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皖山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皖山區隸屬於貴州省銅仁市,是銅仁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副中心。位於東經109°11'-109°14'、北緯27°30'-27°32'之間,東南臨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西南接新晃侗族自治縣和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西與黔東南州岑鞏縣接壤,北與銅仁市碧江區、江口縣毗鄰。轄2個街道辦事處、1個鎮、6個鄉,70個行政村、14個社區,972個村(居)民組,縣域面積842平方公里,總人口16萬人(2013年),其中侗族主體少數民族8.3萬人,占總人口79.4%。2012年,萬山區生產總值208023萬元。

萬山區因盛產硃砂、水銀而成為中國最大的汞工業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汞都」、「硃砂王國」。 2009年3月萬山特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之一,是貴州省唯一享受國家政策扶持的資源枯竭型城市。[1]

歷史沿革

夏商為荊州之域,周朝時屬楚,秦朝時屬黔中郡,漢朝時屬武陵郡,魏晉南北朝初屬武陵郡,後屬東牂牁郡,隋朝時屬辰州,唐朝時屬錦州,宋朝時屬沅州。

元至六十四年(1277年),置大萬山蘇葛辦等處軍民長官司,黃道溪野雞坪蠻夷長官司,均屬于思州安撫司。

明朝洪武初,萬山、黃道、施溪等3個土司隸屬關係沿元未變。洪武五年六月十三日(1372年),大萬山司隨思州宣慰司改屬湖廣行省;施溪漾頭司遷治平地寨,改稱施溪長官司,隸屬湖廣沅州衛,洪武六年(1373年),又改屬于思州慰司。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以務程龍鰲、坪岳溪、都坪等蠻夷長官司併入黃道溪長官司,遷治武陵坪(今黃道侗族鄉街上平溪寨),仍隸屬思州宣尉司。後思州宣尉使田琛與思南宣尉使田宗鼎爭砂坑有怨,舉兵相攻,琛稱天主,朝廷敕鎮遠侯顧成以兵彈壓。事平,革除思州、思南二宣尉司,設貴州布政使司。以思州宣尉司地置思州、黎平、新化、石阡4府,以思南宣尉司地置思南、銅仁、烏羅、鎮遠4府,上述8府均隸屬貴州布政使司。永樂十二年三月二日(1414年),大萬山長官司劃屬銅仁府管轄,黃道溪長官司,施溪長官司劃屬思州府管轄。

清朝實行「土改歸流」的政策,自雍正以後,土司大部分被裁撤,大萬山長官司由銅仁府派流官直接管理黃道溪長官司和施溪長官司由思州府派流官直接管理。光緒六年八月二十六日(1880年)貴州巡撫岑毓英奏准,將銅仁縣移治江口,而將省溪司(今江口縣)流官吏目改駐大萬山,於是大萬山又名省溪,治萬山城內(今解放街),仍隸屬銅仁府。

民國二年8月(1913年),設置省溪縣。省溪縣成立初隸屬貴州省黔東道(又名鎮遠道)。民國十二年(1923年),廢黔東道,省溪縣直隸於貴州省政府。民國二十四年元月(1935年),省溪縣隸屬第九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銅仁。民國二十六年11月(1937年),銅仁改稱第六、七兩個行政督察區合併成立新的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鎮遠,省溪縣隸屬第一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撤銷省溪縣,其轄地併入玉屏縣和銅仁縣。

1949年,屬玉屏縣第六區。1958年12月劃屬銅仁縣,建萬山公社。1961年8月,又劃屬玉屏縣恢復萬山區。1966年2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萬山特區隸屬銅仁地區。1968年9月24日,貴州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撤銷萬山特區,建立萬山鎮,直屬銅仁地區。1970年8月8日,國務院批准,恢復萬山特區。仍屬銅仁地區。

2011年11月,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銅仁地區設立地級銅仁市,設立萬山區。[2]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66年2月22日,建立萬山特區,明確「萬山特區的行政區劃為現屬玉屏縣萬山區的高樓坪、黃道、新莊三個公社和現屬銅仁漾頭區的敖寨公社,隸屬貴州省銅仁地區」,同年5月1日建立萬山特區人民委員會。

