動,在國內外尤其在日本及東南亞遊客中有着經久不衰的觀光魅力。浦江"江南第一家"鄭氏宗洞古建築群,及其"十五世同居共食"的文化內涵,是中國古代家族文化乃至世界家族文化的一大典型遺蹟,近年來在學術界、旅遊界反應強烈,金華山東部的大佛寺鴛鴦林,268對、20多種樹木結成連理,譬如鴛鴦成對、愛侶相依,成為東南婚戀旅遊的熱點。
遊覽路線:金華--義烏大安寺塔、雙林寺--浦江鄭氏宗祠--蘭溪諸葛八卦村--俞源--郭洞--東陽盧宅--金華太平天國侍王府、天寧寺、八詠樓、法隆寺經幢
古越文化探秘之旅
金華地處金衙盆地,古屬越國,至今保留有山越古國大量自然和人文之謎,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如雙龍黃大仙文化、諸葛八卦文化、俞源太極文化和龍游石窟文化等,在媒體披露後引起轟動,遊人蜂擁而至。
遊覽路線:雙龍三洞二觀→俞源、郭洞→諸葛村→龍游石窟。[5]
古樹名木
兄弟羅漢松
金華縣塔石鄉吳莊村張坑口自然村有兩株現存最大的羅漢松古樹,胸徑分別為1.11米與1米,均需雙人才能合抱,樹高達13米,約有四層樓房高,兩樹相鄰約10米,恰似一對相依為命的"兄弟羅漢",至今"兄弟羅漢"已經歷了500餘年的風雨歷程,仍茂盛不衰。
南方紅豆杉
南方紅豆杉為紅豆杉科著名樹種,現為國家一級保護樹種。金華縣境內主要以塊狀分布於海拔400-600米山地,百年以上樹齡者共有140株,縣政府將其列為古樹名木予以保護。該樹種生長極慢,資源稀缺,而金華縣分布廣、生長好、樹體大、種源豐,全國
罕有。近年來,從南方紅豆杉中發現並提取抗癌特效藥紫杉醇,且中國南方紅豆杉紫杉醇含量比北美紅豆杉高出10多倍,引世人注目。目前,中美已在上海聯合開展南方紅豆杉組織培育、基地建設及藥物提取工作。此外,該樹種材質緻密,心材桂紅色,邊材淡褐色,堪與紅木媲美。
銀杏
銀杏因只在中國得以遺存,故被稱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貓,為我國一級重點保護植物和國家一級珍貴樹種,目前我國野生狀態的原生種僅限於浙江西天目山有少量分布。
金華縣經調查尚存百年以上銀杏古樹11株,其中孝順鎮4株,湯溪鎮3株,曹宅、塘雅、塔石、傅村鄉鎮各1株,湯溪鎮豐邊、下伊、後大村三株古銀杏樹齡與粗度都位居前茅,胸徑在1.50米以上,高17-22米,樹齡均在400-500年。縣誌有載的潘二村古銀杏,頗為奇特,在主枝上倒生了若干個樹鍾乳,鍾乳長的已達50厘米,粗約20厘米。據文獻報道,樹鍾乳為銀杏樹所罕見,若取下,因其具再生組織可育成盆景植株觀賞。
銀杏渾身是寶,其樹姿挺拔秀麗,春夏一片濃蔭,深秋金黃,深受園林專家青睞;銀杏木材堅韌,不翹裂,耐腐防蛀,是高檔家具、工藝雕刻的優質用材;從銀杏葉中提取的"雙黃酮醇"、"萜烯"兩類物質,是治療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的特效藥.
