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文名稱 饢

分類特色 食品

主要食材 麵粉

口味 淡

主要地區 新疆

新疆主食之一,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饢」字源於波斯語,流行在阿拉伯半島、土耳其中亞細亞各國。維吾爾族原先把饢叫做「艾買克」,直到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後,才改叫「饢」。饢以麵粉為主要原料,多為發酵的面,但不放鹼而放少許鹽。饢的花樣也很多,所用的原料也很豐富。

簡介

維吾爾族的饢在全國食品中來說,要算一個獨特的食品了。在天山南北,無論你走到哪裡,都可以吃到香脆的饢。烤饢是吐魯番維吾爾族最主要的麵食品,「可以一日無菜,但決不可以一日無饢」,足以證明饢在維吾爾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饢在新疆的歷史也很悠久,在我國許多史料中都有記載。自治區博物館陳列的吐魯番出土的唐朝的饢,說明在兩干多年前,吐魯番人就會做精細美味的饢了。饢,古代稱「胡餅」、「爐餅」。我國歷史上許多著名詩人在他們的詩篇中還描寫過饢。白居易在《寄胡餅與楊萬州》這首詩中說:「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爐。寄予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以輔興無」;賈思勰著的《齊民要術》中摘錄了「食經」關於做饢的技術資料,可見饢在我國食譜中由來已久。

饢的一般做法跟漢族烤燒餅很相似。在麵粉(或精粉)中加少許鹽水和酵面,和勻、揉透,稍發,即可用饢坑(吐努爾)烤制。饢坑呈圓形,以土燒制而成。添加羊油的即為油饢;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蔥沫等佐料拌餡烤制的乃為肉饢;將芝麻與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饢,等等;皆因和面和添加劑成分、麵餅形狀、烤制方法等各不相同,饢的名稱也就相應而別。傳說當年唐僧取經穿越沙漠戈壁時,身邊帶的食品便是饢,是饢幫助他走完充滿艱辛的旅途。通過這個美好的傳說,各族人民把饢看做日常生活必備的食品。

來歷

很久以前,在浩瀚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牧民們寒來暑往,常年累月遊牧在荒無人煙的塔里木河兩岸。有時一出去少則十天半月,多則一年半載,只好帶着乾糧上路。時常乾涸的塔里木河不能為牧民提供充足的飲水,沒過兩天,身上的乾糧硬像戈壁灘上的石頭,又干又硬,咬一口門牙上直冒火星。

一天,太陽剛出來就像着了火,一絲風也沒有。一些似雲非雲,似霧非霧的沙塵,低低地浮在空中,吸食着人們身上的每一滴汗水,空氣中瀰漫着羊毛被烤焦的味道。這時,吃草的羊學會了挖坑,將頭鑽進土裡,卻依然咩咩地叫個不停。牧羊人吐爾洪被太陽烤得渾身冒油,實在受不了了,就扔下羊群,一口氣跑回幾十里以外的家中。

吐爾洪一頭扎進水缸,出來一卟冷,頭上的水立刻變成了水蒸氣。他突然發現老婆放在盆里的一塊麵團,不顧一切地抓了過來,像戴氈帽一樣嚴嚴實實扣在了頭上。麵團涼絲絲的,舒服極了。這時,他又想起了扔在外面的羊群。

太陽依然在燃燒,吐爾洪踏着龜裂土地上冒起的粉塵,朝羊群走去。走着走着,他聞到了股香味兒。他左看右瞧,不知其然。他一路小跑,香味兒卻不離其後。不多時,腳下被一條紅柳根拌了一下,還沒等跌倒,頭上的麵團滑落在地,摔得粉碎。香味兒越來越濃,布滿了前後左右。吐爾洪隨手撿起一塊兒碎餅,放進嘴裡細細品味,外焦里嫩,香脆可口,非常好吃。

「咚嗒依嗒……咚嗒……」吐爾洪哼着鼓點,一邊嚼一邊脫下袷袢,把碎餅包起來,飛奔着跑回村里。一路上,他見人就送上一塊碎,等人家說聲「好吃好吃真好吃」後,再繼續前行。不知聽過了多少遍「好吃好吃真好吃」,吐爾洪確認這東西就是好吃。嘗到香味兒的牧民兄弟得知來龍去脈,都紛紛效仿。這麼好吃的東西新工藝總得有個名字吧?為了區別各種餅類,吐爾洪就把大夥召集到一起,集思廣益。想來想去,還是他提議說:「就叫它『饢』吧!」天不是每天都晴的,在沒有太陽的陰天,或是大雪紛飛的冬天,人們吃不到饢的時候,心裡就特別難受。吐爾洪左思右想,想去了一個好主意。他在自家院裡,挖了一個大坑,四壁用黃泥抹實,在中間燒起紅柳根,等炭火通紅時,把和好的麵團貼到四壁上,不一會兒就饢香四溢了,「面香油脆出新爐」的烤饢味道比自然曬熟的更好了。