2011年11月,原縣級銅仁市的茶店鎮魚塘鄉大坪鄉劃入萬山區。

2013年5月,撤銷萬山區茶店鎮建制,設置茶店街道。

區劃詳情

截至2014年6月,萬山區下轄1鎮、2個街道、4個鄉,分別為萬山鎮、謝橋街道、茶店街道、高樓坪侗族鄉、黃道侗族鄉、敖寨鄉、下溪鄉。[3]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萬山區,隸屬於貴州省銅仁市,位於東經109°11'-109°14'、北緯27°30'-27°32'之間。 東南臨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西南接新晃侗族自治縣和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西與黔東南州岑鞏縣接壤,北與銅仁市碧江區、江口縣毗鄰,總面積842平方公里。

地質地貌

萬山區以喀斯特岩溶地貌為主,集山、水、林、洞為一體。 全境地勢東低西高,中部隆起。東部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深谷密布,西部丘陵,地勢開闊平緩。境內的地層,絕大部分屬海相沉積,厚度巨大。地層呈北東、北北東向帶狀分布,從東到西,依次出露有板溪群、震旦系,局部地方覆蓋有第四系。屬武陵山系,位於武陵山脈主峰梵淨山的東南部,地勢東部底、西部高、中部隆起,自中部向東南三面傾斜。北東南三面海拔在600米以下,西部海拔700—800米,中部858米。區內最高點米公山海拔1149.2米,最低點在下溪河出境處(長田灣)海拔270米。萬山特區在大地構造上屬江南古陸西緣褶皺帶,區域構造線主要表現為北北東向,特區位置與萬山半背斜基本一致。區內地層呈北東、北北東向帶狀分布,從東至西由老至新依次出露有:上板溪群、震旦系、寒武系,地層產狀一般為2350—3270∠80—100。

氣候

萬山特區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3.4度,年極端最高氣溫34.3度,年極端最低氣溫-10.4度,七月為最熱月,其平均氣溫23.9度;一月為最冷月,其平均氣溫2.0度;年較差21.9度。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年最多降水量11715毫米,年最少降水量954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274小時,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整體具有冬暖夏涼、冬長秋短、雨水充沛、水熱同季、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

主要災害性天氣

特區氣象災害性天氣主要有:凝凍、倒春、暴雨、冰雹、大風、夏旱、秋綿雨、霧、強降溫等。

主要氣象要素指標(年限:1977--2003)

氣溫:年平均氣溫13.4度(周邊縣市17—18),年極端最高氣溫34.3度(周邊縣市39--41),年極端最低氣溫-10.4度(周邊縣市7--8),七月為最熱月,其平均氣溫23.9度(周邊縣市27--28);為最冷,其平均氣溫2.01斐(周邊縣市5--6):年較差21.9度。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年最多降水量1715毫米,年最少降水量954毫米,平均比周邊縣市多150--200毫米,年平均降雨數為170天,最長連續降雨日數為24天,年嚴均暴雨4次,年最多暴雨7次,日最大雨量228.7毫米。

濕度:年平均相對濕度83%,比周邊縣市多4--5%。

積雪:年均降雪15天,連續最長積雪日數20天,最大雪深26厘米。

雨淞(凝凍):年平均凝凍2天,最長連續凝凍28天。

霧淞(氣溫在零下3℃以下時,空氣中的水汽直接凍結在地面物體上的現象):年均10天,屬於南方地區罕見。

風:年平均風速2.1米/秒,最大風速23米/秒, 平均大風日數1.2大。雨、霧掃:年平均147天。

水文

萬山區境內的河流都是山區雨源型河流。由降水補給溪河徑流,主要河流有4條,年徑流量2.22億立方米,河網密度為每平方公里0.27公里。分水嶺為東南—北西向,東南起筆架山,向北西經上黃茶、張家灣、滾子沖、琴門,平面呈順時針到臥「S」形。地下水年總儲量0.758億立方米,主要由降雨補給。[4]

自然資源

動物資源

萬山區有家禽20餘種,野生動物資源30餘種,魚類資源20餘種。原魚類、兩棲類、鳥類和哺乳類動物繁多。珍稀動物有斑羚(俗稱岩羊、野羊)、穿山甲、林麝、水獺、紅腹錦雞、靈貓、豹貓。

植物資源

萬山區自然植被有針葉林、闊葉林、竹林、灌叢及灌草叢。 糧食作物20餘種,經濟作物26種之多,木本植物近100種,野生牧草資源1000至1200種,藥材資源700至900種,常見的有50種之多。萬山野生中藥材較豐富,以銀花、生首烏、百合、葛根、杜仲、半夏等為多。代表性常綠樹種有甜櫧栲、石櫟、木荷、木蓮等,在混交林中有落葉樹種水青岡、亮葉水青岡、間有楓香、槭樹、楊樹和板栗等。常綠林的次生林為杉木林、馬尾松林、松杉混交林、油桐、油茶林,以及次生的灌叢草坡或石灰岩藤刺灌木叢。在米公山北坡還保存有較完好的一片原始森林,南坡有維C含量非常豐富的野生獼猴桃,極具開發價值。萬山也有較稀有的物種,代表為「雪花樹」,其樹在冬季下雪時開花。

