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多尼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阿多尼斯本名 阿里·阿赫邁德·薩義德·阿斯巴爾(Ali Ahmad Said Esber,筆名Adonis)(1930年- )出生於敘利亞拉塔基亞一個阿拉維派家庭。敘利亞詩人、思想家、文學理論家、翻譯家、畫家。[1]
經歷中東地區的法屬託管時代,見證敘利亞獨立成國的歷史。從阿拉伯古典文學出發,他參與推動伊斯蘭世俗化,卻付上沉重代價。 阿多尼斯家境貧窮無法入學就讀,透過清真寺附屬學校接觸《可蘭經》,加上父親傳授的阿拉拍經典詩歌,開始嘗試寫作。
1943年,敘利亞總統舒克里·庫阿特利(Shukri al-Quwatli)剛好訪問其居住的村落。他憑著詩歌朗誦獲賞識,取得獎學金入讀當地的法語學校。
1947年,阿多尼斯獲得了進入大馬士革大學。
1954年,畢業於大馬士革大學哲學系。在此前後,他開始使用「阿多尼斯」筆名寫作。
1955年,參與敘利亞社會民族主義黨的活動而被判入獄6個月。
目錄
感嘆「真正的野蠻,在人性裡」
1956年,出獄後他遷居黎巴嫩貝魯特,曾創辦《詩歌》、《立場》等文學刊物,對阿拉伯現代詩歌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此後他放棄了泛敘利亞主義思想,轉而成為泛阿拉伯主義者,逐漸脫離政治。
阿多尼斯生於敘利亞,成為阿拉伯人,是他別無選擇的身份;背負政治罪名下獄,被迫離開祖國,又是身不由己的遭遇。
雖然如此,他仍然可以選擇的是在異地堅持用母語寫作,在詩歌的世界裡實踐自由,尋找語言賦予的祖國。[2]
去國六十年,回望今天敘利亞土地的種種,他感嘆「真正的野蠻,不在大自然,而是在人性裡」。
從一棵樹下的白日夢開始
這位瘦削、個子不高的詩人,還是阿拉伯文化、西方政權的尖銳批判者。而他走向世界的起點,是從一棵樹下的白日夢開始。
1960年,阿多尼斯前往法國巴黎留學。
1970年,回到黎巴嫩,在黎巴嫩大學教授阿拉伯文學,並獲該校文學博士。
1980年,他為了避開黎巴嫩內戰的戰火而移民巴黎,這位對伊斯蘭有著不同見解的人士不為他的同胞所容,被迫離開故土。之後,他改用了一個西式名字,即阿多尼斯,詩人最初使用阿多尼斯是在1961年他的詩集《米亥亞之歌,大馬士革》中,出版於貝魯特。
經典語錄
童年是讓你能夠忍受暮年的那股力量。
世界讓我遍體鱗傷,但傷口長出的卻是翅膀。
夜晚在我的枕頭上沉睡,我卻獨自無眠。
我如何對我的日子說:我住在你那裏,卻未曾撫摸你,我周遊了你的疆域,卻未曾見過你。[3]
詩作[4]
〈燈〉
他屬於一個國家,卻無法在其中居住;
他居住在一個國家,卻無法歸屬其中。
他的名字是罪過,
猶如一顆石子
在歷史的臉上滾動。
《你的眼睛和我之間》
當我把眼睛沉入你的眼睛
我瞥見幽深的黎明
我看到古老的昨天
看到我不能領悟的一切
我感到宇宙正在流動
在你的眼睛和我之間
《致意義的歌》
這不是最初的歲月,也不是末日
這是從亞當的胸口湧出的創傷之河
它的意義深扎在大地
太陽是它公開的形式 [5]
最大膽、最引人矚目的阿拉伯詩人
他曾是巴黎大學的一名教授。被薩義德稱為「 當今最大膽、最引人矚目的阿拉伯詩人」。
多年來受到法國詩人伊夫·博納富瓦堅定地推崇。在很多評論家眼裡,對於阿拉伯詩歌,阿多尼斯造成的衝擊力如同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 對英文詩歌,他們都重新定義和接續了一個偉大的詩歌傳統。
阿多尼斯是一位作品等身的詩人、思想家、文學理論家、翻譯家、畫家。也是當代最傑出的阿拉伯詩人、思想家,在世界詩壇也享有盛譽。
其有關詩歌革新與現代化的見解影響深遠,並在阿拉伯世界引起很大爭論。
在西方獲得最多獎項的東方人
阿多尼斯或許是在西方獲得最多獎項的東方人。
自2005年起,阿多尼斯的名字就和諾貝爾文學獎聯繫在一起,歷年均是獲獎的大熱門。[6]
去年甚至為此鬧過烏龍。諾獎公佈前十分鐘,中國幾家知名媒體搶發了阿多尼斯獲獎的新聞。當他聽說這件事,他用開玩笑的口吻說,「我知道,我在中國已經拿了許多獎。」
獲獎
榮獲布魯塞爾文學獎
土耳其希克梅特文學獎
馬其頓金冠詩歌獎
阿聯酋蘇爾坦·阿維斯詩歌獎
法國的讓·馬里奧外國文學獎
馬克斯·雅各布外國圖書獎
意大利的諾尼諾詩歌獎
2011年,獲頒法蘭克福歌德獎。
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等國際大獎。
近年來,他還一直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
著作
《大馬士革的米赫亞爾之歌》、《這是我的名字》等22部詩集。
並著有文化、文學論著近20種及部分譯著。
文學史巨著
《穩定與變化》分4卷出版後,在整個阿拉伯文化界引起震動,被公認為研究阿拉伯文學及文化的經典著作。
中文作品出版
《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
《在意義天際的寫作》
《我的焦慮是一束火花》[7]
阿多尼斯的畫
2013年8月6日,新京報訊 - 旅居巴黎的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日前開啟了自己的第四次中國行,這一次他帶來的不僅有自己的詩歌,還有他的拼貼畫作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