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傅天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傅天仇
全國城市雕塑藝術委員會秘書長
出生 1920年3月
廣東南海
逝世 1990年8月12日
國籍 中國
母校 桂林美專,國立藝專
職業 雕塑家,美術教育家
知名作品 《武昌起義浮雕》,《徐悲鴻像》,《周恩來銅像》等

傅天仇(1920.3-1990.8),廣東南海人,偉大的雕塑藝術大師[1]、美術教育家[2],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雕塑系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全國城市雕塑藝術委員會秘書長。1942年畢業於桂林美專,深為校長著名金石書畫家馬萬里所賞識,繼而推薦給來校授課的徐悲鴻。後因追慕徐悲鴻入國立中央大學(重慶)藝術系繼續深造學習,再轉入國立藝專雕塑系學習,於1945年畢業。1946年在重慶舉辦個人雕塑展。1947-1949年在香港從事雕塑創作。1958年為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創作浮雕《武昌起義》。1963年為太原晉祠藝術館設計環境藝術方案。曾任西南美術專科學校教師、《中國美術全集·秦漢雕塑分冊》主編、《中國美術辭典》雕塑學科主編[3]首都城市雕塑藝術委員會委員[4]

人物簡介

傅天仇(1920.3-1990.8),原名傅健朝,筆名傅路,廣東南海人(今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偉大的雕塑大師、美術教育家,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雕塑系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全國城市雕塑藝術委員會秘書長。1942年畢業於桂林美專,深為校長著名金石書畫家馬萬里所賞識,繼而推薦給來校授課的徐悲鴻。後因追慕徐悲鴻入國立中央大學(重慶)藝術系繼續深造學習,再轉入國立藝專雕塑系學習,於1945年畢業。1946年在重慶舉辦個人雕塑展。1947-1949年在香港從事雕塑創作。1958年為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創作浮雕《武昌起義》。1963年為太原晉祠藝術館設計環境藝術方案。1986年為天津南開大學創作周恩來銅像。晚年,他致力於探索環境藝術,設計了大連金石灘、秦皇島長壽山、廣西梧州鴛鴦江愛情區等環境藝術方案。曾任西南美術專科學校教師、中央美院雕塑研究班指導教師、《中國美術全集·秦漢雕塑分冊》主編、《中國美術辭典》雕塑學科主編、首都城市雕塑藝術委員會委員。

生平履歷

傅天仇出身貧民家庭。初在桂林美術專科學校習繪畫,師從馬萬里。1942年入重慶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師從徐悲鴻。後在國立藝專雕塑系學習,師從劉開渠。1945年畢業後任教於育才學校和重慶西南美專,並從事傳統雕塑藝術研究和進步文化活動,曾隻身到四川大足石窟考察和臨摹。1946年4月在重慶中蘇文化協會首次舉辦大足石刻藝術(臨摹)展覽,同時展出自己創作的雕塑作品。同年冬赴上海,翌年3月在上海、南京等地展出素描和彩色漫畫組畫《上海風情》;同年7月因避反動當局搜捕轉赴香港,參加中共華南局文委領導的"人間畫會",並與余所亞、李晨風等藝術家合作拍攝中國第一部木偶藝術片《大樹王子》。北平解放後回國,入華北大學三部美術創作室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2年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參加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的設計和製作,塑造了漢白玉大浮雕《武昌起義》。

195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後,領美院學生遍歷山西雲岡和晉祠、洛陽龍門、四川大足、陝西漢唐皇陵及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等地,並悉心臨摹這些絕代藝術。"文化大革命"受強迫勞動期間,仍潛心從事古代雕塑研究。"四人幫"倒台後,煥發青春。1980年為美國堪薩斯州一紀念館製作斯諾浮雕。

1981年完成《徐悲鴻像》。1982年為北京大學塑造《李大釗銅像》。以後,陸續完成《周恩來同志青年時代銅像》、《周恩來銅像》、《元代大科學家郭守敬銅像》、《戲劇家歐陽予倩像》、《黃琪翔將軍像》和《教育家姜立夫像》等創作。晚年,還從事空間和環境藝術的研究,付之實踐,卓有成效。如着力發掘奇礁異石林立,具有喀斯特地貌的大連金石灘,天仇譽之為"神力雕塑公園",幾經努力,取得國務院批准同意於1989年把它列為國家級風景區;秦皇島長壽山,有峽谷流水,奇山異石,天仇把它設計為"中國神像",請許多中外名人為它題字刻石,使荒山變成藝術寶庫;廣西梧州鴛鴦江,天仇把它設計為東起鴛鴦洲,西至鴛江春泛的十里景區,以愛情為主題,遍植相應的花草樹木,營造相應的亭台樓閣和塑像,傅教授自己則以女媧為題材,塑造了一個巨大的"中國之愛神"於其中。此塑像與他在深圳蛇口塑造的"女媧補天"大塑像有異曲同工之妙。