從此,新疆的維吾爾族人就離不開饢了。在一些場合里,饢還表達着特殊的含義。比如,掉在地上的饢渣子要順手拾起來放到高處,讓鳥兒去食;又比如,結婚時,新郎和新娘要吃醮着鹽水的饢,象徵着有福同享、白頭偕老。

原料

維吾爾族饢的種類和花樣很多,所用的原料也很豐富。除了麵粉外,芝麻、洋蔥、雞蛋、清油、酥油、牛奶、糖、鹽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他們在做「托喀西」饢和其他饢時,不僅要放油、蛋、糖等原料,還要在表面上撒些「斯亞旦」(黑草籽,很像黑芝麻),這種饢不僅味道好,而且長時間保存不會變質。所以維吾爾人出差、上遠路都帶這種饢,喝點茶水,吃些「托喀西」饢馬上可以充飢,是一種理想的方便餐。

做法

把麵粉搓成一個個大小一致的麵團;

然後用拳頭把麵團壓成餅型;

用竹籤棍在麵團上面印吃一個漂亮的花紋;

在麵餅有花紋的表面上,蘸上用蒜蓉,芝麻,牛奶混合好的調味料;

然後就用一個好像枕頭一樣的工具把餅摔到爐里;

烤完後再把麵餅用鈎子勾出來,塗上一層巷油一樣的東西;

再放進去直到烤乾,一個新疆人的主食:饢餅就出來了。

烤出來的饢餅是成麥黃色的,在新疆,因為氣候乾燥,所以一般的饢餅可以保存一個月都不會變壞的!

特點

饢含水分少,久儲不壞,便於攜帶,適宜於新疆乾燥的氣候。加之烤饢製作精細,用料講究,吃起來香酥可口,富有營養,各族人民喜愛烤饢就不足為怪了。

種類

饢的品種很多,新疆各個地方的做法有別,各個民族的也有一些自己獨特的做法。比較常見的饢有:

油饢

表面有芝麻或斯亞丹(黑色 類似芝麻 並非芝麻),一般白芝麻或斯亞丹,饢烤熟後表面抹油,看着油酥。

奶子饢

奶子饢比較厚,面里和着牛奶,烤的時間久,外殼較厚,吃着有奶香。

葛爾丹饢

也叫窩窩饢,很厚,中間一個窩,表皮酥黃髮亮,一般有芝麻。

芝麻饢

與油饢差不多,兩邊均有芝麻因而得名芝麻饢。

皮牙子饢

皮牙子就是洋蔥,把皮牙子和到面里,做出來的饢帶着皮牙子的香味。皮牙子饢也有幾種,最經典的是皮牙子奶子饢,又有奶又有皮牙子,兩種味道配合很受人們喜愛。

玉米饢

玉米饢有只用玉米面做的,有玉米面和小麥面混合做的兩種饢。玉米饢的味道有點像窩窩頭,略帶甜味。

蕎麥饢

加了蕎麥的饢帶着蕎麥的褐色,形狀和玉米饢相似,淡甜味,可以補充一些人體必須的營養。

新疆大叔烤制5.8萬元「天價饢」

蘇布台鄉,地形多為丘陵,獨有的旱田小麥顆粒飽滿,磨出的麵粉香甜勁道。2014年,哈力買買提·努爾江用小麥粉加上土雞蛋和牛奶製作了「旱田饢」,口味獨特,受到了當地人的歡迎。在蘇布台鄉政府幫助下,哈力買買提·努爾江成立了蘇布台鄉貝納木饢合作社。由於合作社裡並排立着15個饢坑,每天烤制上萬個饢,又被當地人稱為「饢工廠」。為了提高「饢工廠」的知名度,哈力買買提·努爾江創意烤制出「天馬饢」、「金雞饢」、「葫蘆饢」等藝術饢,並帶到各地為自己的饢尋找銷路。

今年5月,在第七屆烏魯木齊國際食品餐飲博覽會上,哈力買買提·努爾江的這些藝術饢受到了大家關注。讓哈力買買提·努爾江出乎意料的是,一位內地來烏魯木齊的女士看到高和長都是80厘米左右的「金雞饢」後想購買。哈力買買提·努爾江告訴記者,起初他以為對方開玩笑,就隨意開出了十萬元的價格:「當時我還以為她在跟我開玩笑,所以我給她報價十萬元,她聽了以後覺得價錢貴了就離開了,第二天她又來找我要我便宜點賣她,後面我們一起商量價格,從一萬元漲到五萬八千元之後我就把『金雞饢』賣給了她,我們很高興。」[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