櫸樹
金華縣沙畈鄉銀坑村口有一株國家二級保護樹種---櫸樹,樹高30米,胸徑162厘米,閱歷500春秋,樹姿挺拔、雄偉,為該樹種的全市之最。值得稱奇的是該樹根基長出數塊三角板狀的"板根",而"板根"通常在熱帶雨林中才可見其蹤影,榆科植物有此奇觀實屬罕見。
櫸樹天然落籽和根芽繁殖能力極強,這棵櫸樹下有30株幼樹已茁壯成長。相信經過林業技術人員努力和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的加強,櫸樹這一國二級樹種能在金華大地種族繁盛,世代延續。
古樟
金華縣登記在冊的1297株古樹名木中,數量最多的首推市樹香樟,共有559株,占43%。
說到樟樹王,要數傅村鎮西周村旁一對古樟,一棵胸徑4.5米,需9人才能合抱,樹高20米,冠幅占地近1畝,是當之無愧的全市第一樟,粗度位居全省第三。據文物專家考證,樹齡逾1100年,植於唐代,該樹歷千年仍長盛不衰,歲歲春花秋實,只是主幹形成一直徑約2米的空洞,人在其中展臂可旋轉自如。[6]
特色戲曲
婺劇
婺劇發源於金華,是金華最古老的戲曲。她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當地的人們有的叫她為農村戲,俗稱金華戲,是浙江省第二大劇種,因金華歷史上素稱婺州而得名。她擁有高腔、崑腔、亂彈、徽戲、灘簧、時調六大聲。婺劇在金華這個擁有濃厚藝術文化的城市,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比發源於江蘇崑山,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的崑曲只晚200年。
婺劇是一個在農村土生土長的劇種,藝人多系農民出身。以前,農閒時出外組班演戲,農忙回家生產,直到抗戰初期才開始有固定的班社出現,長期流動於鄉村演出,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婺劇在表演藝術上以鮮明生動與強烈粗獷相結合,不但保留了許多傀儡、儺舞、目蓮戲等古老的表演動作和程式,且擁有變臉、耍珠、舞叉、竄火、竄梁、穿刀、十八吊等大量特技表演。
"以前,婺劇團的戲班子到了某個村子演出,不管有多忙,大夥都要撂下活去看戲。附近鄉村的人,也會趕去湊熱鬧。如果是專業劇團來演出了,那更是萬人空巷,連房頂都會擠滿人。"金華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藝術處處長樓存記向記者描述了他印象中的婺劇。"看戲的時候,最開心的就屬小孩子了,不僅能看戲還能吃到許多好東西,那個開心勁就別提了。"每當正月里或到了特殊的節日,金華農村的婺劇團演出,可謂忙的不可開交。這時農村"雞毛換糖 "的小販也忙着趕過去做生意了。 婺劇的出現也同時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寫戲人"方景昊的說法證實了婺劇在金華的火爆。方景昊常年在金華農村走動,看哪些村子要演戲,能出什麼樣的價格,然後根據每個村子的要求,跟相應的婺劇團聯繫。"現在農村人有錢了,都爭着要看戲,比如廟會開光、節慶什麼的。尤其是正月里,劇團根本忙不過來。有些好的劇團,一年能演出500多場。"據了解,金華目前有專業劇團10多個,農村劇團近百個,平均一個劇團一年能演出300場左右。婺劇成為金華農村最引人注目的風景。[7]
風土人情
燈會
燈會娛樂,早在西漢武帝時代,就有"漫衍魚龍,角牴之戲"。明清以來,燈事更興。人們通過迎燈,以示驅邪除瘟,去災祈福,求五穀豐登,人畜平安。舊時燈會都於元宵舉行,元宵節又稱"燈節"。一般起燈於農曆正月初十,散燈於廿日,以十四、十五、十六日最興。金華燈會,燈彩品目繁多,造型千奇百妍,絢麗多姿。龍燈是燈會的主燈。龍燈中最有代表性的數橋燈(金華、蘭溪稱板凳燈,浦江稱長燈),一般均有百餘橋(一節為一橋),長者數百橋,甚至千餘橋,橋燈分龍頭和燈橋兩部分。迎橋燈主要陣式有:鐵索箍、肚裡滾、青蛇溜、麥餅挑、荷花旋、
金華市剪刀股、雙開門、繞房柱等,極為精彩、驚險。
人民群眾富而思樂,燈會越辦越興。除元宵燈會外,金華、永康等地也於中秋、重陽舉行燈會。1983年春節,東陽許宅新廳舉辦人物花燈會,國家文化部錄像組,浙江電視台專程前往錄製專題片。1984年國慶期間,東陽李宅大型水上彩燈(荷花燈)赴杭州參加中日青年聯歡活動,在西子湖上大放異彩。1985年元宵,浦江縣城舉行燈彩工藝展覽,掛彩燈千盞,有44個燈隊,7100餘人參加串演。其中各類燈手3000餘人,旌旗500多幅,銅銃(一種民間土炮)700餘條,鑼鼓手300餘人,場面壯觀。上海電視台錄製《浦陽江畔鬧元宵》專題片。同年元宵,蘭谿市區廠礦企業以花燈扎於汽車上,36輛汽車組成彩燈車隊,火樹銀花蔚為大觀。
