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臨猗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臨猗縣古稱郇陽,位居黃河中游秦晉豫金三角地帶北沿,為山西省運城市下轄縣。地處山西省西南部運城盆地,西臨黃河,東望太岳,北屏峨嵋嶺,南面中條山,境內無山,是山西省唯一的平川縣。

耕地 150 萬畝,人口 56 萬,轄 14個鄉鎮, 375 個行政村。。臨猗縣是「全國文化工作行進地區」、「文明村鎮建設示範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水果十強縣」[1]

歷史沿革

臨猗縣系1954年由原臨晉、猗氏縣兩縣合併而成,各取縣名首字為今名。

根據文物發掘,臨猗縣東部與西部皆有龍山仰韶文化遺址。

堯舜時代,臨猗縣地近國都,皆為甸服之地。

夏屬冀州之域。

殷商時,為「郇瑕氏之墟」。

西周為郇伯封地。

春秋時,猗氏、臨晉均屬晉。

戰國時屬魏。秦分天下三十六郡,臨猗屬河東郡。

西漢二年,置解縣及猗氏縣,屬司隸部河東郡。新莽時,屬洮陽郡。東漢時,屬司隸校尉部。

三國時屬曹魏。晉分天下為十九州,猗氏、解縣屬司州河東郡。

南北朝時期,屬北朝元魏司州河東郡。

隋開皇三年,汾陽郡與綏化郡均罷,猗氏屬蒲州。

武德元年,罷郡置蒲州,州治為桑泉,領河東、猗氏、桑泉、虞鄉四縣。

元寶十三年,更桑泉為臨晉,臨晉縣名自此始。

五代建置隨唐,屬河中府。

宋至道三年,猗氏、臨晉屬永興軍路河中府。

金天德元年,猗氏、臨晉屬河東南路河中府。

元屬晉寧路河中府。

明洪武二年,罷河中府,改屬平陽府。

清屬山西省河東道蒲州府。

民國元年廢府,兩縣均直隸於省。

1947年,猗氏、臨晉相繼解放。

1949年2月15日,猗氏、臨晉屬晉南行署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運城專員公署。

1954年8月,臨晉、猗氏兩縣合併為臨猗縣,縣治設猗氏城。1958年10月,屬晉南專員公署,將臨猗併入運城,1959年10月復分出。1970年,屬運城地區行署。2001年運城撤地設市後,臨猗縣屬運城市管轄[2]

行政區劃

總體概況

據2019年4月臨猗縣人民政府官網顯示,臨猗縣轄9鎮5鄉,2個工貿區,375個村委會,550個自然村。耕地面積150萬畝。

鄉鎮情況

猗氏鎮:總面積80.6平方公里,轄22個村委會,32個自然村,總人口 72079人。

臨晉鎮:總面積90.3平方公里,轄28個村委會,64個自然村,總人口 40596人。

東張鎮:總面積89.3平方公里,轄24個村委會,28個自然村,總人口 34447人。

孫吉鎮:總面積158.4平方公里,轄45個村委會,50個自然村,總人口56228人。

嵋陽鎮:總面積67.5平方公里,轄19個村委會,38個自然村,總人口27866人。

七級鎮:總面積73.1平方公里,轄31個村委會,39個自然村,總人口29634人。

耽子鎮:總面積70.7平方公里,轄20個村委會,21個自然村,總人口23454人。

三管鎮:總面積57.8平方公里,轄12個村委會,18個自然村,總人口19298人。

廟上鄉:總面積78.8平方公里,轄25個村委會,38個自然村,總人口33270人。

北辛鄉:總面積82.6平方公里,轄25個村委會,25個自然村,總人口33429人。

角杯鄉:總面積132平方公里,轄31個村委會,37個自然村,總人口40774人。

北景鄉:總面積121.1平方公里,轄24個村委會,40個自然村,總人口42089人。

楚侯鄉:總面積72.3平方公里,轄21個村委會,28個自然村,總人口31652人。

牛杜鎮:總面積78.5平方公里,轄24個村委會,39個自然村,總人口35483人[3]

