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杨力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力舟
画家
出生 1942年
国籍 中国
知名于 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
知名作品 《黄河在咆哮》《太行铁壁》《小二黑结婚》《农乐图》。

杨力舟(Yang Li Zhou) 杨力舟,1942年生于山西临猗。画家。兼擅油画、中国画、书法、美术评论。先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曾参与筹建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美协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国家画院顾问、院委、研究员。历任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副主席。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处长,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 2018年12月,当选中国美协第九届顾问。[1].

人物概述

杨力舟,又名王海林。1942年出生于山西省临猗县。1957年入西安美术学院附中学习绘画、雕塑1942年出生于山西省临猗县[2]。1957年入西安美术学院附中学习绘画、雕塑,。1959年与王迎春首次合作工笔四条屏《四女图》,并发表。1961入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1968年在山西太原印刷厂从事印刷设计。1972年调进山西省美术创作组专事油画、国画创作。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画研究班。1980年与爱人王迎春合作三联画《黄河在咆哮》《农乐图》,获叶浅予奖学金。毕业后到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工作,参加筹建中国画研究院[3]

杨力舟兼擅油画、中国画、书法、美术评论。中国美协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国家画院顾问、院委、研究员。历任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副主席。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处长,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究馆馆员,中国国家画院顾问、院委、研究员。历任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副主席。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处长,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

艺术生涯

杨力舟,1942年3月5日生,山西临猗县人。 1957年入西安美术学院学习绘画、雕塑。

1959年与王迎春首次合作工笔四条屏《四女图》,并发表。

1961年西安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入该院大学部油画系。

1966年西安美术学院毕业。

1968年在山西太原印刷厂从事印刷设计。

1972年调进山西省美术创作组从事油画、国画创作。

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画研究班深造。得到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诸多名家指点,并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班毕业,与王迎春合作三联画《黄河在咆哮》及《农乐图》获叶浅予奖学金,同年赴杭州展出,后又到沈阳、重庆、广州展出。在香港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览”。分配到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工作,参加筹建中国画研究院。

1982年在河南开封举办《杨力舟、王迎春国画联展》,展出作品70幅。

1984年与王迎春合作国画《太行铁壁》,连环画《小二黑结婚》参加全国第六届美术作品展览。前者获优秀作品金质奖,北京市建国三十五周年文艺作品荣誉奖。调文化部艺术局任美术处处长。

1985年《太行铁壁》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届文艺评奖大奖。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1986年《小二黑结婚》获全国第二届连环画二等奖。曾参加香港《当代中国画展》,苏联莫斯科、明斯克《中国现代绘画展览》,印度新德里《中国当代绘画展》,东方美术交流学会画展,赴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展览。

1987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办《杨力舟、王迎春国画新作展》。1988年在台湾台北举办画展。

1989年调任中国美术馆常务副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出版有:《杨力舟画集》《杨力舟画选》《杨力舟速写集》《杨力舟·王迎春画集》《当代画史经典作品集·杨力舟卷》《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入选画家作品集·王迎春杨力舟卷》《艺苑摭言》(文集)等。

艺术之旅

艰辛起步

1942年,杨力舟生于山西临猗县一个农民家庭,因为贫病交加,一岁时母亲被盲肠炎夺走了年轻的生命。

据后来大人们告诉他,母亲在临行之前,还把他抱在怀里最后一次喝下她的乳汁。5岁时,杨力舟过继给姑父母,由山西老家投奔兰州。养父母曾希望杨力舟学医,哪怕兵荒马乱,也能有碗饭吃。没想到他却爱上了绘画,跟着高年级的画友写写画画。又偶然遇到一位来自山西老家的文化人,教他练习书法。后来,汪希曾由南艺毕业后支援大西北,在回民中学任教,杨力舟跟他学画,画静物、画油画,自此接触到西方绘画。高年级的杨国光、潘兹培等画友率先考上西安美院附中,把杨力舟也带上了这条路。

同学少年

1957年,15岁的杨力舟独自背个铺盖卷到西安应考。同时考取的还有一位山西女同乡叫王迎春。40人的班级里,他们是年纪最小的学生,也是学习最用功的学生。第三学年学校分专业,他与王迎春商定各学一套,分头攻关。杨选择油画和雕塑专业,王选择国画和雕塑专业。为了齐心协力画大画而努力多学一些本领。

四女图》是反映劳动妇女离开锅台、炕头,走向田间地头、生产一线的情景,作品的主人公均有生活原型。王迎春擅长捕捉灵感,胆识过人,充满创作激情。《四女图》由她起稿,却因准备不足而显得力不从心,杨力舟自告奋勇,帮助她完成了此作,被《陕西画报》刊用,时间是1959年。这是他们两人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发表作品,并由此走到一起,成就了一生姻缘。

