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擬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擬人

擬人,修辭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感情的樣子。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擬人 [1]

拼音 nǐ rén

外文名稱 personify [2]

解釋 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辭方式

詞語概念

基本信息

詞目:擬人

拼音: nǐ rén

英文:personify

詞義: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辭方式

引證解釋

1.與他人相比擬。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指瑕》:"君子擬人必於其倫。"

2.指向人。 葉聖陶 《倪煥之》二一:"擎着手槍怒目擬人的'三道頭'、 印 捕、 華 捕,又衝到群眾面前示威。"

3.修辭方式之一。把事物人格化,即賦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徵,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 端木蕻良 《關山月的藝術》:" 林和靖是了解梅花的,他把自己的人格和梅花的品格聯繫在一起,使梅花得到擬人化的效果。"

簡介

擬人(Personification)是指把物(包括物體、動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擬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個性或情感的這樣的修辭手段。擬人可以通過形容詞、動詞或名詞表現出來。

擬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即把事物當作人,寫成和人一樣的有感情、有語言、有動作。

擬人手法有什麼好處?

擬人化的寫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具體,既能生動形象地寫出某事物的某個特點,又有了擬人化之後特有的具象效果。

表達效果

賦予事物以人類的行為特點,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作者的情感,讓讀者感到所描寫的物體顯得更活潑、親近,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

分類

擬人手法又可分為三種情況。

【1】

把非生物擬人化。例如:

①波浪一邊歌唱,一邊沖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

(高爾基《海燕》)

②每條嶺都是那麼的溫柔,雖然下自山腳,上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林木,可是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老舍《大興安嶺》)

③錄音機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聲,不唱了。(王蒙《春之聲》)

④街上非常熱鬧。電車不慌不忙地跑着,客客氣氣地響着鈴鐺棗一點也不性急,好像在說:"借光。呃,借光。"

(張雲翼《給孩子們·去看電影》)

⑤這時,春風送來沁鼻的花香,滿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歡笑,仿佛對張老師那美好的想法給予肯定和鼓勵……(劉心武《班主任》)

⑥一捆捆的稿紙從屋角的兩隻麻袋中探頭探腦地露出臉來……(徐遲《哥德巴赫猜想》)

上面這些例句中,把"波浪"、"嶺"、"錄音機"、"電車"、"星星"、"稿紙"等非生物當作人來描寫,賦予它們一些人的動作和思想感情。

【2】

把有生物擬人化。例如:

①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兒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②鳥兒將巢安放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着。(朱自清《春》)

③青蛙唱着戀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氣里。(老舍《月牙兒》)

④高粱好似一隊隊的"紅領巾",

悄悄地把周圍的道路觀察;

向日葵搖頭微笑着,

望不盡太陽起處的紅色天涯。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

用蒼綠的葉子撫摸着快熟的莊稼;

密集的蘆葦,

細心地護衛着腳下偷偷開放的野花。

(郭小川《團泊窪的秋天》)

⑤風雨能摧殘櫻花,但是衝風冒雨,櫻花不是也能舒開笑臉麼?(楊朔《櫻花雨》)

⑥連每一根小草都在跳舞。(王蒙《春之聲》)

上面這些例句中,把"油蛉"、"蟋蟀"、"鳥兒"、"青蛙"、"高粱"、"向日葵"、"垂柳"、"蘆葦"、"櫻花"、"小草"等有生物當作人來描寫,賦予它們一些人的動作和思想感情。

【3】

把抽象概念擬人化。例如:

①資本就是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滲透着血污來到世間的。(馬克思《資本論》)

②這裡叫教條主義休息,有些同志卻叫它起來。(毛澤東《反對黨八股》)

③你新的中國,人民的中國啊,

你終於在舊中國的母體裡,

生長,壯大,成熟,

你這個東方的巨人終於誕生了。

(何其芳《我們最偉大的節日》)

④祖國大搞四個現代化,

科學技術興奮地趕來參加,

你的領隊是數、理、化,

理、工、農、醫都是你的戰友和部下。

(高士其《讓科學技術為祖國貢獻才華》)

