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定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吳定良(1894年2月5日-1969年3月24日),原名駿、士華,字均一,男,江蘇省金壇縣人,人類學家、教育家。中國人類學的主要奠基人。
目錄
生平
- 1924年東大畢業後留校當助教。
- 1926年,赴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系攻讀統計學。
- 1927年轉學英國倫敦大學,繼續攻讀統計學,師從統計學與人類學家卡爾·皮爾遜(Karl Pearson)教授,先後獲統計學和人類學博士學位。
- 1930年,經英國統計學家耶爾教授推薦,在荷蘭經由「國際統計學社」全體學社員大會投票選舉通過,成為第一位華人社員。
- 1934年,由人類學教授馬斯介紹加入「國際人類學社」,同年參加在倫敦舉行的國際人類學大會,與中國科學家歐陽翥以翔實的論文有力地駁斥了當時盛行的中國人大腦結構和功能不如歐洲人的謬論。
- 1935年回國,與國立中央大學生物系畢業後留校當助教的史久莊女士結婚,任南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人類學組主任兼專任研究員,後籌建體質人類學研究所。在中央研究院工作期間,吳定良發表了10餘篇體質人類學方面的論文,並創刊和主編了「中國人類學志」(正式定名為《人類學集刊》),對中國人類學的發展起到奠基性作用。
- 1945年,抗戰勝利後,吳定良應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邀請,任浙江大學史地系教授,開設普通人類學及統計學課。在他的努力下,1947年9月浙江大學成立人類學系與人類學研究所,他擔任系主任兼所長,為中國培養了第一批體質人類學的科研人員與師資力量。1948年當選為首屆中央研究院院士。1946年至1948年,他還兼任國立暨南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 1950年5月,吳定良與盧於道、歐陽翥、劉咸等教授在杭州發起組織成立中國人類學學會,並當選為理事。
主要成就
吳定良在人類學研究方面的內容廣泛,涉及到人類進化、現代人體質、測量儀器的改進等領域,並開始對人類工效學這一新領域的探索。吳定良是中國體質人類學和人種學研究的開創者,也是中國人類工效學的奠基人。他的一些研究成果和方法,被各國人類學家所採用。
科研成就
在統計學方面的工作與貢獻
20年代下半期到30年代上半期這10年間,吳定良在統計學的學習與研究方面下了極大的苦功,發表了很多論文。其中較為突出的是他創造的相關係數計算法和相關率顯著性查表,該表是他花了數月的時間,用手搖計算機計算出約七萬個數據才得出的。該表的問世對當時統計學上相關分析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並為各學術領域的學者在用相關率來分析事物間的相關程度時提供了方便。
中國體質人類學的奠基人
在古人類學方面,他對北京猿人、南京陰陽營新石器時代人的骨骼標本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對各階段的猿猴與猿人的骨骼作了細緻的比較,並採用兩種統計指數從事分析,發表了《古代人復原象》等一批論文。他採用弦矢指數的方法對北京猿人的眉間凸度進行了數量分析,對確定北京猿人在人類進化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骨骼測量學方面,他於英國留學期間,與導師皮爾遜或與著名人類學家莫蘭特合作,在骨骼測量學方面作了大量研究,發表了《人體內特有骨骼的形態測量學特點的進一步調查》、《對人的面部骨骼扁平度的生物統計學研究》、《依據頭蓋骨的尺寸對亞洲人種的初步分類》等論文。
在瑞士留學期間完成了一批埃及9世紀的頭骨的研究,發表了論文《對埃及九世紀七十一個頭骨的研究》。
在這些論文中,吳定良對頭骨的形態學特點、人種學特徵、測量方法等作了詳盡的闡述,特別是在面骨扁平度的測量方法上有新的創造,被各國人類學家所採用,一直沿用,並被列為人類學學生的參考書目和有關論文的參考文獻。在中央研究院工作期間,吳定良對中國殷墟的遺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創立了顱容量的計算公式、測定頦孔位置的指數,並論述了中國人額中縫的出現率及其與顱骨其他測量值的關係。
50年代,他着重研究了現代人下頜骨和頦孔的類型,論述了它們在演化上的意義,並對體骨如肩胛骨、鎖骨、胸骨等的形態作了許多研究。他還研究了骨骼定位器、三腳平行規、測骨盆儀和描繪器等人體測量儀器的結構,加以改進,按他的設計加工製造的儀器不但提高了測量與描繪的精確度,也提高了使用的方便度。1956年,他受有關方面委託,運用自己在骨骼測量學方面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對方志敏烈士的遺骸進行了鑑定。
在活體測量學方面,吳定良在任中央研究院人類學組主任時,長期深入貴州、雲南山區的少數民族地區作體質調查,發表了《貴州垻苗人的體質》等論文,是中國體質人類學和人種學研究的開創者。
在復旦大學任人類學教研組主任時,他帶領組內同事,對南京、丹陽等地少年兒童的身體形態、機能、素質的現狀、特點和生長發育的規律性進行了調查研究,並與20年前的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從而證明了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生活條件的改善,兒童的體質狀況普遍得到提高。這一時期他還對上海市新生兒的色素斑從形態學和組織學方面作了深入研究,並與世界各種族的資料加以對比分析,闡明它在人種學與遺傳學上的意義。他與教研組的人員一起,調查與收集漢族、壯族、蒙族、回族、維吾爾族等的血型資料,為闡明中國各民族的起源、遷徙及相互關係積累了數據。
在應用人類學方面,50年代中後期,吳定良接受了為解放軍防化部隊舉辦人體測量培訓班的任務,並對防毒面具的設計作技術指導。他主持並參加測量上海各鋼鐵廠煉鋼工人的體型,為設計鋼鐵工人的勞動防護服收集體質資料;他重新設計了腳部測量工具,到各種類型的工廠去測量工人的腳型,為60年代中國性腳型測量和鞋型尺寸系列的制定打下了基礎。
主要論著
1 Woo TL.Table for ascertaining the significance or non-significance ofassociation measured by the correlation ratio.Biometrika,1929,21(1—4).