艺术伉俪

1966年他们毕业分配到北京,却又因故离职,双双回到山西太原,到一家印刷厂上班。1970年,杨力舟与王迎春联手创作了油画《平型关大捷》,是他们从西安美院毕业之后的第一幅主题性创作,当时曾专门到某部体验生活,沿晋北长城一带收集素材,直到作品出炉,历时达一年之久。《平型关大捷》以写实手法刻画了典型环境下的英雄群像。到了1972年,这对从未放下过画笔的“黄金搭档”创作了油画《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随后创作了国画《挖山不止》。他们同陈永贵很熟,早在多年前就曾给他画过像,画罢了请他签名,老陈笑说,我这两天刚学会写“陈永贵”这三个字,这会儿就用上了。他们曾多次到大寨体验生活,协助大寨展览馆开展工作,与陈永贵一同参加劳动,耳濡目染,作画时的心情迫不及待,白天下地干活,收工之后连夜画出素描稿。

如果说《文武之道》《挖山不止》《给毛主席写信》等作品还只是开局,是其成名作,那么,《黄河在咆哮》《火线上的姐妹》《太行铁壁》《小二黑结婚》等则是其代表作,标志杨力舟、王迎春的创作迎来巅峰期。

艺术特色

形神并举

杨力舟的国画有着明显的自己特征。传统的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而杨力舟的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则讲求“以形写形”。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杨力舟的国画是“表现”的艺术。

诗意哲思

杨力舟是受人喜爱的国画家、评论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国画更是脍炙人口。在杨力舟的作品中,国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

他的许多画,都是以人物为题材,例如《小二黑结婚》《四女图》等。杨力舟的画,让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朱道平曾经说过:杨力舟的人物画如一片片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是的,杨力舟追求的是一种崇高而绚烂的美,其间,不乏哲思和诗意的存在。

艺术评价

踏实前行

经过20世纪后期的剧烈震荡后,无论是回归传统,还是追赶现代,中国画家全都来到新的起点。但每个人都是沿着自己的路径走过来,并继续朝着自己理想中最值得去的地方往前走。与过去一百年相同,中国画何去何从仍然是今天许多画家试图解决的问题。我不了解杨力舟对此持何种意见,从他的艺术实践看来,他不是取极端立场的人。他不是首先提出某种理想模式,然后以自己的作品验证这一模式的画家。这一类画家往往追求艺术观念和形式上的纯粹性,往往排斥与自己心仪的前贤不同的主张与手法。这种态度与方式容易引起艺坛关注,并使观众牢记其艺术样式。而杨力舟之治艺一如其为人,他总是以一贯的大度和开朗,沿着自己的路步步前行。我们从他不同时期的不同追求中,可以感知一个艺术家心灵的深度和丰富性。(水中天)

融会贯通

杨力舟是中西兼学的典范。观念上认准中西融合;治学上广泛涉猎吸收;能力上具备了中西兼长,以及工写兼长。水墨以外,亦作重彩;人物画以外,亦工山水、花鸟。杨力舟对于中国画的深入理解及其绘画实践,发生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背景下,发生在“文革”干扰在前、社会转型于后的特定时期,中国画的发展进程起伏跌宕,莫衷一是。他认为中国画需要具象写实,又要以意象美为核心,强调精神性,并在实践中予以贯彻。同时融入浪漫主义、立体主义以及表现性与象征性,最终形成他的绘画格。追求气势雄浑,富有激情,深沉悲壮,俯仰吟哦,以其内心独白式的情感渲泄,求得艺术真诚,以笔墨的书写性与色彩的灵动性相结合,创造了不拘成法、充满活力的画面语言。[4] [5]

作品赏析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50"> File:杨力舟代表作11.jpg|缩略图|《牧羊女》 原图链接来自六九艺术网 File:杨力舟代表作22.jpg|缩略图|《黄河在咆哮》 原图链接来自新浪网 File:杨力舟代表作33.jpg|缩略图|《钟馗嫁妹》 原图链接来自艺狐在线网 File:杨力舟代表作44.jpg|缩略图|《挖山不止》 原图链接来自弘佑网 File:杨力舟代表作55.jpg|缩略图|《牡丹图》 原图链接来自海外网 File:杨力舟代表作66.jpg|缩略图|《三羊图》 原图链接来自中国瀚林博物馆展览中心 File:杨力舟代表作77.jpg|缩略图|《火线上的姐妹》 原图链接来自左权网 File:杨力舟代表作88.jpg|缩略图|《乡间小路》 原图链接来自盛世收藏网 File:杨力舟代表作99.jpg|缩略图|《万顷绿波马蹄声》 原图链接来自中国文化报 File:杨力舟代表作100.jpg|缩略图|《雏鹰迎朝阳》 原图链接来自新浪网 /gallery>

视频

写意笔墨与现代构成——画家杨力舟、王迎春访谈录

风尚影画之杨力舟、王迎春《扶犁回望》大型画家纪录片_北京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