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马达加斯加蝴蝶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达加斯加蝴蝶鱼Chaetodon madagaskariensis在东非的沿海地区很罕见,但是在唐桑尼亚附近海域很常见,通常栖息在水深10-18米的珊瑚礁上方,在60米以内的深度都很常见,最深可达120米,成鱼通常成对活动。生性害羞难以接近,看到潜水员后会迅速逃离。种加词 “madagaskariensis” 取自其模式产地马达加斯加。和分布于太平洋的红尾蝴蝶鱼(太平洋红尾蝶)Chaetodon xanthurus在苏门答腊共存,两者会产生自然杂交的子代。有资料认为其和默氏蝴蝶鱼(非洲红尾蝶)Chaetodon mertensii是同一物种的不同地理分布,但是尚不明确这一说法的科学性。

特征

马达加斯加蝴蝶鱼体宽阔侧扁嘴略微伸长,身体白色或浅灰色面部有短的黑色条纹穿过眼睛,额头有黑色斑点条纹和斑点都有白色边缘。体侧有灰色的 “<” 状条纹,身体后部有大块的橙色,灰色条纹区和橙色区之间有宽阔的白色区域,带有黑色的细点。尾鳍前部白色,后部橙色。幼鱼基本与成鱼一致,只是橙色区域在幼鱼时为黄色。背鳍硬棘12-13枚,软条18-20枚;胸鳍软条14枚;腹鳍硬棘1枚,软条5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15-17枚。侧线鳞片38-41枚。[1]

区域分布

马达加斯加蝴蝶鱼和默氏蝴蝶鱼(非洲红尾蝶)Chaetodon mertensii、稀带蝴蝶鱼(红海红尾蝶)Chaetodon paucifasciatus、红尾蝴蝶鱼(太平洋红尾蝶)Chaetodon xanthurus外观几乎一样,但是这四个物种就像椭圆蝴蝶鱼亚属的四个物种一样,虽然外观相似但是分布于不同海域,通常可以通过产地来区分,在有限的分布重叠区域有自然杂交的情况。

外观上的主要特征,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蝴蝶鱼额头上有白边缘的黑色斑点,橙色区域窄;太平洋的默氏蝴蝶鱼额头是大块的黑色痕迹,边缘扩散模糊;红海和亚丁湾的稀带蝴蝶鱼身体后部和尾鳍条纹不是橙色而是鲜艳的深红色,穿过眼睛的条纹是橙色而不是黑色;太平洋的红尾蝴蝶鱼体侧的斜纹交织成网格状,橙色区域小,接近半月形。虽然它们外观相似但是在圈养中的表现和饲养难度并不相同,因此了解和区分它们的品种也是很重要的。

饲养信息

马达加斯加蝴蝶鱼会伤害观赏无脊椎动物包括各种珊瑚海绵管虫五爪贝等,适宜温和鱼类纯鱼缸,饲养要求和其他蝴蝶鱼一样,需要有微藻和大型藻类生长的活石造景和开阔的游泳空间,饲养单个个体的最小水体是300升。

建议水族箱尺寸:600升

饲养难度:难

珊瑚兼容性:小心

盐度:1.020-1.026

温度:22-27℃

性情:温和

食物:杂食,包括珊瑚,小型无脊椎动物,丝状藻类

最大体长:13厘米

帕群岛和土阿莫土群岛,我国的台湾和南海地区也有分布

生活水深:10-120米

IUCN评级:LC 低危

分布范围

印度洋的热带海域,东非,南非到科科斯(基林)群岛和圣诞岛,北至日本南部,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南到澳大利亚的拉。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