2 Woo TL,Morant G.M.A biometric study of the flatness of the facialskeletonin man.Biometrika,1934(26):196—250.
3 吳定良.皮爾生教授在科學上之貢獻[J].中國統計學社學報.1937,1(1):127—133.
4 吳定良.愛佛雷脫(Everett)中間插補法[J].計政學報,1937,2(3).
5 吳定良.殷代與近代顱骨容量之計算公式[J].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人類學集刊,1940,2(1—2):1—14.
6 吳定良.中國人額骨中縫及顱骨測量之關係[J].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人類學集刊,1940,2(1—2):91—98.
7 吳定良.顏誾.測定頦孔前後位置之指數[J].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人類學集刊,1940,2(1—2):99—106.
8 Woo TL.On the glabella prominence of the human cranium.Anthrop.J.Inst.History and Philology,1941,1.
9 Woo TL.The physical characters of the Pa Miao People of Kweichowand other peoples of south China.Royal J phys.Anthrop.Inst.1942,72:45.
10 吳定良.現代人下頜骨幾種形態的類型和演化上的意義[J].中國解剖學會上海分會論文宣讀摘要,1956.
11 吳定良.骨骼定位器和描繪器的改進[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1956(1):153—157.
12 吳定良.下頜頦孔的類型與演化[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1956(1):159—168.
13 吳定良.近二十年丹陽縣城市兒童體質發育的增進[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1957(1):244—253.
14 吳定良.近二十年來南京市兒童體質發育增進[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1957(2):439—449.
15 吳定良.中國猿人眉間凸度的比較研究[J].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960(2):22—24.
16 吳定良.南京北陰陽營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遺頦(下頜骨)的研究[J].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961(1):49—54.
人才培養
20世紀40年代下半期起,吳定良相繼在浙江大學、杭州重煇商業專門學校、復旦大學和上海水產學院等院校講授統計學,為中國統計學人才的培養作出了貢獻。50年代初期,他曾在浙江大學創立生命統計專修科,並曾為杭州市衛生局擬制杭州市生命統計表格及編寫有關生命統計的研究報告,還舉辦了兩期「生命統計培訓班」,培養了一批這方面的人才。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最早的人口學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在人類學人才培養方面,吳定良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熱愛自己的專業和發展中國人類學的責任感。他一貫主張要多動手,在自己身體力行的同時,嚴格要求學生,培養他們實際動手的能力。1957年他在復旦大學創立的人類學專業,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一直是中國高等院校中唯一培養人類學人才的專業。
他在搞科研、帶研究生的同時,承擔了體質人類學、古人類學、人體形態學、生物統計學等多門專業課的教學任務。截至2005年6月,吳定良培養了本科生80餘人,研究生與進修教師10餘人,他們已成為高校、博物館及科研單位承擔人類學教學與科研任務的骨幹力量。
榮譽表彰
1944年 「勝利勳章」一枚
1948年 中央研究院院士
個人生活
家庭背景
父為當地著名中醫,長於喉科。
生子二人,女三人吳定良排行第五,幼年喪母。繼母不賢,不准其進學校,關在家中幫做家務。後在父親力爭下,得以進私塾讀國文,另找人為其補英文、算術,欲培養他繼承己業,當一名中醫。
12歲時,父病故。
繼母更惡,不得已離家獨立生活。
社會任職
生前曾經創刊並主編《中國人類學志》,與歐陽翥、盧於道等人發起創立「中國人類學學會」。
1935―1942年,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人類學組主任。
1942―1945年,任中央研究院人類學研究所籌備處主任。
人物評價
當我們在留下了吳先生身影的復旦校園裡埋頭做人類學研究的時候,才更真切地感受到一位大師的學術造就和人格魅力。我們曾為能仰視星空而沾沾自喜,而從星空中走來的是一位真正的大師——吳定良先生,希望我們能以更豐碩的科研和教學成績告慰星空中的吳定良先生。(上海人類學學會會長、中科院院士金力教授評)
吳定良是中國應用體質人類學知識為工業生產和國防建設服務的創始人,也是中人類工效學的奠基人。(光明網評)
吳定良教授對中國體質人類學的發展起到奠基性的作用。(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評)
他講課準備充分,內容豐富,對學生從不擺教授架子,平易近人。(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評)
後世紀念
2014年1月5日上午,上海人類學學會在復旦大學逸夫科技樓會議室舉辦「紀念吳定良院士誕辰120周年學術會議」。
參考文獻
- 「吳定良先生年表(簡編)」,段鎖慶,《金壇文史資料 第12輯》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金壇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第9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