廟會
舊時廟會多,尤以農曆八月十三胡公大帝廟會最盛。屆時善男信女燒香拜佛,絡繹不絕。商賈雲集,百貨雜陳,除舉行迎佛等俗定儀式外,還有表演迎大旗、三十六行、翻九樓、迎抬閣、演大戲等娛樂活動。現各地廟會多成娛樂活動會、物資交流會和文化節,但膜拜神佛等封建迷信活動基本廢除,演戲、放電影、迎龍燈、遊藝、展覽等活動豐富多彩。
社戲
舊俗為酬謝土地神祗保佑豐收,由某村或幾個村聘請戲班,稱"演社戲"。社戲一般於春社、秋社期間演出,也有於某神祗生日演出的。永康農曆正月十五演"壽龍戲",三月十六日演"財神戲",五月二十五日演"五穀神戲"等。又有為游橋、祝壽、得子、禁山、做譜等演出的。演場或在祠堂、曬場,或于田間溪灘臨時搭台。經費由族、常開支,或由主持者向民間籌集。
社戲亦有"斗台"之風,即幾個戲班同時在同地演出,以觀眾多者為勝。斗台前由組織者下令放銃為號,第一二銃準備,第三銃一響,各戲班先鋒齊發,鑼鼓共鳴,誰都不得搶先開場,斗台勝負按休場放銃響聲為準,其時觀眾最多者為"最紅場"戲班。"斗台"風以浦江為盛。
羅漢班
在東陽、義烏一帶以村為單位,人數多少不限,每年七月半集中訓
金華市練。開始推舉一人牽頭,稱"領袖"。主持"盤攏頭酒",吃過攏頭酒者,注入花名冊,組成羅漢班。羅漢班武術有拳術、棍術、叉術、馬刀術、槍盾術、疊羅漢等。均請拳師教練。花樣有"背獨腳"、"疊龍亭"、"疊出門"、"奈何橋"、"疊馬"、"疊荷花"、"猴子洞"、"排字"、"疊牌坊"等。表演有飛叉、團叉、踏叉、套叉、鈎叉等技巧。外加走陣、打盾牌、開四門、打五虎等,道具有舊式刀槍劍棒十八般武器,綠毛獅子等,配以鑼鼓嗩吶,於農閒時外出表演。羅漢班的人一律穿黑衣、紅褲、竹節襪、黑白幫布鞋,腰系一條白毛巾,赤膊,不戴帽。
豁拳
是喜宴中的一項助興活動,又稱"猜拳"。有"對猜"(2人豁拳)、"三關"(3人豁拳)等。婦女在酒宴中喝酒不豁拳,用轉調羹的方式罰酒:將調羹放在一隻空盤內,同桌人輪流用手指撥調羹柄使之轉動,旋轉停止後調羹柄指向誰即罰誰喝酒。[8]
名勝古蹟
大佛寺
大佛寺風景名勝區位於浙江省金華縣曹宅鎮境內,距金華市區18公里,03省道穿境而過,交通便捷,處於黃金旅遊線上。景區面積約11.8平方公里,共有景點50餘處,系浙江省級風景名勝區。風景區在千年古剎大佛寺而聞名,大佛寺建於南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距今已有1450餘年的歷史。大佛寺自然景觀優美,景區內森林繁茂,山丘重疊,岩勢雄偉,環境清雅。鴛鴦林更是其中的一絕。林內有許多樹木,均共根連理,對狀生長,活像一對對正在熱戀中的痴情男女,深情默視,悄然相對;又如那恩愛夫妻,相依相偎,形景相隨,令人悠然神往。據專家考察,鴛鴦林中共有20多個樹種均存在連理現象,且"老、中、青"各類鴛鴦俱全。這樣獨特的森林景觀,堪稱國內一絕。至於為什麼會出現群生連理樹,在現代林業科技上還找不到答案,實為大自然的一個謎。
大佛寺還有着豐富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互輝映,溶為一體。除原有的大雄寶殿及天皇殿、鐘樓、鼓樓、庇廬閣、還雲廊以外,近年來又新建了赤松亭、江南一龍、十八羅漢以及五百羅漢堂,使大佛寺錦上添花,特別是五百羅漢堂,五百尊羅漢全用青田玉雕刻而成,雕刻工藝精緻,面容千姿百態,栩栩如生,這在全國尚屬首例。
正是"巍巍佛寺藏幽山,林蔥水秀塵無染"。
九峰山
"陶令已隱九峰山,桃花源里可耕田"。
坐落在金華縣湯溪鎮境內的九峰山,距金華市區28km。峰石林立,赤壁丹霞,高低錯落,遠望形如芙蓉,近看狀若峰巢溝壑,峽谷遍布,溪、泉、瀑、潭橫生。景區面積10.38平方公里,分九峰岩和桃花源兩大景區,共有景點80多處,系浙江省級風景名勝區。
九峰岩以九座異形山峰組成,奇峰挺兀,如九瓣蓮花,故名九峰。主峰--達摩峰,峰高數百丈,山腰有岩洞,稱九峰仙洞,可容數百人。洞旁有三層樓房建築,名九峰禪寺,晨鐘暮鼓,香煙繚繞,寺前翠竹搖曳,竹葉沙沙,身臨其境,如登遠離紅塵喧囂之仙境。可謂:"高台朝佛寺,明鏡照心田。翠台鳴幽鳥,蓮峰落九天。"