傅天仇於1990年8月12日病逝於北京。

代表作品

傅天仇創作時期橫跨現代、當代,主要集中在40年代至80年代。在整個藝術生涯里,他的作品及創作題材遍布世界各地,名作不計其數。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武昌起義》、樹立於天津南開大學校園的《周恩來銅像紀念碑》(獲全國首屆城市雕塑評獎最佳獎)、《斯諾浮雕頭像》,分別為中國美術館、美國斯諾紀念館收藏。另外還有重建後的徐悲鴻紀念館中樹立的《徐悲鴻像》、北京大學校園內矗立的《李大釗銅像》、長壽山"神醫石窟"歷代名醫雕像群、河北邢台達活泉公園內的《郭守敬銅像》、深圳蛇口的《女媧補天石像》、佛山森林公園懸陽洞、《周恩來同志青年時代銅像》、《戲劇家歐陽予倩像》、《黃琪翔將軍像》、《教育家姜立夫像》、《魯迅像》、《馬克思像》及與蘇暉、蕭傳玖合作創作的的《廣島被炸十年祭》(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節美展,現藏中國美術館)、《新義州紀念碑》(朝鮮)等。完成樣稿的雕塑尚有:安徽蚌埠的《珍珠女》、安徽亳州的《騰飛》和《四大藥王》等。

晚年的傅天仇教授,還從事空間和環境藝術的研究,並付之實踐,卓有成效。例如着力發掘奇礁異石林立,具有喀斯特地貌的大連金石灘,傅教授譽之為"神力雕塑公園",幾經努力,取得國務院於1989年把它列為國家級風景區;秦皇島長壽山,有峽谷流水,奇山異石,傅教授把它設計為"中國神像",並邀請許多中外名人為它題字刻石(吳作人、李可染、孫墨佛等),使荒山變成藝術寶庫;廣西梧州鴛鴦江,傅教授把它設計為東起鴛鴦洲,西至鴛江春泛的十里景區,採用以愛情為主題,遍植相應的花草樹木,營造相應的亭台樓閣和塑像的方案,他則以女媧為題材,塑造了一個巨大的"中國的愛神"在其中。這尊塑像與傅教授在深圳蛇口塑造的"女媧補天"石像有異曲同工之妙。[2] 此外,與北京天文館研究員伊世同到梧州考察後,共同倡導在八寶塘建立天文公園,並於1988年經廣西壯族自治區批准列為"梧州鴛鴦江風景區"組景之一。梧州八寶塘天文公園總面積約3平方公里。公園裡將建北回歸線標誌物,鋪設2000米長的"世紀之路",配置亭、廊、榭等建築,湖中之洲將安置天文儀器模型等。

藝術年表

1920年3月出生於廣東南海(今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

1942年畢業於桂林美術專科學校國畫系。畢業後赴重慶入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繼續深造,師從徐悲鴻。

1945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雕塑系。畢業後任教於陶行知創辦的育才學校和重慶西南美專,並從事傳統雕塑藝術研究和進步文化活動。

1946年4月在重慶中蘇文化協會舉辦大足石刻藝術(臨摹)展覽,同時展出他創作的《望夫石》、《豐收的憤怒》和《暴風雨》等雕塑作品。

1947年3月在上海、南京等地展出素描和彩色漫畫組畫《上海風情》;同年7月赴香港參加中共華南局文委領導的"人間畫會",並與余所亞、李晨風等合作拍攝中國第一部木偶藝術片《大樹王子》。

1949年北平解放後回國,入華北大學三部美術創作室工作。

1952年調入中央美術學院,參加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的設計和製作,

開始創作漢白玉大浮雕《武昌起義》。

傅天仇作品「五四運動」

來自 中央美術學院 的圖片

1955年8月日本《赤旗報》發表傅天仇與蕭傳玖、蘇暉合作創作的《母與子》(即《廣島被炸十年祭》)。

195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3月參加文化部舉辦的雕塑高級研修班,與蘇聯蘇里科夫美術學院的雕塑大師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克林杜霍夫深入交流。

1958年為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創作的浮雕《武昌起義》正式完成。

1963年為太原晉祠藝術館設計環境藝術方案。

1966年文革開始後,受迫勞動期間仍潛心從事古代雕塑研究。

1980年為美國堪薩斯州斯諾紀念館製作斯諾浮雕。

1981年應徐悲鴻紀念館館長廖靜文邀請,為重建的徐悲鴻紀念館創作徐悲鴻銅像。

1982年為北京大學創作李大釗雕像。

1983年創作徐悲鴻石膏像,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同時被刊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雕塑部分)》。

1984年與谷開來到大連金縣考察環境藝術課題,是谷開來與薄熙來相識的見證人。

傅天仇作品《李大釗銅像》

來自 知乎網 的圖片

1985年為河北邢台達活泉公園創作郭守敬銅像。

1986年2月《古元、傅天仇作品展》在澳門走斑斕文化藝術館舉行;3月《古元、傅天仇作品展》在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舉行。

1986年還曾為天津南開大學創作周恩來銅像,獲全國首屆城市雕塑評獎最佳獎;同年創作《女媧補天塑像》於深圳蛇口的海濱。

1989年向國務院申請將大連金石灘列為國家級風景區。

曾任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雕塑系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全集·秦漢雕塑分冊》主編、《中國美術辭典》雕塑學科主編、全國城市雕塑藝術委員會秘書長、首都城市雕塑藝術委員會委員。

