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承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承祐(後漢隱帝)(930年3月28日-951年1月2日),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人,沙陀族。後漢末代皇帝(948―950年在位),後漢高祖劉知遠之子,母為李皇后。

後晉時期,授節院使、檢校右僕射。後漢建立,授左衛大將軍、檢校司空,遷大內都點檢、檢校太保。乾祐元年(948年),正式即位,不甘心大權旁落,猜忌誅殺權臣,引發了重臣郭威叛亂。

乾祐三年(950年),去世,時年二十二歲,諡號為「隱」,入葬於潁陵(今河南禹州市)。

基本信息

                本 名         劉承祐                 在位時間         948年登基(在位3年)
                出生時間         930年3月28日                 別 稱         後漢隱帝
                去世時間         951年1月2日                 籍 貫         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
                朝 代         後漢                 主要成就         平定三鎮之亂

人物話題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後晉天福六年(941年),劉知遠擔任太原留守,任劉承祐為節院使,歷官至檢校右僕射。

天福十二年(947年),劉知遠建立後漢,授任劉承祐左衛大將軍、檢校司空,後升任大內都點檢、檢校太保。[1]

繼位為帝

劉知遠的長子魏王劉承訓年長而賢明,劉知遠很喜愛他。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十一日,劉承訓剛立為皇位繼承人就病死了,劉知遠正病重,悲哀使病迅速加重,立即將劉承祐託付給將相們。宰相蘇逢吉說皇子劉承祐還未封王,請劉知遠儘快封劉承祐為王。正月二十七日,還未來得及封王,劉知遠便去世了,宰相蘇逢吉等人秘不發喪,誘殺了杜重威[2]

乾祐元年(948年)二月初一日,授任劉承祐為特進、檢校太尉、同平章事,進封周王,當日在劉知遠靈柩前即皇帝位,沿用劉知遠乾祐的年號。[3]

誅殺權臣

有一次,楊邠王章在劉承祐面前論事,劉承祐說:「事行之後,不要使民眾有怨言!」楊邠突然說:「陛下不要多管,有臣在。」聽到的人嚇得戰怵。李太后弟弟李業要求當宣徽使,劉承祐和李太后私下問楊邠,楊邠認為不可。劉承祐想立自己所寵愛的妃子耿夫人為後,楊邠又認為不可;耿夫人去世,將用皇后的禮節安葬,楊邠又認為不可。因此劉承祐大怒,左右又讒言誣陷,劉承祐便於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將楊邠與史弘肇等人一同誅殺。[4]

郭威反叛

劉承祐又派使者到魏州(今河北大名西),前去誅殺郭威,郭威於是起兵反叛。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十四日,郭威率兵渡河,劉承祐派開封尹侯益、保大軍節度使張彥超、客省使閻晉卿等率兵抗拒郭威,又派宦官瑽脫偵察郭威的動向。瑽脫被郭威軍抓住,郭威叫瑽脫奏請劉承祐把李業等人縛送軍中。劉承祐拿着郭威奏章給李業等人看,李業等都說郭威的反狀已明,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屬全部殺死。他命令將郭威家族的所有成員推上刑場,這裡包括郭威還尚在襁褓中的兒子。[5]

出逃被殺

郭威率軍抵達汴京城下。劉承祐到城外劉子坡觀戰,因後漢軍大敗,於第二天清晨又匆忙要逃回城去。不料開封尹劉銖據城不讓其入內。劉承祐只得帶了蘇逢吉、聶文進和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逃到趙村,忽見後面塵埃大起,劉承祐以為是追兵,便倉皇下馬,打算躲入村民屋中。郭允明見形勢危急,想以劉承祐作為進見禮投降追兵,猛然趕上幾步,狠命一刀,將劉承祐刺死。其實後面並不是追兵,而是劉承祐的親兵趕來護駕。郭允明見自己弄巧成拙,也就橫刀自刎而死。郭威即位後,追諡其為隱皇帝。 [6]

人物政績

平定三鎮

乾祐元年(948年)三月,後漢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等三藩鎮先後舉兵造反,劉承祐派白文珂郭從義常思等分別討伐,久戰而都無功。劉承祐於是任命郭威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派他去督促諸將 [7],討伐叛亂。

