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力马扎罗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乞力马扎罗山 | |
---|---|
乞力马扎罗山(Kilimanjaro),又譯為吉力馬札羅山,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及东非大裂谷以南约160公里,奈洛比以南约225公里,赤道与南纬3°之间,是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分水岭,非洲最高的山脉,也是同时是火山和雪山。该山的主体沿东西向延伸将近80公里,主要由基博、马温西和希拉三个死火山构成,面积756平方公里,其中央火山锥呼鲁峰,海拔5,895米,是非洲最高点。[1]
乞力马扎罗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称,而许多地理学家称它为“非洲之王”。该山的主体以典型火山曲线向下面的平原倾斜,平原的高度约海拔900米,山顶终年满布冰雪,但冰川消融现象非常严重。该山四周都是山林,生活着众多哺乳动物,其中一些是濒危物种。
乞力马扎罗山地区已经于1968年辟为国家公园,生长着热、温、寒三带野生植物和栖息着热、温、寒三带野生动物。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已于1981年将它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名录》。
地质形成
东非大裂谷直至今天仍存在着地壳运动,乞力马扎罗正是较近的火山活动的结果。它的形成大约始于75万年以前,最初由三个大火山口组成:希拉、基博和马文兹。而后希拉火山锥崩塌消失,接着是马文兹。然而基博火山却一直保持着活力,在大约36万年前还出现过一次大规模的爆发,它释放的黑色熔岩盖过希拉火山口,在马文兹火山的原址上形成了乞力马扎罗山鞍。[2]
由于非洲的历史记录不清楚,历史上没有乞力马扎罗山火山爆发的记录,但根据研究,最近的一次大爆发可能在15-20万年前。
主要山脉
山系构成
整个乞力马扎罗山山脉东西绵延80多公里,主要由马文济峰(Mawensi,5,149米)、西拉峰(Shira,3,962米)和基博峰(Kibo,5,892米)三座山峰组成,其中马文济峰和基博峰最为著名。
乞力马扎罗山有两个主峰,一个叫乌呼鲁,另一个叫马文济,两峰之间有一个10多公里长的马鞍形山脊相连,乞力马扎罗山乌呼鲁赤道峰顶有一个直径2400米、深200米的火山口,口内四壁是晶莹无瑕的巨大冰层,底部耸立着巨大的冰柱,冰雪覆盖,宛如巨大的玉盆。[3]
其他山峰
希拉岭海拔3,778米仅仅是较早的一个火山口的残馀。鞍状山脊以下,乞力马扎罗山的主体以典型火山曲线向下面的平原倾斜,平原的高度约海拔900米。
基博峰虽然看来像个盖着积雪的穹丘,但其南侧却有个直径2公里,深约300米的火山口。此火山口里有个显示残馀火山活动的内火山锥。虽然基博峰还在休眠,其火山喷气孔还不时地释放出火山气体。科学家在2003年的一次考察证实火山熔岩距离顶峰的火山口地表只有400米深,尚没有爆发的迹象。和呼鲁峰的有规则锥形大不相同的是,马温西峰是经过强烈侵蚀的,山势崎岖而且陡峭,并且被东西向狭谷劈开。基博的冰盖沿冰盖边缘残存下来,形成分散的大冰块。在基博的西南坡上,冰川终止于4,270米(14,000尺)处,在其北侧则只下降到其峰顶以下很短距离。马温西山上不存在永久冰,也几乎没有积雪地。[4]
地质地貌
乞力马扎罗山是一个火山丘,海拔5892米,面积756北纬43°21′、东经42°26′,是非洲最高的山脉,素有“非洲屋脊”之称。[5]
由于全球变暖,乞力马扎罗山的冰雪消融,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在过去的80年内冰川已经萎缩了80%以上。有环境专家指出,乞力马扎罗雪顶可能将在10年内彻底融化消失,届时乞力马扎罗山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6]
气候特点
乞力马扎罗山因为阻挡了印度洋上潮湿的季风,故水源充足。水流和气温条件相结合,使乞力马扎罗山从上到下形成几个迥然不同的山地垂直植被带。4000米以上分别是高山寒漠带和积雪冰川带,以下大约每隔1000米分别是高山草甸带、温带森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赤道雨林带。
根据气候的山地垂直分布规律,乞力马扎罗山基本气候,由山脚向上至山顶,分别是由热带雨林气候至冰原气候。风景包括赤道至两极的基本植被。因为位于赤道附近所以植被从热带雨林开始。气候分布属于非地带性分布。因此乞力马扎罗山多容易形成地形雨,给它带来丰富降水。
在海拔1000米以下为热带雨林带,1000~2000米间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000~3000米间为温带森林带,3000~4000米为高山草甸带,4000~5200米为高山寒漠带,5200米以上为积雪冰川带。[7]
生态资源
乞力马扎罗山具有顺序相继的几个植被带,其组成(自山麓至山顶)为:周围高原的半干旱的灌木丛、南坡水源充足的农田、茂密的云林、开阔的沼地、高山荒漠、苔藓和地衣的共生带。
在2000米以上,5000米以下的山腰部分,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树木高大,种类繁多,其中不少是非洲乃至世界上的名贵品种,如一种名叫木布雷的树,生长期极长,木质坚硬,抗腐力强,是做家具或者盖房的上等材料。
