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天圆地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天圆地方

来自 网易网 的图片

天圆地方 不是地平说,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是阴阳学说的一种体现。天与圆象征着运动;地与方象征着静止;两者的结合则是阴阳平衡、动静互补。"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在中国古代的建筑、货币等方面均有表现,例如天坛与地坛、四合院、方孔圆钱等这些"天圆地方"的图案与结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天圆地方 [1]

概念 阴阳学说的一种体现

出处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价值体现 阴阳学说乃其核心和精髓

文化内涵 天圆产生运动变化,地方收敛静止

代表性建筑 北京天坛和地坛

概念形成

"天圆地方",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地平说,也是在讨论"天之道"与"地之道"。《大戴礼记·曾子天圆》中引用曾子之言:"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如果真的是天是圆的、地是方的,那么四个角就盖不住了。) 曾子进而解释:"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圆曰明。"

"天圆地方"是古代科学对宇宙的认识。古中国人认识宇宙的方法不同于现代科学的实证实验方法,而是"内证"修习。古代科学家通过"内证"修习,总结出一套抽象的世界规律: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分为很多层次,其概念就如同现代数学中方程式里的未知数"x,y",也就是说,当方程式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其中的x,y等未知数是有具体的代表物质的,而当从纯粹的数学角度来讲解时,x,y就是不具有具体指向的未知数。《黄帝内经》中已提出了五运六气的学说,总结了天地能量的运化。每当天地间能量发生变化时,就会逐渐表现在可观测的宏观世界,比如当春天以东方七宿为代表的"木"属性能量到来时,大地解冻、种子萌发、万物复苏;进入新一轮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随着四季的变化,人体生命的健康状态也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因此《黄帝内经》中有《四季调神大论》 ,论述了四季的阴阳变换对人体的影响。古人把微观状态下能量的变化规律总结为"五运六气学说",用来描述天地间能量变化和时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变化对地球上生命的影响,即"天时"。

在名称上,"天圆"指的是"天时"如六十甲子一般周而复始。而"地方"的"方"则是源于描述方位的"东南西北"的"四方"观念。因此,"天圆地方"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时空观念,描述了宇宙的自然规律。

"天圆地方"的思想隐含着"天人合一"的精髓:由于万事万物从无到有、成住坏空的过程,都和天地间的能量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古人认为应当"天人合一",才能顺应不断变化的自然规律。

先天八卦的演化与"天圆地方"的思想有着密切关联。先天八卦所推演出的《天地运行图》,又名《天圆地方图》 。其中外部环绕的卦象,代表天的运转规律,而中间方形排列的卦象,则代表地的运转规律。其中,天是主,地是次,天为阳,地为阴。两者相互感应,生成了天地万物,其中人又正好是天地的精华物质所构成,因此被视为"天地万物之灵,能够感通万物,最灵者也。"

"天圆地方"本质上是《易经》阴阳体系中对天地生成及其运行的解读,而《易经》为百经之首,国学之源,其思想体系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按照阴阳五行演化而来,因此在古代的各门学科中,都有阴阳五行的思想体系在其中。比如,建筑学《鲁班经》,生命科学《黄帝内经》,治国安邦的《春秋繁露》,行兵布阵的《孙子兵法》,饮食搭配方面,地理环境方面的风水学《青囊经》,个人命运方面的《滴天髓》,观人面相方面的《人伦大统赋》等等,只要能够想到的方面,几乎都有《易经》中阴阳的思想体系。这也是为什么《易经》被尊为百经之首的真实内涵所在 。

此外,儒家也按照《易经》的阴阳思想体系提出了治国安邦、三纲五常的社会人伦系统。例如董仲舒《春秋繁露》,是公认的儒家的治国方略典籍,其中充满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的思想 。

价值体现

中国汉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阴阳学说乃其核心和精髓。阴阳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是我国先哲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天圆地方"是这种学说的一种具体体现。

古人把天地未分、浑沌初起之状称为太极,太极生两仪,就划出了阴阳,分出了天地。古人把由众多星体组成的茫茫宇宙称为"天",把立足其间赖以生存的田土称为"地",由于日月等天体都是在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运动,好似一个闭合的圆周无始无终;而大地却静悄悄地在那里承载着我们,恰如一个方形的物体静止稳定,于是"天圆地方"的概念便由此产生。