乾祐二年(949年)夏天,郭威首先到達河中攻打李守貞,攻破河中外城,李守貞與妻子自焚而死,趙思綰和王景崇相繼投降 [8],於是平定三鎮叛亂。

內政紛亂

劉承祐繼位後,由楊邠、史弘肇和蘇逢吉等大臣輔佐,三人互相攻伐,內政紛亂,楊邠、史弘肇蔑視劉承祐的皇權,議政時公然禁止劉承祐開口,乾祐三年(950年),劉承祐發動政變,一舉擊殺楊邠、史弘肇、王章三人及其家屬。[9]

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劉承祐密令曹威等人刺殺在外的大將郭威,郭威被逼起兵反叛,圍攻汴京,劉承祐到城外劉子坡觀戰,因後漢軍大敗,逃回城去,不料開封尹劉銖據城不讓其進,劉承祐只得帶了蘇逢吉、聶文進和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逃至趙村,被郭允明所殺。[9]

人物評價

  • 《舊五代史》:「隱帝以尚幼之年,嗣新造之業。受命之主,德非禹、湯;輔政之臣,復非伊、呂。將欲保延洪之運,守不拔之基,固不可得也。然西摧三叛,雖僅滅於欃槍,而內稔群凶,俄自取於狼狽。自古覆宗絕祀之速者,未有如帝之甚也。噫!蓋人謀之弗臧,非天命之遽奪也。」 [9]

史籍記載

  • 薛居正《舊五代史》卷一百一:後漢書·隱帝紀 [9]
  • 歐陽修《新五代史》卷十:後漢本紀第十[10]

參考資料

  1. 《舊五代史·卷一百一(漢書)·隱帝紀上》:隱皇帝,諱承祐,高祖第二子也。以唐長興二年,歲在辛卯,三月七日,生帝於鄴都之舊第。高祖鎮太原,署節院使,累官至檢校尚書右僕射。國初,授左衛大將軍、檢校司空,遷大內都點檢、檢校太保。
  2. 《新五代史·卷十·漢本紀第十》:魏王承訓長而賢,高祖愛之,方屬以為嗣,承訓薨,高祖不豫,悲哀疾劇,乃以承祐屬諸將相。宰相蘇逢吉曰:「皇子承祐未封王,請亟封之。」未及封而高祖崩,秘不發喪,殺杜重威。
  3. 《舊五代史·卷一百一·隱帝紀上》:乾祐元年正月二十七日,高祖崩,秘不發喪。二月辛巳,授特進、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封周王。宣制畢,有頃,召文武百僚赴萬歲殿內,降大行皇帝遺制,云:「周王承祐,可於柩前即皇帝位。服紀日月,一依舊制。」是日,內外發哀成服。初,高祖欲改年號,中書門下進擬「乾和」二字,高祖改為乾祐,至是與御名相符。
  4. 《新五代史·卷三十·漢臣傳第十八》:邠常與王章論事帝前,帝曰:「事行之後,勿使有言也!」邠遽曰:「陛下但禁聲,有臣在。」聞者為之戰慄。李太后弟業求為宣徽使,帝與太后私以問邠,邠止以為不可。帝欲立所愛耿夫人為後,邠又以為不可;夫人死,將以後禮葬之,邠又以為不可。由是隱帝大怒,而左右乘間構之,與史弘肇等同日見殺。
  5. 《新五代史·本紀第十一》:十一月丁丑,威遂舉兵渡河。隱帝遣開封尹侯益、保大軍節度使張彥超、客省使閻晉卿等率兵拒威,又遣內養瑽脫覘威所向。瑽脫為威所得,威乃附脫奏請縛李業等送軍中。隱帝得威奏,以示業等,業等皆言威反狀已白,乃悉誅威家屬於京師。
  6. 《舊舊五代史·卷一百三(漢書)·隱帝紀下》:郭允明知事不濟,乃剚刃於帝而崩,時年二十。蘇逢吉、郭允明皆自殺。.....是月十五日,周太祖與百僚詣帝殯宮,成服親奠,不視朝七日。又詔太常定諡曰「隱」。
  7. 《新五代史·卷十一·周本紀第十一》:乃加拜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使西督諸將。
  8. 《新五代史·卷十一·周本紀第十一》:威至河中………破其羅城,守貞與妻子自焚死,思綰、景崇相次降。
  9. 9.0 9.1 9.2 9.3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漢書)·隱帝紀下》.國學導航.[2013-02-05
  10. 新五代史 卷十 漢本紀第十.國學導航.2017-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