⑤玻璃窗上的冰花已給太陽曬化了,窗外的積雪還是厚厚地蓋在地上,對面的屋頂也是白皚皚的。冬天全沒有離開大地的意思,好像要長久賴下去似的。(艾鞠《屋裡的春天》)

⑥正義被綁着示眾,

真理被蒙上眼睛,

連元帥也被陷害,

總理也死而含冤。

(艾青《在浪尖上》)

上面這些例句,把"資本"、"教條主義"、"新中國"、"科學技術"、"數理化"、"理工農醫"、"冬天"、"正義"、"真理"等抽象概念當作人來描寫,賦予它們一些人的動作和思想感情。

擬人是指把非人類的東西加以人格化,賦於他們以人類的思想感情、行動和語言能力。童話中擬人化的範圍十分廣泛,包括對動物、植物以及其它非生物、各種具體和抽象事物、概念、觀念、品質的擬人化。

擬人化童話中的人格化的角色,並不等於生活中真實的人。他們具備了人的某些特點,但仍然保留物的許多屬性,既是人又是物。例如《風箏找朋友》中的風和風箏,既有人的特點,又有風和風箏的特點,風對風箏說:"你要是哭了,你的身上吸了淚水,就會變濕了,變得很重很重,我就推不動你,你也就飛不起來啦!"風要是換成雨就不能推風箏,風箏換成汽車,也不會這麼怕水弄濕,也不可能飛到天上去。太陽有很強的光和熱,強光刺得風箏睜不開眼;熱氣又像火一樣燙得風箏受不了。假如寫月亮和星星也有這樣的光和熱,就不符合月亮和星星的屬性了。文中的月亮,身子是彎彎的,兩頭尖尖的,就像個彎鈎;星星閃亮着眼睛……

因此,擬人不僅不能違反所擬之物原來的特點,而且還要照顧到物與人,以及其他物之間原有的關係,和支配它們的自然和生活規律。假如無緣無故地叫小鳥去訪問魚兒,魚兒飛到天上去找月亮,這樣的寫法就很難認為是成功的。

擬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即把事物當作人,寫成和人一樣的有感情、有語言、有動作。

描寫方法

有白描,比擬(又名比體),避復,變用,層遞,襯墊(又名襯跌) ,襯托(又名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聯珠、頂針),對比,對仗(又名對偶、排偶),翻新,反覆,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又名並提、合敘、合說); 有復迭錯綜,複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迴環,回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又分為:摹形,摹聲,摹色),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須真(又名聯珠),諧音,歇後,象徵,鑲嵌,析字,委婉(又分為:迂迴語、謙敬語、避諱語),婉曲,通感(又名移覺、移就),跳脫,轉文,復踏,拈連(又稱:順捏)。

1. 擬人文學上的一種修辭方法,如比擬或似人法,用以達到某種特別的效果;

A literary contrivance, such as parallelism or personification, us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2. 呼語直接稱呼不在場或虛構的人物或稱呼擬人的事物,尤指作為演講或作文過程中的離題話;

The direct address of an absent or imaginary person or of a personified abstraction, especially as a digression in the course of a speech or composition.

3. 卡律布狄斯漩渦西西里海岸附近的一個漩渦,位於希拉洞穴的對面,被擬人化為一個吞噬船隻的海怪;

A whirlpool off the Sicilian coast, personified as a ship-devouring sea monster and located opposite the cave of Scylla.

擬人

把人以外的物當作人來描寫,賦予它人的動作或思想感情,這就叫擬人。

運用擬人,不僅可以使描寫的事物生動形象,而且能鮮明地表現作者對所描寫的事物的感情。

答題套路

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了某某事物生命的活力(或是人的特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某事物的某個特點。

例句

1、小鳥在枝頭快樂地唱起了歌謠。

2、小樹在跟小朋友們招手。

3、太陽公公正沖我笑呢!

4、懶獅子說:"我才不吃苦頭呢!"

5、看,秋婆婆邊走邊說:"秋天將要過去,冬天就要來臨。趕快穿些衣服吧!"

6、陽光透過窗子,射進了屋子,輕輕地對我說:"美好的一天又開始了,好好加油吧!"

7、一朵朵白雲微笑地看着人們勞動。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