自然地理

面積

臨猗縣東西闊55公里,南北長33公里,總面積1339.32平方公里。

方位

臨猗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運城盆地三角地帶北沿,地理座標:東經110°17′30.7″"--110°54′38.9″,北緯34°58′52.9″"——35°18′47.6″。東南與運城市接壤,西南與永濟市毗鄰,西瀕黃河與陝西省合陽縣相望,北面孤峰拱秀與萬榮縣相連。

地質地貌

轄區經受長期複雜的構造運動以及侵蝕和堆積的作用,特別是燕山期與喜馬拉雅山期的構造運動,第四紀以來的侵蝕與堆積,由大地構造運動形成斷塊與升降變化,表現為地塹和地壘,使地貌分為黃土台垣和涑水平原兩個地貌單元。黃土台垣又叫峨嵋嶺,占全縣總面積的50.96%,南部與西部均有波折;南部邊緣海拔500米左右,北部邊境海拔約600米左右;最高點位於東北角的孤山為820米,地勢呈現為自北向南傾斜。涑水平原占全縣總面積的46.5%,海拔360—400米,呈現東北——西南向傾斜。

氣候特點

臨猗縣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冬季雨雪稀少;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雨量相對集中,但常有不同程度的伏旱;秋季一般多連陰雨天氣。日照時間充足,全年平均日照時數2271.6小時,日照總輻射量為123.9千卡/平方厘米。歷年平均氣溫13.5°C,年平均最高氣溫19.7°C,極端最高氣溫42.8°C。年平均降水量508.7mm,降雨量以冬季最少,春季次之,夏季高度集中,秋季又明顯減少。常發的天氣災害有乾旱、冰雹、暴雨和乾熱風等。

經濟發展

2018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43.4億元,增長0.4%;規上工業增加值完成9.77億元,下降9.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4.01億元,下降36.9%;財政總收入完成4.67億元,增長6.5%;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1億元,下降7.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1億元,增長7.2%;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7.44億元,增長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8780元,增長6.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170元,增長8.5%[4]

工業方面

臨猗是新型工業正在崛起之縣。全縣工業形成了以化工、機械、輕紡、食品、製藥等為主導的五大支柱產業。楚侯新型工業集聚區面積達到2650畝,入駐企業10家。臨猗工業集聚區面積擴大1460畝(達到8700畝),引進並建成項目41個。精細化工、裝備製造、農副產品加工三大主攻產業總產值達到117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94%。

搭建產學研合作平台,解決了100餘項技術難題;5項科技成果國際領先、15項國內領先,全縣8家企業制定或參與制定了16項國家行業標準;新認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9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0個,青山化工質檢中心被評為國家級實驗室;豪鋼鍛造在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掛牌上市。新認定中國馳名商標4個(達到8個),山西省著名商標達到16個。

農業方面

臨猗是全國的林果大縣。蘋果、梨棗、石榴等林果面積突破 100 萬畝,年產量達40億斤左右,是農民的主導產業。 2004 年,邁入全國水果十強縣行列。近年來,建成了以國家蘋果產業體系運城試驗站為核心的綜合體,建成國家級標準化果園6000畝、省市級標準化果園10萬畝。推廣棗樹設施大棚5萬餘畝,建成24個高標準養殖示範園區和15個標準化養殖小區,帶動發展養殖戶3150戶,創建專業合作社1486家、示範社96家、聯合社4家,先後註冊了51個水果品牌,其中「萬保」牌蘋果榮獲國際金獎,「萬騰」「老吳」等被認定為山西省著名商標;建設211個「一村一品」專業村,「臨猗蘋果」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證書、無公害水果產品標誌和良好農業規範(GAP)認證,無公害認定面積達到45萬畝;在北京黑河蘇州等地舉辦了「臨猗蘋果文化節」,「果都臨猗」影響力不斷擴大;被確定為國家級果品出口安全示範區,蘋果、等七種水果獲得出口認證,每年有2億斤以上水果出口到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東南亞等15個國家和地區。

