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凌海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凌海市(景区掠影)原图链接来自 美篇网 的图片

凌海市是辽宁省[1]辖县级市,由锦州市代管。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总面积2417平方千米。总人口48万人(2013年末)。全市辖2个街道、16个镇、2个乡:大凌河街道、金城街道、石山镇、余积镇、双羊镇、班吉塔镇、沈家台镇、三台子镇、右卫镇、阎家镇、新庄子镇、翠岩镇、安屯镇、大业镇、八千镇、白台子镇、温滴楼镇、建业镇、板石沟乡、谢屯乡。市政府驻大凌河街道青年大街96A。

地处辽西走廊东端,南濒辽东湾,西北依松岭和闾山余脉,东部和中部是平原,南部近海地势低洼。主要河流有大、小凌河和女儿河。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温8.6℃,年降水量550~620毫米,矿藏有石油,煤碳、黄金。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名胜古迹有清乾隆院碑、东北督军张作霖陵园,大凌河口湿地、大凌河、茶山、十三峰、岩井寺、朝阳洞山等。

历史沿革

战国时是燕辽西郡地。秦、西汉属辽西郡。东汉为辽东属国地。三国属幽州昌黎郡。晋朝的前燕、后燕时属平州昌黎郡,仍属徒河县(《奉天通志》卷五十二)。北朝时属营州昌黎郡。隋为辽西郡之沪河县。唐属营州,在境内设汝罗守捉。辽代始建锦州,辖永乐、安昌两县,属中京道。金仍名锦州,辖永乐、安昌、神水三县,属北京路。元沿称锦州,属大宁路。明为广宁中左二屯卫。

清康熙元年(1662)设锦县,治所在锦州,隶属奉天府。康熙三年改隶广宁府。次年设锦州府,锦县属附郭县。锦县(州)之名始于辽代,起源小凌河。据《奉天通志》载:“小凌河古名唐就水,又日参柳水,辽称小灵河,金、元易灵为凌,明迄今仍之,源出热河省凌源县,迳锦县城西北三里左受二郎泉河,又东南过北宁铁路,绕城西南而东,以其回旋如锦名日锦川,县名亦取于此”。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分锦县西境设锦西厅(在家屯)。宣统三年(1911年)裁县归府。

民国二年(1913年)裁锦州府治,改府为锦县,属奉天辽沈道。1929年废除道治,属辽宁省。1934年,锦县属锦州省。1937年12月1日置锦州市,县、市分治同隶锦州省。锦县公署仍驻锦州市内。1945年“九·三”胜利后,锦县曾为我党的游击区。1946年至1948年一度被国民党领属,当时仍称锦县。1948年10月锦州解放后,锦县人民政府设在锦州城北流水堡屯。1949年初锦县人民政府迁至大凌河村,属辽西省。1954年撤销辽西省,属辽宁省。1956年属锦州专区辖县。1958年属锦州市。1993年11月16日,民政部(民行批[1993]231号)批准:撤销锦县,设立凌海市(县级)。由锦州市代管。

1996年,凌海市面积2885.7平方千米,人口约59万人,其中满、回、蒙古、朝鲜等7个民族人口约8.9万人。辖2个街道、8个镇、19个乡:大凌河街道、金城街道、三台子镇、双羊镇、石山镇、右卫镇、阎家镇、沈家台镇、余积镇、班吉塔镇、大中乡、大业乡、大有乡、大碾乡、白台子乡、西八千乡、安屯乡、东花乡、巧鸟乡、杏山乡、松山乡、板石沟乡、建业乡、高峰乡、娘娘宫乡、温滴楼满族乡、谢屯乡、新庄子乡、翠岩乡。市府驻大凌河街道。

1997年,撤销新庄子乡、娘娘宫乡、松山乡、翠岩乡,设立新庄子镇、娘娘宫镇、松山镇、翠岩镇(辽政[1997]226号)。

2007年3月,将凌海市娘娘宫镇划归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2009年8月4日,省政府(辽政[2009]159号)批复同意撤销安屯乡,设立安屯镇。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凌海市常住总人口508079人,其中:大凌河街道87418人,金城街道34497人,石山镇30911人,余积镇20523人,双羊镇25952人,班吉塔镇16728人,沈家台镇20868人,三台子镇38278人,右卫满族镇16796人,阎家镇12759人,新庄子镇29471人,翠岩镇15426人,安屯镇10761人,大业乡21352人,西八千乡9269人,建业乡26767人,温滴楼满族乡18142人,板石沟乡11245人,白台子乡28182人,谢屯乡15247人,辽宁省金城原种场4302人,大有农场13185人。

2012年,撤销大业乡,设立大业镇(辽政[2012]234号);撤销西八千乡,设立八千镇(辽政[2012]297号)。2013年,撤销建业乡,设立建业镇(辽政[2013]6号);撤销温滴楼满族乡,设立温滴楼镇;撤销白台子乡,设立白台子镇。

视频

凌海市 相关视频

辽宁凌海市——地图看城市建设发展历程
10小时骑了130多公里,到锦州凌海市,这个速度能坚持到西藏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