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牛雕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孺子牛雕塑,是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深南大道深圳市委大院门前。孺子牛雕塑由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潘鹤创作,落成于1984年,是一座以牛为主题的铜雕。
该作品由雕塑家潘鹤创作,1984年7月27日落成。名字取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之意,现已成为深圳精神乃至改革开放精神的世纪象征。
“孺子牛”雕塑作为深圳的重要地标之一,常常被传媒呈现在全国人民眼前,慕名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但因其一开始是坐落在深圳市委大院内,参观并不方便。
[1]
历史
创作背景和过程
1980年正值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之初,当时深圳市交通落后,工作条件很艰苦,堪称困难时期;因此,中共广东省委梁湘(翌年成为深圳市市长)想到在深圳市委大院里面放置一座雕塑,以呈现深圳经济特区的精神,鼓舞干部和民众[2][3]。梁湘请来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潘鹤来参与雕塑设计方案的讨论[2]。
在1980年的第一次讨论期间,深圳市领导提出把雕塑定为大鹏鸟形象,因为深圳别称鹏城,而且大鹏鸟寓意深圳特区犹如大鹏展翅般一飞冲天;不过,潘鹤反对这个提议,他担心如果深圳的楼房将来发展到三四十层的高度,大鹏鸟雕塑就会变成困在笼里的大鹏,意象不佳[3][4]。到了1983年,政府打算把莲花定为深圳市花,并打算在市委大院建立一座莲花喷水池;潘鹤反对这个提议,认为“出污泥而不染”(莲花寓意)是干部的本分,不应以此自夸,又质疑“如果说‘出污泥而不染’的话,那么‘污泥’又是指什么?”[3]。其后,有人提议在大院门前放两座石狮子雕塑,但潘鹤反对这个提议,认为市政府应该欢迎群众,而不是像官衙那样摆官架子[4]。因此,雕塑设计尚未有定案。
有一天,梁湘和潘鹤闲聊,谈起大家在文化大革命时“做牛做马”的劳苦经历,潘鹤由此灵机一触,想到把辛勤建设深圳的劳动者和机器就是“牛的化身”,故提出把雕塑形象定为“开荒牛”;梁湘表示认同,并安排潘鹤当晚开始在市委招待所寄宿,让他马上起草雕塑图纸,以免流失灵感[5]。几天后,潘鹤向深圳市领导班子提出开荒牛雕塑的具体设计方案,收到一些支持声音,但亦有反对意见质疑为什么要雕塑要做成低头的牛、而非高飞的鹏;不过,潘鹤的方案获得梁湘大力支持,最终也获市领导同意,得以敲定[4][5]。
潘鹤从深圳返回广州的工作室,立刻着手创作雕塑[5]。雕塑虽然定名为“开荒牛”,但梁湘和潘鹤想到“未来开荒完了以后怎么办”、“后世还要不要当开荒牛”的问题,决定改称为“孺子牛”雕塑,一来是因为梁湘提出“人民公仆就是人民的牛,人民的孺子牛”,二来也取自鲁迅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5][6]。孺子牛雕塑在1984年7月27日落成[6]。雕塑揭幕仪式同日在深圳市委大院门前举行,由梁湘负责揭幕剪彩,潘鹤、中共深圳市委副书记周鼎、雕塑家傅天仇都在揭幕仪式上发表讲话[7]。
落成后
孺子牛雕塑在落成的同一年获得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6]。
1984年12月,周恩来夫人、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到深圳视察,她很喜欢孺子牛雕塑,既与雕塑合照了一遍,还特地召集参加会议的人跟她来到雕塑前合照[8]。她形容“孺子牛”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又赞扬深圳干部在民众面前自称孺子牛,思想境界很高,希望全国党员都学习深圳干部[2][8]。此外,邓颖超还提出把孺子牛雕塑从深圳市委大院内部移到门前[8]。
孺子牛雕塑吸引许多市民参观,但雕塑放置在市委大院内部,不方便市民前往欣赏,因此市民呼吁将雕塑迁到大院外。1999年,深圳市委常委会通过把孺子牛雕塑迁移至大门前的花坛上。潘鹤对此表示欢迎[5][6]。
2008年,潘鹤把孺子牛雕塑的创作定稿捐赠给深圳市,交由深圳市档案馆收藏[9]。2010年,孺子牛雕塑列入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10]。
图片来自深圳新闻网 |
雕塑设计
孺子牛雕塑是一座铜雕,重4吨、长5.6米、高2米。雕塑底座高1.2米,为花岗石磨光石片,刻有“孺子牛”三字。雕塑本体分为牛和树根两部分。牛全身紧绷,身上满布肌肉线条,头部抵向地面,看起来像是在竭尽全力地负重。牛的四腿后蹬,但前脚稍微弯曲,像是跪着的样子;潘鹤借此寓意这代人已经筋疲力尽,寄望下一代奋斗下去。牛身后有一堆树根,形态腐朽丑陋;这是潘鹤在宝安区办事时无意在农舍旁看到的,花了八块人民币买来做实物参照,比喻封建意识、小农意识、保守思想、官僚作风。牛奋力拖拉着这块树根,潘鹤借此寓意铲除保守思想的革命任重道远,希望警醒和激励世人。[2][3][8][11]
参考资料
- ↑ “孺子牛”雕塑:深圳精神的象征,每日头条,2020/05/14
- ↑ 2.0 2.1 2.2 2.3 阮晨雪 (编); 庄树雄. 1984年 邓小平南巡,“深圳速度”全国闻名. 南方都市报. 2014-01-17 [2018-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9).
- ↑ 3.0 3.1 3.2 3.3 吴春燕. 改革开放的象征——雕塑家潘鹤谈雕塑《孺子牛》创作背后的故事. 光明日报. 2014-09-10 [2018-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9).
- ↑ 4.0 4.1 4.2 潘鹤. 文艺工作者要做人民的孺子牛. 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15-01-28 [2018-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9).
- ↑ 5.0 5.1 5.2 5.3 5.4 裴国辉. 人物访谈:深圳《孺子牛》雕塑是这样产生的. [2018-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9).
- ↑ 6.0 6.1 6.2 6.3 陈育柱 (编); 王星 (编); 魏沛娜. 深圳“孺子牛”创作者看雕塑忆当年. 深圳商报. 2016-02-28 [2018-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9).
- ↑ 深圳市档案馆. 深圳市十年大事记. 海天出版社. 1991: 98. ISBN 9787805423395.
- ↑ 8.0 8.1 8.2 8.3 雕塑“孺子牛”:深圳精神象征. 深圳商报. 2010-08-18 [2018-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9).
- ↑ 深圳年鉴 2009. 深圳年鉴社. 2009: 400.
- ↑ 邓小平塑像孺子牛雕像成市级保护文物. 深圳特区报. 2010-12-16 [2018-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9).
- ↑ 最令我开心的是雕塑《孺子牛》. 深圳商报. 2010-03-05 [2018-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