2000米以下的山腰部分,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在肥沃的火山上灰土壤上,生长着咖啡、花生、茶叶、香蕉金合欢树皮、棉花、除虫菊和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是坦桑尼亚的淡咖啡、大麦、小麦和蔗糖的主要产区之一。山脚部分,气候炎热,即使在树荫下,气温也常在30℃以上,到处是深颜重彩的非洲热带风光。山麓四周的莽原上,非洲象、斑马、驼鸟、长颈鹿、犀牛等热带野生动物以及稀有的疣猴和蓝猴、阿拉伯羚、大角斑羚等在那里自由自在的生活着,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区。这里也生长着茂盛的热带作物,除甘蔗、香蕉、可可外,最多的是用来纳布制绳的剑麻,铺天盖地,一望无涯。
水流供给
乞力马扎罗山山坡上的年降水量平均为1,780毫米(70吋)。南坡和东坡上的水流供给潘加尼(Pangani)河、察沃(Tsavo)河和吉佩(Jipe)湖,而北坡上的水流则供给安博塞利(Amboseli)湖和察沃河。帕雷(Pare)山脉从乞力马扎罗峰向东南延伸。
人文历史
乞力马扎罗地区的居民有查加人(Chaga或Chagga)、帕雷人、卡赫人(Kahe)和姆布古人(Mbugu)。
神话传说
乞力马扎罗山是坦桑尼亚人心中的骄傲,他们把自己看作草原之帆下的子民。据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神降临到这座高耸入云的高山,以便在高山之巅俯视和赐福他的子民们。盘踞在山中的妖魔鬼怪为了赶走天神,在山腹内部点起了一把大火,滚烫的熔岩随着熊熊烈火喷涌而出。妖魔的举动激怒了天神,他呼来了雷鸣闪电瓢泼大雨把大火扑灭,又召来了飞雪冰雹把冒着烟的山口填满,这就是今天看到的这座赤道雪山,地球上一个独特的风景点。这个古老而美丽的故事世代在坦桑尼亚人民中间传诵,使大山变得神圣而威严无比。乞力马扎罗山高高的山顶白雪皑皑,山腰云雾缭绕,充满着神奇莫测的气氛,尤其是黄昏的时候,山顶的云雾偶尔散去,银白晶莹的峰顶在金色的夕阳余辉照耀之下,露出妖艳的容颜,显得五彩缤纷,绚丽灿烂。多少世纪以来,许多当地人认为乞力马扎罗山是“上帝的宝座”,对它敬若神明,流传着许多精彩而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乞力马扎罗山在坦桑尼亚人心中无比神圣,很多部族每年都要在山脚下举行传统的祭祀活动,拜山神,求平安。[8]
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古时候,一个男孩在草原上放牧,傍晚赶着羊群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出现一个恶魔,这位机智勇敢的男孩为了避免恶魔的伤害,立即俯下身子,抓起一把黄土向恶魔散去,这把黄土忽然间变成一座土山,将恶魔压在下面。由于恶魔在山下不停地挣扎,土山不停地晃动着,而每晃动一下,便长高一寸,久而久之,便成为了今天的乞力马扎罗山。
还有一种说法是,很早很早以前,一位天神从这里路过,见这里溪流潺潺,草木葱郁,鲜花盛开,满心欢喜,便坐在一块石头上静静欣赏这片人间仙境。天神离去后,这块石头变成了一座金银覆盖的宝山。当地百姓知道后,奔走相告,感谢天神的恩赐。人们纷纷登上山顶,每个人自觉地抬起一块金子或者一块银子带回家。从此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消息传到了酋长那里,他急忙带着一只大布袋跑上山顶拾金捡银,装了满满一布袋。这位贪心的酋长哪里知道,一个人一次拾金或者捡银不得超过5块,否则金银就会变冰块。当他背起布袋,满心欢喜地走到山腰时,忽然雷声大作,狂风乍起,天寒地冻,身后响起“噼噼”的声音。他回头一看,山顶上的所有金银顿时变成了一片白茫茫的冰川世界。顿时,这位酋长头昏眼花,七孔流血,暴死在山腰间。
历史认知
当德国传教士雷布曼(Johannes Rebmann)和克拉普夫(Ludwig Krapf)于1848年到达乞力马扎罗时,那里的地层就为欧洲人所知了,不过关于离赤道很近(在南纬3°)就有峰顶积雪的山脉的消息,过了很久之后才为人相信。基博峰顶是德国地理学家梅耶(Hans Meyer)和奥地利登山家普尔柴勒(Ludwig Purtscheller))于1889年首次攀登上去的。马温西峰是1912年由德国地理学家克卢特(Fritz Klute)最先登顶的。[9]
文学作品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海明威的一部短篇小说,是对于一个临死前的人的精彩描述。[10]
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参考文献
- ↑ 乞力马扎罗山. [2019-10-07].
- ↑ 拥抱乞力马扎罗的雪-MACHAME ROUTE. [2019-10-07].
- ↑ 乞力马扎罗山简介. [2019-10-07].
- ↑ 狂野非洲系列之——“发光”的乞力马扎罗山. [2019-10-07].
- ↑ 乞力马扎罗山. [2019-10-07].
- ↑ 乞力马扎罗山或将不再有雪. [2019-10-07].
- ↑ 世界遗产-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图). [2019-10-07].
- ↑ 世界名山乞力马扎罗山. [2019-10-07].
- ↑ 乞力马扎罗山的特点. [2019-10-07].
- ↑ 乞力马扎罗的雪 (1952). [2019-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