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亞實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亞實突,外文名:Ashdod,基督教聖經地名。

基督教信仰[1]的表述是以《聖經》為核心藍本,以歷代使徒、教會、公會等形成的信仰文件為載體,內容非常豐富。其中《使徒信經》被歷代教會和神學家[2]公認為最可欽佩、最為可靠的摘要。

簡介

阿什杜德阿什杜德,中文聖經中譯為亞實突,(希伯來語 אַשְׁדּוֹד;阿拉伯語: إسدود ;英語:Ashdod ),是以色列南區的一個城市。位於以色列沿海平原的南部。面積60平方千米。1968年正式設市。根據以色列中央統計局資料(CBS),2005年末阿什杜德人口約有20萬人,是以色列第五大城市。

歷史

要塞阿什杜德地區最早的人類居民點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在整個石器時代這一帶都有許多人類活動,甚至在烏加里特語文獻中也提及。前13世紀末,海上民族征服並摧毀了這座城市。前12世紀初,非利士人(一般認為也是一支海上民族)奪取了阿什杜德,該市這時繁榮起來,並成為他們的首都。

聖經記載

素與迦薩、亞實基倫、迦特、以華倫,並稱「非利士五城」。

祭司以利時代,非利士人擄獲約櫃,先置於亞實突的大袞廟,後移至迦特,再移至以革倫(撒上五)。約櫃所到之處遍遭瘟疫,非利士眾首領大為恐懼,遂將約櫃送還以色列民,並獻黃金以為賠罪(撒上六1-18)。大衛與所羅門雖可左右亞實突城,但實際上直至猶大王烏西雅(主前792-740)即位後,才算真正征服了亞實突城(代下二十六6)。然而,猶大軍力不久即衰,亞實突便復獲獨立。以後亞述屢欲併吞其城,城民極力抵拒,直至主前711年,亞述王撒珥根二世興兵攻城,亞實突終為所滅。這段史實有1963年於亞實突遺址出土的一座玄武岩碑柱的3塊殘片為證。當時,先知以賽亞警告猶大人萬不可援救亞實突,也不可指望埃及或埃提阿伯出兵攻打亞述(賽二十)。亞實突遺址的考古發掘證明,該城確曾兩遭劫難,即先後為烏西雅和撒珥根二世所毀。

亞述人占領亞實突為時很久,直至埃及法老普薩美提克一世(主前664-609)興兵打敗了亞述,該城遂又易手。埃及軍圍城達29年之久才把城攻陷,在圍城史上大概是最長的一次。繼而又有新巴比倫帝國之尼布甲尼撒興起,在他攻陷耶路撒冷(主前586年)前後,也攻克了亞實突城,並擄其王而去。

在此之前,先知耶利米和西番雅就曾預言亞實突遺民的遭遇(耶二十五20;番二4)。這些遺民後來曾力阻尼希米重建耶路撒冷,也反對他們的女子嫁給猶太人(尼四7,十三23、24)。先知撒迦利亞也預言亞實突將來必成荒地(亞九6)。

歷史變遷

至馬加比時代,亞實突已改稱亞瑣都,曾以崇拜偶像之由屢遭猶大馬加比和約拿單馬加比攻伐與洗劫(《馬加比壹書》四12-15,五68,十77、85)。至主前63年,亞實突受到龐培的保獲,並劃入羅馬敘利亞行省。此後,大希律王又以該城封賜其姐莎洛姆而成為封地。傳道者腓力曾在亞鎖都宣講基督的福音(徒八40)。從主後四世紀的歷史學家優西比烏的著作可知,亞實突城在當時是很重要的城邑,從該時起至六世紀止,基督教會多於該城設主教。自中世紀起,亞實突或亞瑣都便漸趨衰落,及至今日,於其故址僅餘一小村而已,名伊斯都德。

考古

亞實突

古時的亞實突已成廢墟

自1962年以來,亞實突遺址屢經發掘,饒有所獲。最早層為迦南層,可斷代為主前十七世紀。以色列人入應許地時,謂該城為身材高大的亞衲人所據(書十一21、22),約書亞將該城劃歸猶大支派,仍有待攻取(書十五46、47)。此時,其城民始有「亞實突人」之稱(書十三3;尼四7)。主前十二世紀,巴勒斯坦海岸盡為來自愛琴海區域的「海上民族」所占,其一支攻陷並占奪亞實突城,即非利士人。從亞實突遺址發掘的3個不同時期的「非利士層」,使我們可一睹這個以色列宿敵的物質文明。亞實突本城距海3哩,但於岸邊專辟一碼頭,成為外埠,名亞實突雅姆,意即「海上亞實突」。在歷史的發展中,外埠漸超過本城而成為海港重鎮,從考古發掘可見迦南、以色列、希臘3種文化的遺蹟。從遺蹟也發現一希利尼人的骨螺染廠(這種骨螺用作染制紫布,王公貴族皆穿這種紫色衣袍)。以後該埠在亞拉伯人手中,也仍有發展。今日,以色列政府於亞實突雅姆附近,另開一新埠代替之。

1956年11月,第一批移民——22個來自摩洛哥的移民家庭來到這裡,稍後,一群來自埃及的移民加入他們行列。1957年7月,讓步 准許Ashdod Company Ltd. on 面積40平方千米,與特拉維夫的直線距離有32千米,目的是建立阿什杜德城。

參考文獻

  1. 宗教信仰是什麼,學習啦,2017-03-10
  2. 論有神論的當代意義,豆丁網,201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