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塘鹅是鹈形目鹈鹕科鹈鹕属8种大型游禽的统称。塘鹅体形较大,体长140~175cm。体形粗短肥胖,颈细长。通体白色。喉囊大且具有弹性。栖息于全世界许多地区的湖泊、河流和海滨。
分布范围
在世界上共有8种,大多分布在欧洲、亚洲、非洲等地。我国的塘鹅共有2种,分别为:斑嘴鹈鹕和白鹈鹕。斑嘴鹈鹕,鸟如其名,在它的嘴上布满了蓝色的斑点,头上被覆粉红色的羽冠,上身为灰褐色,下身为白色。而白鹈鹕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福建一带,它们通体为雪白色。二者均为我国的二级保护动物。
外形特征
大型水禽,体长140~175cm。体形粗短肥胖,颈细长。通体白色。嘴长而粗直,铅蓝色,嘴下有一橙黄色皮囊。繁殖羽头后部有一簇长而窄的白色冠羽。黑色的眼位于粉黄色的脸斑上极为醒目。胸有一簇黄色长的披针形羽毛。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内翈黑褐色,羽轴白色;次级飞羽外翈白色,有时亦延伸至内翈。头、颈和长的冠羽缀有粉黄色,有时扩展至上背和肩。嘴铅蓝色,嘴尖和上下嘴缘红色。脚肉色。幼鸟头、颈、背中部和下体白色,头和颈缀有赤褐色,其余羽毛淡褐色,羽缘较淡。飞羽和尾羽较暗,大覆羽缀有银灰色。[1]
生活习性
塘鹅在野外常成群生活,每天除了游泳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岸上晒晒太阳或耐心的梳洗羽毛。鹈鹕的目光锐利,善于游水和飞翔。即使在高空飞翔时,漫游在水中的鱼儿也逃不过它们的眼睛。如果成群的塘鹅发现鱼群,它们便会排成直线或半圆形进行包抄,把鱼群赶向河岸水浅的地方,这时张开大嘴,凫水前进,连鱼带水都成了它的囊中之物,再闭上嘴巴,收缩喉囊把水挤出来,鲜美的鱼儿便吞入腹中,美餐一顿。
塘鹅在陆上动作很笨拙,但飞翔姿势优美。通常成小群飞行,在高空翱翔并经常一齐拍动翅膀。两性外形相似,但雄鸟稍大。塘鹅从水面起飞的时候,它先在水面快速的扇动翅膀,双脚在水中不断划水。在巨大的推力作用下,塘鹅逐渐加速,然后,慢慢达到起飞的速度,脱离水面缓缓地飞上天空。有的时候,吃得太多,显得非常笨重,就不能顺利的起飞,只能浮在海面了。
塘鹅用像小捞网似的大喉囊捕鱼而食。塘鹅不是用喉囊储存鱼,而是立即把鱼吞下。褐鹈鹕(P. occidentalis, 即西方鹈鹕)从空中扑入水中捕鱼,动作十分壮观。但其他塘鹅编成队形而游泳,将小鱼群驱向浅水处,在该处用喉囊捕鱼。
塘鹅是极富感情的飞禽,配对之后如无意外是终身政不移的“俪影双双,同宿同飞”[2]。
北美鹈鹕有迁徙习性。褐鹈鹕繁殖于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的热带和亚热带海滨。
进食方式
常在海滩上捕食鱼类和贝类,先把捕到的食物储存于嘴下的喉囊中,然后徐徐吞下。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甲壳类、两栖类动物和鸟类。塘鹅常在浅滩捕捉猎物,有时也从空中直冲入水捕食鱼类。[3]
生长繁殖
塘鹅通常成群繁殖于岛屿,在一个岛上可能有许多小群塘鹅。结群的北美白鹈鹕繁殖于北美中北部和西部湖泊中的岛上。任何时期任何种群中的成对塘鹅都处于繁殖周期的同一阶段。
每到了繁殖季节,鹈鹕便选择人迹罕至的树林,在一棵高大的树木下用树枝和杂草在上面筑成巢穴。塘鹅通常每窝产3枚卵,卵为白色,大小如同鹅蛋。小塘鹅的孵化和育雏任务,由父母共同承担。当小塘鹅孵化出来后,塘鹅父母将自己半消化的食物吐在巢穴里,供小塘鹅食用。小塘鹅再长大一点时,父母就将自己的大嘴张开,让小塘鹅将脑袋伸它们的入喉囊中,取食食物。有时小塘鹅就站在父母的大嘴里吃食。
品种分类
塘鹅的种类不多。在全世界8种塘鹅中,北美洲的白鹈鹕和褐鹈鹕是较典型的品种。我国的塘鹅共有2种,分别为:斑嘴鹈鹕和白鹈鹕。另外还有眼镜鹈鹕、卷羽鹈鹕等。它们的捕食方式非常奇特。从山崖上起飞后,塘鹅在距海面不远的空中向海里侦察。一旦发现猎物,塘鹅就收拢宽大的翅膀,从15米高的空中象炮弹一样直射进水里抓捕猎物。巨大的击水声在几百米以外都能听得清清楚楚。鹈鹕是鸟类中体魄强壮的一族。成年的塘鹅身体长约1.7米。展开的翅膀有2米多宽。它的翅膀强壮有力,能够把庞大的身躯轻易送上天空。塘鹅是一种喜爱群居集的鸟类。它们喜欢成群结队地活动。每当塘鹅集体捕鱼的时候,在海面上人们可以看到塘鹅此起彼伏的从空中跳水的壮观场面。塘鹅有一张又长又大的嘴巴。嘴巴下面还有一个大大的喉囊。成年塘鹅的嘴巴都能长到40厘米。巨大的嘴巴和喉囊使塘鹅显得头重脚轻。当塘鹅在地上走路的时候总是摇摇摆摆步履蹒跚。这是因为塘鹅的大嘴很碍事。尤其是当它捕到猎物的时候,大嘴和喉囊里装满了海水,使它浮出水面的时候很困难。人们见到鹈鹕浮出水面的时候,总是尾巴先露出水面,然后才是身子和大嘴。而且,塘鹅一定要把嘴中的海水吐出来,才能从水面起飞。
相关信息
2015年8月,生活在南非水域的鱼群随着气候的变化近期开始大规模迁移,它们将沿着海岸线往更北的地方去,海豚、塘鹅以及其他的食肉动物趁机忙着捕食,场面甚是壮观。[4]
保护级别
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