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张耒(1054年—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生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人。北宋诗人。
生平
张耒从小就受著正统的封建诗礼的熏陶,加之受业于“山阳学官”,少年时即表现出对文辞的灵感,“十有三岁而好为文”(《投知己书》),十七岁作《函关赋》,传诵人口。 此后,他游学于陈州,得到当时在陈为学宫的苏辙的厚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寿安尉、咸平县丞,官至起居舍人。哲宗绍圣时,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三年(1100年),苏辙北归,张耒闻讯作《寄子由二首》。徽宗时,召为太常少卿,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他以诗文名世,长于写诗,深受当时的大诗人晏殊的赏识。和黄庭坚、秦观、晁补之三人一同被时人誉为“苏门四学士”。 出知颍、汝二州,在颍州得到苏轼死讯,举哀行服。痛悼一代文豪和恩师。未想竟触怒了上方,于崇宁元年(1102年)被贬为房州别驾,作为逐臣,他不得住官舍和佛寺,只能在柯山旁租屋而居。在柯山脚下,张耒与苏轼弟子潘大临结为紧邻,两人彼此安慰,相濡以沫,共守大节。 诗人就这样坚持著,继苏辙和晁补之谢世之后,也在寂寞和痛苦中死去,据乾隆《山阳县志》载,葬于故土淮安“治北七里”。 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张右史文集》、《宛丘集》、《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 词有《柯山诗馀》,赵万里辑本。
张耒代表作
代表作:《春林》《荆轲》《少年游》《秋蕊香》《风流子》《减字木兰花》《满庭芳》《鸡叫子》等。 由于他自己早年生活穷困,颠沛流离,后又屡遭贬谪,长期任地方卑官,对社会现实体察甚深,因而对劳苦百姓的关心也颇切。也正因为其“哀哉天地间,生民常苦辛”(《粜官粟有感》)的悯农意识,才使他在政治观点上追随苏轼,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在实践中则主张富国强民,改革弊政,以减轻人民负担,这与司马光等人纯粹的因循守旧乃是有著本质区别的。与此同时,面对辽、夏对北宋的侵凌,他也积极主张开边御敌,建立奇功。 他的《少年行》、《昭陵六马》、《听客话澶渊事》等无不洋溢著一股勃郁的爱国主义精神,读来令人感奋不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