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排水闸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一个科技名词。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1]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从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2],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后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文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名词解释
排泄洪涝渍水的水闸,又称排涝闸。通常设在洪涝地区向江河排水的出口处。灌溉渠道上的排水闸用来排除灌溉渠道内多余的水量,如洪水期排除渠系集水面积内的洪水,一般称为泄水闸。位于渠道末端,用于排除渠内积水、便于检修渠道,称为退水闸。位于渠道末端,用于排除渠内积水、便于检修渠道,称为退水闸。建于沿海排水河道出口处的排水闸,亦称挡潮闸。
使用特点
一般排水闸常建于排水渠道末端的江河堤防上。当外河水位高于堤内水位时,关闸挡水;当堤外江河水位低于堤内涝水位时,开闸排水,减免农田遭受洪涝灾害;当堤内农田有蓄水灌溉要求时,根据需要可关闸蓄水或从外河引水,因此排水闸常具有双向挡水和双向过流的特点。
闸址选择
排水闸的闸址选择除考虑排水条件和地基条件外,还应考虑堤外河段的冲淤变化及水位变动状况。若外河道有淤积迹象,排水闸闸址要尽量靠近稳定的主河槽的河岸,缩短由排水闸入江河的下游渠道长度,便于利用排水水流冲刷渠道中的淤积物,同时,排水渠出口与主河槽方向的交角一般为45°~60°,以免河道水流顶托排水渠出口和防止泥沙进入排水渠;若河段有冲刷现象,江河水位降落过快或枯水位过低(接近或低于排水闸闸底高程)时,排水闸闸址需离开河岸远些,以改善冬春季排水时闸下水流的衔接条件,避免下游渠道入江(河)处产生溯源冲刷延伸到闸下,危及水闸的安全。
上游涝水量
排水闸上游的涝水量与水文、地形、地质等多种因素有关。排水区内有无洼地调蓄容积以及下游水位的变化情况都直接影响排水流量,因此,排水闸闸孔和尺寸的确定比较复杂。一般只能在若干假定条件下,通过排渍演算确定。对于中小型的排水闸闸孔和尺寸,通常根据排涝面积和排水模数进行粗略估算,不需进行详细计算。
布置原则
排水闸的挡水水位和排水水位往往相差较大,故多采用涵洞式水闸或胸墙式水闸。如果闸室高度较高,为改善闸室的受力条件和节约工程投资,常在胸墙底缘高程以上加设撑梁或撑板。排水闸的消能防冲设施通常布置在外河一侧,需根据冬春季的排水条件设计;有引水灌溉要求的,则为双向过流,在另一侧也要适当考虑消能防冲措施。排水闸的组成及设计要点等与一般水闸相同。
参考文献
- ↑ 中国专门创制文字的民族:千人从辽东迁徙西北,雄霸三百年,搜狐,2022-08-13
- ↑ 见证殷商历史 走进中国文字之源,搜狐,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