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建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建亞
出生 福建莆田
國籍 中國
別名 木江、老頑童
職業 演員、導演
知名作品 《三毛從軍記》《錢學森》《貞觀之治》《西遊記》

張建亞,筆名木江,導演。1951年生於福建莆田,1975年至1978年在上影演員劇團做演員,後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82年畢業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任導演助理、導演,先後執導《紅象》、《冰河死亡線》、《少爺的磨難》、《綁架卡拉揚》、《挑戰》、《義膽忠魂》等影片。他也憑藉《三毛從軍記》一舉榮獲中國兒童少年電影「童牛獎」最佳導演獎、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2018年4月18日,擔任第九屆導協年度獎終評委。

演藝經歷

張建亞以執導《三毛從軍記》聞名,一舉榮獲中國兒童少年電影「童牛獎」最佳導演獎、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提名;同一時間執導《絕境逢生》,榮獲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導演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特別獎。後來他執導的《緊急迫降》,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嘗試用電腦特效表現驚險大場面,具有開創意義。

1993年,張建亞執導的《三毛從軍記》引起了相當大的反響,體現出他的創新意識,影片將漫畫手法、荒誕風格及資料片、滑稽表演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大膽想象中體現幽默和快樂情趣,亦在放鬆嬉笑之中體現深刻寓意,獨具一格,開拓了中國電影在喜劇創作上的新領域。同年的《王先生之慾火焚身》漫畫色彩更加強烈,張建亞嘗試用電影語言來表達幽默,將古今中外許多著名電影的經典場景,巧妙地融匯在影片中,體現出導演詼諧、調侃的意味。有評論家稱,《三毛從軍記》的問世,標誌着第五代導演中產生了後現代主義風格的導演人材。

張建亞也嘗試不同的類型風格,他執導的歷史大劇《貞觀之治》,再現了初唐歷史風貌及活生生的貞觀君臣,受到歷史影迷的推崇。2013年,他又擔任新版《西遊記》的總導演,再次成為觀眾關注的焦點人物。

他的前妻是一代影后張瑜,在《王先生之慾火焚身》中扮演伊雯。

2017年2月23日,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公布2016年度獎評委陣容,張建亞任初評委。 [1]

2018年3月5日,參加訪談節目《為時代喝彩》。4月18日,擔任第九屆導協年度獎終評委。[2]

創作風格

1982年,張建亞與謝小晶田壯壯共同執導《紅象》,這是北京電影學院78班的第一部作品,被稱為「第五代的第一聲吼叫」。之後,他主要涉足喜劇片和災難片。在畢業後的第十年,張建亞編導了《三毛從軍記》,引起了強烈的文化反響,開創了中國電影後現代喜劇風格。

張建亞認為,遊戲、快感、新語言在電影戲劇中是很重要的元素。無論拍什麼,拍得好看才是硬道理。所以,他的創作風格與第五代的同學們截然不同,他的影片沒有文以載道的重任,既不願起啟蒙教育的作用,也不會居高臨下地俯視眾生。張建亞將觀眾作為朋友,拍好玩、好看的作品,長期致力於中國喜劇電影的創新與發展。他的喜劇片主角都是小人物,在爆笑之中包含諸多深刻的辛酸和不便言表的嚴肅思想,寄予人文關懷。

此外,從《大鬧天宮》開始一直到《錢學森》,張建亞始終在探索電腦特效、模具造型在電影中的結合運用,卓有成就,成為中國電影「技術派」的領軍人物。 在工作和生活中,張建亞具備平易、幽默、健談的個人風格,業界稱其「老頑童」。 謝永均在《張建亞電影研究》一文中,對他的導演風格和電影內涵有詳盡論述。

相關信息

新版《西遊記》總導演確定張建亞

2007年,著名製片人張紀中開始籌拍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該劇總導演的人選最後確定為第五代導演中以「老頑童」之名著稱的張建亞。

一直以來,張建亞對《西遊記》情有獨鍾,1995年他就開始全力打造中國第一部電腦特效大片《大鬧天宮》。該片以原著前7回為創作藍本,書中所有有名有姓的人物如數登場,葉永烈的劇本、戴敦邦的造型設計、王希鐘的化妝設計,都頗得原著神韻,六小齡童父子(後來六小齡童換成小萬春)也傾情出演,在拍攝上體現出張建亞導演的最高水準。可惜資金中途撤出,這成為張建亞的人生遺憾。

這一回,應好朋友張紀中之邀,再圓西遊夢,張建亞興奮地說:「就讓我們這兩個老頭兒瘋狂一回吧!」從前期構想,到現場拍攝,再到後期製作,他都投入了極大的創作熱情,體現出一個年近60歲的老頭兒的驚人創意和文藝功底。張建亞表示,雖然壓力很大,但一定會盡全力拍好,打造出一部讓大多數人都覺得好看的《西遊記》。

人物評價

張建亞這個導演的好處就是在現場營造一種氛圍,讓大家很鬆弛,讓大家很高興,不緊張。作為電影電視這很重要,因為電影電視,像我們培養學生,我們要求他鬆弛,不能太緊張。因為你一緊張或者一使勁,一端着就沒意思了,就不像活人了,因為電影電視要像活人一樣,很真誠、很真摯,所以松下來就很重要。張建亞的功夫就在這裡,他的優點就是讓你徹底的跟他融在一起,大家很有意思把戲拍完了。如果不是這種戲,很尖銳的戲,他也能營造這種氣氛。——馬精武

張建亞導演有個習慣,每天收工的時候,他都要說謝謝大家,我們的計劃表上,今天是最後一天了,大家都知道,今天是最後一天了,只要張建亞導演說,謝謝大家。就意味着全部收工了,那天絕了,張建亞導演,拍完最後一場戲了還拍,一直拍,我心裡就說今天肯定拍不完,得明天了,我心說得了,別指望了,(笑)到最後我數着指頭,數小時,算了放棄吧,明天再拍吧,在我正坐在旁邊休息的時候,突然聽到張建亞導演說了一句謝謝大家,大家哇一下叫起來了,殺青了,我不知道眼淚是怎麼掉下來的,眼淚一下就下來了,我覺得這個眼淚特別複雜,除了我剛才說的受了一些那些苦以外,還有一個總算把這樣的一個大的作品給完成了,我覺得有一種複雜的不容易的感覺。——馬躍

我們親身的感受就是,他在現場幾乎沒有說幾句話,但是每次講話都像給演員注入魔法一樣很快帶入狀態融進劇情。在拍攝現場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導演卻是年齡最大的,但是時不時和身邊的年輕演員調侃和說戲,和其他普通場務人員的溝通也十分親切,絲毫沒有高高在上的感覺,不過卻有股很強烈的氣場在掌控着全局一樣,這點應該就是大導演的魅力之處吧。——中華名偶

張建亞想拍《西遊記》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了。——田壯壯

新版《西遊記》幾乎都是張導的智慧。——張紀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