名作賞析

《徐悲鴻像》(現藏中國美術館),漢白玉石雕,為徐悲鴻身着中裝的半身胸像,雕塑上那寬寬的額頭,蓬鬆的頭髮,厚厚的眉毛,舒展的眉宇,含笑的嘴角,給人以平易慈祥和為藝術事業終身奮進不止的神情。整個雕像手法嚴謹、細膩、虛實適度,頭部精雕細刻,表情惟妙惟肖,連那眼旁的紋路,微微牽動的口角都清晰可見。然而胸部處理卻逐漸放鬆、刀法粗獷,甚至近基腳處還有一塊未雕鑿的地方,收到自然渾圓的藝術效果。

《徐悲鴻像》(樹立於北京徐悲鴻紀念館)是80年代北京在重建徐悲鴻紀念館時,徐悲鴻夫人廖靜文親自請傅天仇創作的。50年代初期,傅教授在當時任中央美院院長的徐悲鴻的領導下工作,對徐悲鴻十分敬重。他懷着深厚的感情,以認真、嚴謹的寫實方法,塑造了徐悲鴻身着大褂,頭髮舒捲有臨風之致的形象,寓崇高於肅穆平和之中。此作被製成大理石像後,聳立於徐悲鴻紀念館門前。傅天仇還重視我國古代傳統雕塑研究,提倡搶救古代傳統藝術遺產,主張中西藝術結合,使雕塑的移情性得以發揚。

藝術風格

傅天仇十分重視我國古代傳統雕塑的研究,大力提倡搶救古代傳統藝術遺產,主張要走自己的路,繼承中國古代雕塑現實主義的傳統,吸收外國雕塑技巧的長處,實行中西藝術結合,使雕塑的移情性得以發揚,創造出我國社會主義時代的新雕塑。《武昌起義》浮雕是紀念碑南面第一塊,原作200厘米×400厘米,表現形式和塑造手法是敘事體的、現實主義的。畫面中精細刻畫了辛亥革命先烈舉槍衝擊湖廣總督衙門的英雄形象和壯烈場面,衝鋒向前的起義軍形成一股銳不可擋的洪流,總督府的匾額已經落地,象徵清王朝統治的黃龍旗也被起義軍踩在腳下,讚頌和謳歌了為中國革命事業披荊斬棘、拋頭顱、灑熱血的先行者們的精神。這幅浮雕曾用於1961年10月10日發行的紀90《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紀念郵票的第一圖,還作為"票中票"與孫中山先生像同時出現在1999-20《世紀交替,千年更始---20世紀回顧》郵票的第一圖《辛亥革命》中。

傅天仇作品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經典語錄

紀念碑浮雕設計稿中"武昌起義"的創作者傅天仇大師曾感慨的說: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創造了"世界級三絕",這座國家級紀念碑的奠基儀式在開國大典之前舉行,實屬罕見,稱為一絕;在紀念碑浮雕工程完成二分之一時,停工三天,組織數萬群眾觀摩並提意見,然後將意見集中後再進行完善與修改,而如此大規模徵求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這可謂是世界第一首創,此為第二絕;在紀念碑即將落成時,前往參觀瞻仰的群眾每天達十萬人次,這也是中國數千年雕塑史上所沒有見過的,這是第三絕。

(摘自--《河北雕塑》 2009年第二期)

傅天仇教授在他寫的《訪古代雕塑》一文中,對於保存明代彩塑最多的山西平遙縣雙林寺曾說道:"到了平遙,就好象到了一個巨大的雕塑博物館一樣。以雙林寺來說,就有很多好的雕塑……那裡的雕塑主要是明代的,也有其他時代的作品。直到今天,雙林寺里還保存了好幾千身彩塑。這些塑像比較完整,同時看來都是出自高手。所以作為研究遺產來講,很有價值。……平遙的雕塑,妙在內容不違經文,卻又有大膽的獨創,處理的活潑生動。造像的形式,美而概括,既有人的特徵,又不像具體的某人,更有鮮明的典型性格。因此,菩薩姿態嫻靜,而造型含有善良的特徵。尤以造型能準確的反映出人物性格更為可貴。因為以角度轉折與高低起伏的不同,顯示人物性格不同的特徵,是衡量一件作品水平的重要方面。衣紋處理美而簡明,既幫助了姿勢,又顯出性格。是造型美的綜合,有的雕塑既完整又像新的一樣。"

(摘自--《文物》 1961年第12期)

出版著作

主要有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傅天仇雕塑集》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移情的藝術--中國雕塑初探》 論文集及《怎樣做雕塑》、《中國古代雕塑》、《秦漢雕塑》、《秦始皇兵馬俑》等。

參考來源

  1. 傅天仇 ,技點網
  2. 傅天仇-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藝連網
  3. 著名雕塑大師-- 傅天仇 ,個人圖書館, 2021-07-13
  4. 傅天仇 ,淘名人, 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