山無水不秀,水無山不媚。在九峰南側有一人間仙境,即桃花源,清澗流水,林木茂密,山水相依,嫵媚秀麗。沿峽谷串聯着三個平如鏡、綠如藍的深潭,名龍潭,波光粼粼,飄葉入水,猶如湖海泛舟,民間有"雙龍並無龍、真龍在九峰"之說。
九峰景觀可謂集雁盪之奇、桂林之秀、廬山之峻、華山之險於一體,象一朵奇葩開放在浙江中部。[9]
土特產品
金華火腿,歷史悠久,馳名中外,是我國傳統肉類醃臘食品的精華。
金華火腿創始於宋代,距今已有近九百年的歷史,在南宋時,金華火腿就被列為貢品,後不斷改進,品質更臻優良。到了清代,金華火腿已經遠銷日本 、東南亞和歐美各地,並在1915年獲得巴拿馬國際商品博覽會一等獎,1929年在西湖博覽會上又得商品質量特別獎,1981年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優質產品金獎。金華火腿形如竹葉、皮薄骨細、腿心飽滿、精中夾肥、油而不膩,瘦肉細嫩、紅似玫瑰,肥肉透明、亮若水晶,鹹淡適口、香氣濃郁,素以色、香、味、形"四絕"著稱。
金華火腿名聞遐邇,因為它不僅是珍貴美味的食品,而且是一種高檔的營養滋補品。它內含十八種氨基酸,其中八種是人體不能自行合成的。火腿經過經冬歷夏的發酵分解,各種營養成分更易被人體所吸收,其味咸甘,性平,具有和中、益腎、養胃、生津、固骨髓、補虛癆、益血脈、健足力等滋補功效和藥用價值,可治虛勞心悸、脾虛少食、久瀉久痢等症。金華火腿製作有嚴格的工序和要求,加工方法和用料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火腿品種,除通常的咸腿外,還有風腿、雪舫蔣腿、竹葉熏腿、淡腿、甜醬腿、果味腿、糖腿以及用狗腿醃製的戌腿等等。金華火腿在繼承傳統加工技藝基礎上,不斷革新、精益求精,近年來產量已超二百萬隻,其中三分之一銷往國外。一些以火腿為原料的系列產品也打入了國際市場,如金華火腿罐頭、金華片裝火腿、金華火腿酥餅、金華火腿月餅等等。
浦江豆腐皮
豆腐皮是浦江特產,歷史悠久,暢銷全國,出口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易貯藏,便攜帶,是訪親送友的佳品。浦江豆腐皮製作工藝精細,經打漿、高溫、去渣、結膜而成,達到國家衛生標準。本品採用本地優質黃豆為原料,黃豆抗病力強,不易感染病蟲害,未受農藥污染,是一種天然的綠色食品。豆腐皮營養豐富,蛋白質、氨基酸含量高,據現代科學測定,還有鐵、鈣、鉬等人體所必需的18種微量元素。兒童食用能提高免疫能力,促進身體和智力的發展。老年人長期食用可延年益壽。特別對孕婦產後期間食用既能快速恢復身體健康,又能增加奶水。豆腐皮還有易消化、吸收快的優點。真是一種婦、幼、老、弱皆宜的食用佳品。豆腐皮可製作多種多樣的葷素佳肴,既可充作家常便菜,也可用與各種宴會酒席。
食用方法:炒:豆腐皮浸濕切就,配以少量時鮮蔬菜,同炒即成。
煮:(湯)豆腐皮撕成條狀,放入沸水稍煮加調料即成。
煎:豆腐皮浸濕攤平,捲入肉糜,入鍋煎成金黃色即成。
炸:(響鈴)同上法,切成寸段,入沸炸松即成。
素鴨、素火腿:豆腐皮浸濕攤平,層層調料,稍加造型,先蒸後煎,即成。
方岩蜜桔
方岩無核蜜桔從七十年代引進"溫州蜜柑"品種經更新換代,稼接改良和科學管理,形成了具有獨特果型和品味配伍的"方岩無核蜜桔"。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目前全鎮"方岩無核蜜桔"種植面積已達四千多畝,年產量達20000多噸,占全部柑桔產量的70%。"方岩無核蜜桔"分早熟,中熟二種品種,早熟品種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成熟,中熟品種十一月上旬成熟。果型中等大,平均果重150克,大小均勻,果皮薄,光滑,易剝,色澤鮮艷,一致,有光澤,果肉橙黃色,肉質細嫩,汁液豐富,甜度高,可溶性固溶物11-13%。無核,耐運輸,耐貯藏。
柑桔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果品.果實中含有豐富的糖類、礦物質、有機酸、和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的含量較其它果品為多。柑桔除鮮食外,還有多種用途是輕工業的主要原料,可加工成罐頭、蜜餞、果醬果凍、果糕、果糖、果汁、果酒,也可提取果膠、檸檬酸、香精油和柑皮甙等化工原料,可以說柑桔全身都是寶。[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