礦產資源

到2013年,萬山區初步探明的礦種有汞、鉀、錳、釩、鉬、銅、鋅、大理石、磷、重晶石、石灰岩、白雲岩等20多種,其中鉀礦石遠景儲量50億噸,磷礦儲量7000萬噸,錳礦儲量1500萬噸以上,重晶石儲量218.8萬噸,石灰岩儲量10億噸,白雲岩儲量20億立方米。

水力資源

萬山特區水資源較為豐富,全區水資源總量為2.38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3938立方米。因地勢較高,河流均系源流,水力資源可開發量0.27萬千瓦。現已開發青龍電站、屯坪電站、犁坳電站。中小型水庫8座,總容量535.7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占耕地的25.7%。[5]

區域經濟

綜述

2012年,萬山區生產總值208023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1年增長17.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4491萬元,比2011年增長8.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93327萬元,比2011年增長17.8%,其中工業實現增加值75424萬元,比2011年增長17.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0205萬元,比2011年增長25.1%。三次產業的結構由2011年的28.0:43.5:28.5變為26.2:44.9:28.9。三次產業對經濟貢獻率分別為:13.0%、45.0%、42.0%。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分別為: 2.3%、7.8%、7.4%。

第一產業

2012年,萬山區實現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85234萬元,比2011年增長15.3%,其中:農業產值48046萬元,比2011年增長14.2%;林業產值2082萬元,比2011年增長9.7%;牧業產值30141萬元,比2011年增長18.2%;漁業產值2485萬元,比2011年增長18.3%;農林牧漁服務業2480萬元,比2011年增長7.7%。

2012年,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與2011年基本持平。全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2906公頃,比2011年下降5.77%,其中夏收糧食麵積1463公頃,比2011年下降43.16%,秋收糧食麵積11455公頃,比2011年下降5.17%;油料作物播種面積2057公頃,比2011年下降20.43%;蔬菜播種面積3968公頃,比2011年增長11.93%。

2012年,主要農產品產量與2011年有增有減。全年實現糧食總產量53954噸,比2011年增長11.15%,其中:稻穀總產量30629噸,比2011年增長25.28%。油料產量3388噸,比2011年下降28.34%,其中:油菜產量2330噸,比2011年增長30.03%;水果產量5555噸,比2011增長126.27%。

第二產業

2012年,萬山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9.10億元,比2011年增長45.8%,其中:輕工業實現總產值3.84億元,比2011年增長3.2%;重工業實現總產值25.26億元,比2011年增長55.6%。全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4.5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1年增長32.7%。全年實現鐵合金產量82795噸,比2011年增長44.0%;精製茶5231噸,比2011年增長55.1%;汞產品產量541噸,比2011年增長3.2%;飼料36352噸,比2011年增長100.3%;精製食用植物油3235噸,比2011年下降44.8%。

2012年,萬山區建築業增加值6697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1年增長26.1%;全區資質以上登記施工單位簽訂合同額達9425萬元,比2011年增長206.2%;實現建築業總產值5032萬元,比2011年增長32.1%;竣工產值5032萬元,比2011年增長106.2%;房屋施工面積5.33萬平方米,比2011年增長34.3%。

第三產業

2011年,萬山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318萬元,比2010年增長18.1%,其中,城鎮實現消費品銷售額8456萬元,比2010年增長18.3%;鄉村實現消費品銷售額5862萬元,比2010年增長17.9%。

2011年,萬山區旅遊收入1.06億元,比2010年增長125.3%,接待遊客數19萬人次,比2010年增長38.6%。[6]

社會事業

教育

2012年萬山區各級財政對教育事業的投入達8538萬元,比2011年增長82.2%,2012年年末,全區有普通中學5所,在校生3379人,比2011年增長16.6%,其中:女生1549人,比2011年增長10.6%;2012年,全區有小學30所,有小學在校生4689人,比2011年下降3.0%,其中女生2069人,比2011年下降4.3%。