新型商貿物流

新建了美特好超市、諾維蘭汽車公園、鑫東方建材城等一批現代商貿中心;成立了全縣電子商務協會,區域性電子商務平台迅猛發展;建成集運輸、檢測、住宿等為一體的廣源通物流集聚區。金融業發展提速。臨猗縣農村信用聯社改制為臨猗農商銀行,臨猗縣新田村鎮銀行掛牌成立。「十二五」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90億元,比「十一五」末增長163.6%,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撐。

城鎮化發展

先後編制了縣城、鄉鎮政府所在地和375個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編制了南城區、縣城東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城市道路、排水系統、集中供熱等8個市政專項規劃。規劃建設了全省城鎮化十大標杆項目南城區,高標準建成「兩橫五縱」道路框架,涑水公園、中心廣場、萬佳國際廣場等群眾休閒場所投入使用,縣城建成區面積從13平方公里擴展到2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提高到42.12%。新建改造道路15條25公里、路燈5000基,縣城集中供熱覆蓋120萬平方米,天然氣覆蓋20多條幹道及部分鄉鎮;城市新增綠地154.49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39.48%,被評為山西省園林城市。以全國重點鎮孫吉、省百鎮建設重點鎮臨晉為引領的小城鎮建設穩步推進。實施農村兩輪「五個全覆蓋」「再辦五件實事」和農村人居環境「四大工程」,硬化巷道1517公里,安裝太陽能路燈5000餘盞,建成健身場所382個,完成14個鄉鎮11.7萬人的安全飲水工程,改造危房1560戶;實施了鄉村清潔工程,全縣農村垃圾集中清運無害化處理工作全面完成。完成縣城10條街道街景整治,城市品位、市民文明素質不斷提升,獲得全國文明縣城的提名。

生態環境

堅持一手抓治污減排、節能降耗,一手抓造林綠化、生態改善。完成涑水河臨猗段綜合治理,建成第二污水處理廠、人工潛流濕地工程,涑水河水質達到歷史最好;2015年城區二級以上天氣達到293天;淘汰華晉、一洲、力達等企業多條高耗能生產線及設備,強制關閉高耗能企業4家,單位GDP綜合能耗連續五年超額完成節能指標。造林12.6萬畝,綠化村莊212個、通道110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37.28%。

民生方面

養老保險覆蓋城鄉36.8萬居民,城鄉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分別由240元、200元提高到420元、380元;城鄉低保標準每人每月分別由210元、88元提高到290元、153元。老年福利中心養護綜合樓、殘疾人康復中心主體已完工,新建改建43所日間照料中心和9所養老機構。增設320餘個大學生公益性崗位,組織培訓農民工、城鎮失業人員等13364人次,新增就業3415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4%以內。保障房建設投資3.18億元,新建經濟適用房1624套、限價房812套、公租房104套及棚戶區改造100套。

教育醫療

累計投入5億餘元,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工程、標準化建設工程,新建改建了28所農村標準化幼兒園和村級幼兒園,遷建了縣直一園、縣直二園,對臨猗中學、臨晉中學的基礎設施進行了提升改造,遷建了第一職業中學,新建了臨猗縣特殊教育學校。中考成績連續五年保持全市前三,高考成績連年位居全市前列,年升學率比省市平均水平高近5個百分點;職業中學年就業率達98%以上,累計為社會培養專業技術人才5000餘名。

投入1.2億元,完成了縣人民醫院綜合樓、6家鄉鎮衛生院和129所村衛生室改擴建,7家鄉鎮衛生院獲得國家和省級「群眾滿意鄉鎮衛生院」稱號。公立醫院改革、基本藥物制度改革深入推進,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單獨二孩政策穩步推進,計生獎扶政策全面落實,全縣年均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7‰。

文化事業

臨猗是全省的文化大縣。遠古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殷商文化在這裡都有遺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春秋猗頓古墓戰國東馬坑、隋唐雙塔、宋代銀棺、元代大堂等為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文學、藝術、戲曲、書法、繪畫界人才輩出。

特別是縣眉戶劇團在全國3000多個文藝團體中獨樹一幟,建團50餘年來堅持排演現代戲,4次進京演出,受到周恩來劉少奇朱德江澤民吳邦國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觀看和讚譽。

