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圓地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圓地方

來自 網易網 的圖片

天圓地方 不是地平說,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哲學思想,是陰陽學說的一種體現。天與圓象徵着運動;地與方象徵着靜止;兩者的結合則是陰陽平衡、動靜互補。"天圓地方"的設計理念,在中國古代的建築、貨幣等方面均有表現,例如天壇與地壇、四合院、方孔圓錢等這些"天圓地方"的圖案與結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天圓地方 [1]

概念 陰陽學說的一種體現

出處 《大戴禮記·曾子天圓》

價值體現 陰陽學說乃其核心和精髓

文化內涵 天圓產生運動變化,地方收斂靜止

代表性建築 北京天壇和地壇

概念形成

"天圓地方",不僅僅是字面意義上的地平說,也是在討論"天之道"與"地之道"。《大戴禮記·曾子天圓》中引用曾子之言:"如誠天圓而地方,則是四角之不掩也。"(如果真的是天是圓的、地是方的,那麼四個角就蓋不住了。) 曾子進而解釋:"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圓曰明。"

"天圓地方"是古代科學對宇宙的認識。古中國人認識宇宙的方法不同於現代科學的實證實驗方法,而是"內證"修習。古代科學家通過"內證"修習,總結出一套抽象的世界規律:陰陽五行。陰陽五行分為很多層次,其概念就如同現代數學中方程式里的未知數"x,y",也就是說,當方程式在解決具體問題時,其中的x,y等未知數是有具體的代表物質的,而當從純粹的數學角度來講解時,x,y就是不具有具體指向的未知數。《黃帝內經》中已提出了五運六氣的學說,總結了天地能量的運化。每當天地間能量發生變化時,就會逐漸表現在可觀測的宏觀世界,比如當春天以東方七宿為代表的"木"屬性能量到來時,大地解凍、種子萌發、萬物復甦;進入新一輪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隨着四季的變化,人體生命的健康狀態也會受到不同的影響,因此《黃帝內經》中有《四季調神大論》 ,論述了四季的陰陽變換對人體的影響。古人把微觀狀態下能量的變化規律總結為"五運六氣學說",用來描述天地間能量變化和時間的關係,以及這種變化對地球上生命的影響,即"天時"。

在名稱上,"天圓"指的是"天時"如六十甲子一般周而復始。而"地方"的"方"則是源於描述方位的"東南西北"的"四方"觀念。因此,"天圓地方"體現了中國古人的時空觀念,描述了宇宙的自然規律。

"天圓地方"的思想隱含着"天人合一"的精髓:由於萬事萬物從無到有、成住壞空的過程,都和天地間的能量變化有着密切的關係;因此古人認為應當"天人合一",才能順應不斷變化的自然規律。

先天八卦的演化與"天圓地方"的思想有着密切關聯。先天八卦所推演出的《天地運行圖》,又名《天圓地方圖》 。其中外部環繞的卦象,代表天的運轉規律,而中間方形排列的卦象,則代表地的運轉規律。其中,天是主,地是次,天為陽,地為陰。兩者相互感應,生成了天地萬物,其中人又正好是天地的精華物質所構成,因此被視為"天地萬物之靈,能夠感通萬物,最靈者也。"

"天圓地方"本質上是《易經》陰陽體系中對天地生成及其運行的解讀,而《易經》為百經之首,國學之源,其思想體系認為萬事萬物都是按照陰陽五行演化而來,因此在古代的各門學科中,都有陰陽五行的思想體系在其中。比如,建築學《魯班經》,生命科學《黃帝內經》,治國安邦的《春秋繁露》,行兵布陣的《孫子兵法》,飲食搭配方面,地理環境方面的風水學《青囊經》,個人命運方面的《滴天髓》,觀人面相方面的《人倫大統賦》等等,只要能夠想到的方面,幾乎都有《易經》中陰陽的思想體系。這也是為什麼《易經》被尊為百經之首的真實內涵所在 。

此外,儒家也按照《易經》的陰陽思想體系提出了治國安邦、三綱五常的社會人倫系統。例如董仲舒《春秋繁露》,是公認的儒家的治國方略典籍,其中充滿了天人合一、天人感應、陰陽五行的思想 。

價值體現

中國漢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陰陽學說乃其核心和精髓。陰陽學說,具有樸素的辯證法色彩,是我國先哲們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幾千年的社會實踐證明了它的正確性,"天圓地方"是這種學說的一種具體體現。

古人把天地未分、渾沌初起之狀稱為太極,太極生兩儀,就劃出了陰陽,分出了天地。古人把由眾多星體組成的茫茫宇宙稱為"天",把立足其間賴以生存的田土稱為"地",由於日月等天體都是在周而復始、永無休止地運動,好似一個閉合的圓周無始無終;而大地卻靜悄悄地在那裡承載着我們,恰如一個方形的物體靜止穩定,於是"天圓地方"的概念便由此產生。

