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城前明新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城前明新宮
圖片來自phsea

城前明新宮(Siânn-tsîng Bîng-sin-kiong),前身城前保龍宮,臺灣澎湖縣廟宇,白沙鄉城前村公廟,瓦硐澳角頭廟之一,主祀文衡帝君朱府王爺廟宇法師流派為「普庵派之玉皇勅旨雷令支派」。

沿革介紹

「城前」位於北山嶼南端,與澎湖本島馬公市的「後窟潭」、「西衛」隔海相望。明朝天啟四年(1624年)間,明軍為驅逐據守媽宮風櫃尾城荷蘭東印度公司軍隊,故於北山嶼港底與鎮海[1]大山嶼紅木埕(約今白沙鄉講美村與鎮海村、馬公市朝陽里)一帶築造石城,以圍堵、阻斷航運方式,達到荷蘭東印度公司放棄風櫃尾城之目的。

「城前」位於明軍築城所在地的南方,故而得名「城前」,此外早期尚有「城後」、「城頂」等異稱;台灣清領時期乾隆32年(1767年)付梓的《澎湖紀略》中[2],該地已載作「城前社」;1945年二戰結束之後,兩度被講美村、鎮海村不同的村莊合併,後又獨立一村維持迄今。[3][4]

根據城前明新宮內立於民國77年(1988年)的碑文所述,明新宮前身為土地公祠,初名保龍宮,日治時期大正13年(1924年),善士蕭亨發鑒於香火絡繹不絕,乃貸款重建新廟,並將廟宇遷建於今址,新落成的廟名也更易為「明新宮」。

同年,城前另有一陳姓善士在海上遇難、幸而得布袋嘴朱府王爺顯靈庇佑而脫險,為表達神恩銘謝之意,遂雕鑄朱府王爺金身,迎奉至明新宮孜座。

大正14年(1925年),逢代天巡府遊經隘門(今湖西鄉隘門村)海岸,城前弟子前往迎駕,明新宮增祀李府千歲池府千歲

民國49年(1960年),城前明新宮傾圯、受白蟻所害,村人蕭佛讚、歐其杯、林禎益、林天賜等重建廟宇。民國65年(1976年),村廟復因老舊破損,又有林水龍、林禎福、蕭正益、蕭長萬等發起重修募款,重建過程一度受限經費而停工,信女歐氏遂提議蕭東清組織重修委員會,各處奔走戮力募款,明新宮終順利於民國77年(1988年)竣工。

參考文獻

  1. Ripon, Élie. Voyages et aventures aux Grandes Indes (1617-1627) [《利邦上尉東印度航海歷險記:一位傭兵的日誌(1617-1627)》]. 翻譯:賴慧芸、校註:包樂史(Leonard Blusse)、鄭維中、蔡香玉. 臺北市: 遠流. 2012年 [1997年]. ISBN 9789573269717 (Chinese (Taiwan)). 
  2. 楊, 麗祝. 〈澎湖紀略〉.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8) (Chinese (Taiwan)). 
  3. 〈認識白沙-各村簡介-城前村〉. 白沙鄉公所.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6) (Chinese (Taiwan)). 
  4. 引用錯誤:無效的 <ref> 標籤, 未定義名稱為 :0 的參考文獻內容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