文化

截至2012年,萬山區有文化館、圖書館各1個,有鄉鎮文化廣播電視站4個;建成農村地面衛星接收站9703座,比2011年下降4.5%。

衛生

截至2012年,萬山區有衛生機構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5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所,衛生監督檢驗機構1所。衛生技術人員132人,其中:醫生38人,註冊護士49人。衛生機構床位數156張。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4.80萬人,新農合參合率達98.7%。[7]

基礎設施

2011年,萬山區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687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0年增長10.7%。全區公路通車裡程484公里,比2010年增長7.8%。機動車保有量260輛,比2010年增長13.0%。

2011年,萬山區實現郵電業務總量1597萬元,比2010年增長0.4%,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166萬元,比2010年下降8.0%,郵政業務總量431萬元,比2010年增長33.44%。2011年年末固定電話用戶數8236戶,移動電話用戶33884戶,互聯網用戶2773戶,電話普及率為64.2部/百人。

歷史文化

萬山鼟鑼

萬山鼟鑼盛行於境內黃道、下溪、敖寨侗族鄉,有千年歷史,1994年黃道侗族鄉被貴州省文化廳授予「鼟鑼藝術之鄉」。鼟鑼以鑼、鼓為主,輔之其它樂器和用具。侗鄉人民共演練成鬧年鑼、喜慶鑼、敬神還願鑼、辭誦鑼、充鑼、喪鑼、「三錘鑼」、「九錘鑼」、「兩頭忙」、「三道齊」等60餘種不同形式和曲調。

講吉令

生活在萬山境內的侗族同胞,在婚喪嫁娶、修房建橋、出行動土前都要舉行祭祀活動,祈求神靈消災賜福。侗族很多祭祀活動中都有「講吉慶」這一重要環節,它是主持人(寨中有威望的長輩或道士)為信士(主家)祈禱神靈賜福的一個祭祀過程。在「講吉慶」中有祈福語言和祝福語句,當地人叫「吉令」。祭祀不同的神靈,講不同的吉令;操辦不同的事,送不同的祝福。

請七姑娘

請七姑娘,就是將天上七姊妹的七姐請下凡間來,在萬山侗鄉又叫猜七姑娘。猜七姑娘是一種帶有神話傳奇的娛樂活動,一般選在天氣比較晴朗的夜晚舉行。地點選在農家堂屋比較寬敞的人家,參加活動的人數有七到十個不等。其中一位主持者(多為年長的婦女),叫猜七姑娘的師傅,其餘為被猜者,但被猜者必須是未結過婚的少男少女,就是人們說的童子娃娃。<

風景名勝

萬山礦山公園

中國汞都萬山國家礦山公園是2005年國土資源部批准的首批28家國家礦山公園之一,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開發建設中的汞都國家礦山公園主要以萬山城區的汞礦礦業遺蹟為核心景區,面積約5平方公里。一期建設的重點項目包括汞都博物館、蘇聯專家樓景區和黑硐子、仙人洞古代採礦遺址景區及冷風洞、大坪坑、沖腳地質生態恢復示範點等景點景區。

仙人洞遺址

在通往仙人洞的山樑上有一個佛道合一的小寺廟——威靈寺。威靈寺即是一位白髯飄飄的道長傳道、煉丹之處。長年累月,在儒道釋相互滲透的歲月中,形成了一座寺廟,是礦工進洞前必拜的場所。威靈寺往下百餘米,有一尊獨峰拔起的仙女石。仙人洞內可容納千人的廳堂大體分為上、中、下三層。廳堂內壁坑道縱橫交錯,枝蔓橫生,與黑硐子遺址連成一體,形成巨大的地下網絡。坑壁有許多標記,是古人用以標明礦床及掘進方向的記號,並便於礦工在漆黑、幽深的洞中不致迷途。頂棚碩大的疤痕,就是當年「以火攻石」的印記,是明代「大萬山汞辦局」科技狀況的真實記錄。

黑硐子遺址

黑硐子採礦遺址是始自秦漢時期的重要開採場所。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 點文化保護單位。深切的峽谷地貌,使峭壁上形成了較多汞礦露頭,為古人采砂煉丹提供了先決條件。遺址絕壁高約100米,凹槽的弧長約150米;絕壁上開鑿有數十個洞口,洞口的裡面層層疊疊,上下貫通,形成巷道27條,有些地方的採礦坑道多達5層;10餘條主巷道綿延數百米,與新中國貴州汞礦一坑的采場連為一體;洞內有古代礦工遺留的石梯、隧道、刻槽、標記、礦柱等遺蹟。[8]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