縱觀自然界,凡是圓形的物體,都具有好動和不穩定的特點,就象圓圓的日月一般;凡是方形的物體,都具有靜止和穩定的特點,就象靜靜的大地一樣。動為陽、靜為陰,故而"天圓"就成了陽的象徵,代表一切積極、主動的事物,如日、晝、剛、健、男、君、夫、大、多、上、進、動、正等;"地方"就成了陰的象徵,代表一切消極、被動的事物如月、夜、柔、順、女、臣、妻、小、少、下、退、靜、負等。

摺疊編輯本段文化內涵 道家認為:"天圓"心性上要圓融才能通達;"地方"命事上要嚴謹條例;

中國漢族傳統文化提倡"天人合一",講究效法自然,風水術中推崇的"天圓地方"原則,就是對這種宇宙觀的一種特殊註解。 "圓則杌棿(wùní,意為不安),方為吝嗇"是西漢楊雄的哲學命題(語出《太玄·玄摛》)。"圓",指天;杌棿,指動盪不定;"方",指地,"吝嗇",指收斂。"圓則杌棿,方為吝嗇",就是說:天圓則產生運動變化,地方則收斂靜止。

追求發展變化,我們才會事業的成就,人類才會不斷進步;希望靜止穩定,我們才會有安逸的生活,世界才會和平共處。建築是人修造的,它必然體現出人們的追求和希望,故而"天圓地方"就成了各類建築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建築哲學

中國傳統的建築,更是講究天圓地方。明清時期在北京修建的天壇和地壇就是遵循天圓地方原則修建的。

天壇是圓形,圓丘的層數、台面的直徑、四周的欄板,都是單數,即陽數,以象徵天為陽。地壇是方形,四面台階各八級,都是偶數,即陰數,以象徵地為陰。

普通百姓,常常在方形小院中修一個圓形水池,或者在兩院之間修一個圓形的月亮門,這些都是天圓地方的體現。而北方的"四合院"民宅,則是天圓地方學說的典型代表。

中國的北方,特別是北京,民宅以四合院居多,而"天圓地方"的理念,既體現在四合院的名稱上,也體現在院落結構上:

名稱本身的體現

"四合院"這一名稱名副其實:"四"為"四方",象徵"地方";"合"為"閉合",象徵"天圓"。因此"四合院"這一名稱有方有圓、有陰有陽,象徵着"進可取、退可守"。

院落結構的體現

四合院的大小不一,大則占地數畝,居住十幾戶一百多人。小則獨家獨戶,占地不過數丈,然其結構卻大同小異。

四合院為院落式住宅,四邊布置堂屋、住房和廚房,中間有院子。門窗皆開向院子,對外不開窗。北京的四合院,一般分前後兩院,兩院之間設垂花門。後院(內院)是居住區。四合院大多是南北向,在中軸線上,北邊的大房為正房,坐北朝南。兩則是廂房,北向(南房)為倒座房。四合院四面對稱建房,其結構成方形,體現的是"地方";院落成閉合狀,門窗皆開向院內,體現的是"天圓"。

四合院結構精巧,建築別致。院子與院子之間呈封閉狀態,互不干擾,如分塊耕種的農田,象徵着"地方";院子內的居民聯繫密切(多為一個大家族的不同分支),象一個大家庭,體現着團圓的氣氛,象徵着"天圓"。

四合院的大門一般開在東南方,按八宅派的風水理論,這個部位屬"生氣"方位,主生氣勃勃、蒸蒸日上,象徵"天圓";大門為方形,象徵"地方"。走進四合院大門,有一個屏牆令人產生神秘感,屏牆設計為方形,它的作用除了不讓宅外的人直接窺視院子之外,更主要的是不讓宅外之氣直衝院內,實現"曲則有情"。由此可見,屏牆的形狀和作用也是"天圓地方"的一種特殊體現。另外,屏牆上的圖畫(包括圖案和色彩)還另有風水意義,在此暫不贅述。

三合院的利與弊

由於地面限制,民間常常將院落建造成三合院的形狀。北邊的主房向南,陽光充沛,宅主居住。兩邊的廂房晚輩或傭人居住,或堆放雜物。大門一般開在正南方,對稱整齊,院子寬敞,進出方便。這種結構的三合院,實際是四合院的改造,與四合院相比,其弊端主要表現在對"天圓地方"體現不足。另外,大門開在正南也不太妥,雖然按"八宅派"風水理論,這個部位屬"延年"方位,但俗話說"衙門口兒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正南門為"午門",陽氣太重,非一般百姓所能享用。故而在正南開門的三合院,都要在門口立一屏牆,以避免門外煞氣的直接沖射,形成"曲則有情"的格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