纵观自然界,凡是圆形的物体,都具有好动和不稳定的特点,就象圆圆的日月一般;凡是方形的物体,都具有静止和稳定的特点,就象静静的大地一样。动为阳、静为阴,故而"天圆"就成了阳的象征,代表一切积极、主动的事物,如日、昼、刚、健、男、君、夫、大、多、上、进、动、正等;"地方"就成了阴的象征,代表一切消极、被动的事物如月、夜、柔、顺、女、臣、妻、小、少、下、退、静、负等。

折叠编辑本段文化内涵 道家认为:"天圆"心性上要圆融才能通达;"地方"命事上要严谨条例;

中国汉族传统文化提倡"天人合一",讲究效法自然,风水术中推崇的"天圆地方"原则,就是对这种宇宙观的一种特殊注解。 "圆则杌棿(wùní,意为不安),方为吝啬"是西汉杨雄的哲学命题(语出《太玄·玄摛》)。"圆",指天;杌棿,指动荡不定;"方",指地,"吝啬",指收敛。"圆则杌棿,方为吝啬",就是说:天圆则产生运动变化,地方则收敛静止。

追求发展变化,我们才会事业的成就,人类才会不断进步;希望静止稳定,我们才会有安逸的生活,世界才会和平共处。建筑是人修造的,它必然体现出人们的追求和希望,故而"天圆地方"就成了各类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建筑哲学

中国传统的建筑,更是讲究天圆地方。明清时期在北京修建的天坛和地坛就是遵循天圆地方原则修建的。

天坛是圆形,圆丘的层数、台面的直径、四周的栏板,都是单数,即阳数,以象征天为阳。地坛是方形,四面台阶各八级,都是偶数,即阴数,以象征地为阴。

普通百姓,常常在方形小院中修一个圆形水池,或者在两院之间修一个圆形的月亮门,这些都是天圆地方的体现。而北方的"四合院"民宅,则是天圆地方学说的典型代表。

中国的北方,特别是北京,民宅以四合院居多,而"天圆地方"的理念,既体现在四合院的名称上,也体现在院落结构上:

名称本身的体现

"四合院"这一名称名副其实:"四"为"四方",象征"地方";"合"为"闭合",象征"天圆"。因此"四合院"这一名称有方有圆、有阴有阳,象征着"进可取、退可守"。

院落结构的体现

四合院的大小不一,大则占地数亩,居住十几户一百多人。小则独家独户,占地不过数丈,然其结构却大同小异。

四合院为院落式住宅,四边布置堂屋、住房和厨房,中间有院子。门窗皆开向院子,对外不开窗。北京的四合院,一般分前后两院,两院之间设垂花门。后院(内院)是居住区。四合院大多是南北向,在中轴线上,北边的大房为正房,坐北朝南。两则是厢房,北向(南房)为倒座房。四合院四面对称建房,其结构成方形,体现的是"地方";院落成闭合状,门窗皆开向院内,体现的是"天圆"。

四合院结构精巧,建筑别致。院子与院子之间呈封闭状态,互不干扰,如分块耕种的农田,象征着"地方";院子内的居民联系密切(多为一个大家族的不同分支),象一个大家庭,体现着团圆的气氛,象征着"天圆"。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方,按八宅派的风水理论,这个部位属"生气"方位,主生气勃勃、蒸蒸日上,象征"天圆";大门为方形,象征"地方"。走进四合院大门,有一个屏墙令人产生神秘感,屏墙设计为方形,它的作用除了不让宅外的人直接窥视院子之外,更主要的是不让宅外之气直冲院内,实现"曲则有情"。由此可见,屏墙的形状和作用也是"天圆地方"的一种特殊体现。另外,屏墙上的图画(包括图案和色彩)还另有风水意义,在此暂不赘述。

三合院的利与弊

由于地面限制,民间常常将院落建造成三合院的形状。北边的主房向南,阳光充沛,宅主居住。两边的厢房晚辈或佣人居住,或堆放杂物。大门一般开在正南方,对称整齐,院子宽敞,进出方便。这种结构的三合院,实际是四合院的改造,与四合院相比,其弊端主要表现在对"天圆地方"体现不足。另外,大门开在正南也不太妥,虽然按"八宅派"风水理论,这个部位属"延年"方位,但俗话说"衙门口儿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正南门为"午门",阳气太重,非一般百姓所能享用。故而在正南开门的三合院,都要在门口立一屏墙,以避免门外煞气的直接冲射,形成"曲则有情"的格局。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