近年投資建設了大劇院、文化活動中心大樓等文化設施;已建成1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全民健身廣場,實現了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等農村文化「八覆蓋」。《果鄉情》《五十六個孩子一個媽》《峨嵋嶺》等戲劇文藝作品在省市撂響,群眾文藝大看台、文化惠民周等品牌活動活躍群眾文化生活;累計送戲810場、電影2.25萬場、圖書12萬餘冊、科技講座490場及價值1700餘萬元的文化活動設備。

旅遊方面

臨猗文物古蹟眾多,轄區內有春秋猗頓古墓戰國車馬坑隋唐雙塔唐柏宋代銀棺元代大堂等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特別是位於縣城東隅的建於隋唐時期的雙塔,以「日月交影」而遠近聞名[5]

戰國車馬坑

車馬坑內發掘出土的48輛戰車,天馬遺址被曲村]、天馬、北趙、毛張四個自然村覆蓋,東西長3800米,南北寬2800米,共計約11平方公里,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涵蓋有新石器時期的仰韶和龍山文化層、夏文化層、西周至戰國文化層,以及秦漢元明文化層等四大文化層。天馬遺址有20000餘平方米的晉侯墓地,10000餘座西周至戰國古墓。已發掘出周代墓600多座,出土了280餘件青銅禮器,大量青銅兵器、車馬器、完整陶器1000餘件,以及數萬件玉、石、骨、貝、蚌、鉛器等。

猗頓古墓

猗頓的古墓在臨猗王寮村的西面路側。猗頓並不是河東地方人,他是「魯之窮士」。陶朱公范蠡也:「子欲速富,當畜五牸」。猗頓便來到河東,在峨嵋嶺下畜牧「五牸」,不到十年,他由「魯之窮士」變成了富翁,和陶朱公齊名。因為他發跡於猗氏,所以人們稱他猗頓,他的真名字反倒失傳了。

雁塔寺

雙塔又稱「雁塔」,位於臨猗縣城北隅雙塔學校內,據《猗氏縣誌》及兩塔碑文載,兩塔創自隋唐間,宋代重修。歷為寺院,先後名為「妙道寺」、「雙塔寺」、「 雁塔寺」。明太祖洪武年間置僧正司於寺內。兩塔東西排列,相距50餘米。西塔宋代建,方形七層,高約30餘米。 明嘉靖乙卯冬(1555)地震時塔剎毀壞。 第七層檐下砌磚雕斗拱,其餘各檐皆疊澀伸出或收剎。塔內有階梯可登。東塔亦七層,方形,底層中空,以上實心,一、二層檐下有四鋪作斗拱,二層以上每層倚柱四根,上施斗拱。雙塔之門,對向而立,俗稱西塔為「白蛇塔」,東塔為「許仙塔」。每年七夕,有「雙塔交影」之稱,又因雙塔上雁巢叢結,黃昏時小雁環飛,故亦稱雁塔。

歷史名人

猗頓:戰國時大工商業者。他在生計艱難時,聽范蠡建議來到猗氏王寮,大畜牛羊,後又兼營鹽業,十年之間,成為與陶公齊名的巨富[6]

裴寂:字玄真,隋蒲州桑泉人,開皇間調皇宮擔任左親衛。大業中,歷任侍御史、駕部承務郎、晉陽宮副監。

張嘉貞:長安中,武則天拜嘉貞為監察御史,不久又進嘉貞為中書舍人,後歷任嘉貞為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長史。

谷景生: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國少將。

視頻

臨猗縣相關視頻

美麗臨猗航拍
臨猗旅遊一分鐘短片

參考資料

  1. 山旅運城,最後一站,臨猗縣——中華果都晉商之源,新浪博客,2018-08-29
  2. 山西省唯一的平原縣, 唐朝張氏祖孫三代宰相, 傅作義故里 ,搜狐網,時空大觀,2017-12-09
  3. 行政區劃,臨猗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4. 臨猗縣近十年來的經濟社會發展評述,道客巴巴, 2017-6-8
  5. 雁塔區出土文物,三秦游網, 2012-8-21
  6. 猗頓(春秋 商人 臨猗),山西省人民政府 , 201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