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纹白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台湾纹白蝶 分类地位
界: 动物界 Animali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鳞翅目 Lepidoptera
总科: 真蝶总科 Papilionoidea
科: 粉蝶科 Pieridae
亚科: 粉蝶亚科 Pierinae
族: 粉蝶族 Pierini
属: 白粉蝶属 Pieris
特别名称: canidia
年代: 1768
‧英文名称: Indian Cabbage White
‧学名: Pieris canidia (Sparrman, 1768)
‧别名: 缘点白粉、蝶白粉蝶、东方菜粉蝶、台湾纹白蝶、多点菜粉蝶
‧原产地: 台湾,中国大陆南部地区、马来西亚、印度、日本、菲律宾等地也有分布。
‧分布: 分布极为广泛,平地到高海拔山 区,只要有十字花科植物的地方都可看见。
‧寄主: 幼虫以十字花科及白花菜科植物寄主,为菜园、农田、野外小径常见的蝶类,喜欢访花,常见群蝶飞舞,栖息量很大。
‧危害: 幼虫以十字花科及白花菜科植物寄主,为菜园、农田、野外小径常见的蝶类,喜欢访花,常见群蝶飞舞,栖息量很大。
‧生活史: 卵→幼虫→蛹→成虫,属于完全变态昆虫。[1]
Pieris canidia 在台湾俗称台湾纹白蝶,又名缘点白粉蝶、东方菜粉蝶、白粉蝶、台湾异纹白粉蝶。卵为橙黄色梭状。幼虫初孵化时黄色,随时间变化成长为绿色,在幼虫背面有一条黄色的线,两边侧面则是有黄色的虚线,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末龄幼虫的取食量最为惊人,为一重要的蔬菜害虫。蛹为缢蛹,随著附著位置不同而有绿色及褐色两种。成虫展翅宽约 45~56 mm,雄虫翅膀背面为白色,前翅背面顶端呈黑褐色,前翅腹面有两个明显黑色斑点;雌虫前翅背面有两个明显的黑色斑点,在雄虫有些个体的斑点不明显,有些甚至消失,雌虫前翅腹面亦有两个明显黑色斑点,雌虫体型较雄虫大,雄雌虫的后翅腹面基部上缘为鲜黄色。白天活动,飞行缓慢,喜欢访花采蜜,是菜园中常见的小型粉蝶,在春季看到的成虫数量最多。在整个台湾之分布范围极广,从平地至高海拔山区均可看见。
形态描述
幼虫期
卵: 卵为橙黄色梭状。
幼虫: 幼虫初孵化时黄色,随时间变化成长为绿色,在幼虫背面有一条黄色的线,两边侧面则是有黄色的虚线。
蛹: 为缢蛹,随著附著位置不同而有绿色及褐色两种。
成虫期
头: 复眼为褐色至黑色。
胸: 背面密布黄褐或褐色绒毛。
翅: 雄虫翅膀背面为白色,前翅背面顶端呈黑褐色,前翅腹面有两个明显黑色斑点;雌虫前翅背面有两个明显的黑色斑点,在雄虫有些个体的斑点不明显,有些甚至消失,雌虫前翅腹面亦有两个明显黑色斑点,雌虫体型较雄虫大,雄雌虫的后翅腹面基部上缘为鲜黄色。(徐,1999)
足: 黄褐至褐色的步行足。
腹: 背面为黑色绒毛,腹面披有白色绒毛。
测量值: 成虫展翅宽约 45~56 mm。[2]
型态特征:
粉蝶科:俗称粉蝶,生活史为卵→幼虫→蛹→成虫,属于完全变态昆虫。 中小型蝶类,翅膀通常黄色、淡黄色或白色,斑纹较淡雅,不具尾突,触角棍棒状状具虹吸式口器,喜欢 在阳光充足的环境成群访花、吸食水液。幼虫大多呈绿色,保护色佳,主要以豆科、十字花科、白菜花科及桑寄生科植物为食。台湾已知本科有36种。
(粉蝶科 / 白粉蝶属)展翅 4.5~5.0 公分,雄蝶翅膀表面为白色,下翅缘具数枚黑色的小斑 点,雌蝶下翅的斑点较大,翅腹面较翅面偏黄 。本属2种,外观近似纹白蝶但本种前翅近端部有3-4枚三角形的黑斑相连,前后翅缘都具黑色斑点,又称缘点白粉蝶,纹白蝶下翅表面不具斑点。本种普遍分布于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区,幼虫以十字花科及白花菜科植物寄主,为菜园、农田、野外小径常见的蝶类,喜欢访花,常见群蝶飞舞,栖息量很大。
雌雄辩认:
雄蝶,后翅缘的黑色斑点较小,尤其前翅近后缘的黑斑常消失或不明显。
雌蝶,后翅缘的黑色斑较大,前翅近后缘有一枚明显的大黑斑。
生活习性:
台湾纹白蝶全年可见,在春季发生较多,分布极为广泛,平地到高海拔山 区,只要有十字花科植物的地方都可看见。喜欢吸食花蜜。
形态特征
中型蝶类,展翅宽约4.5公分,翅膀底色为白色,雄蝶前翅背面端部有一块大黑斑,中央有一枚黑点,后翅前缘及下缘有一排小黑点,后翅腹面灰黑色。 雌蝶前翅背面黑斑较大,中央有二枚黑点,后翅前缘及下缘有一排黑点,后翅腹面黄色。
生态习性
幼虫以十字花科及山柑科植物为食草。它是原生种,在平地受到纹白蝶的强烈竞争,但在山区仍以本种较多。[3]
视频
“昆虫纪录”卵|幼虫|蛹期|羽化|蝴蝶|一个月饲养全记录|美丽的“台湾纹白蝶”又称“菜粉蝶”!
2017 01 08 林内台湾纹白蝶缘点白粉蝶
台湾纹白蝶羽化过程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