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桐城市位於安徽省[1]中部偏西南,長江北岸,大別山東麓,東鄰廬江、樅陽兩縣,西連潛山縣,北接舒城縣,南抵懷寧縣和安慶市。總面積1572平方千米,總人口75.86萬人(2013年)。全市轄3個街道、12個鎮:龍騰街道、文昌街道、龍眠街道、孔城鎮、呂亭鎮、范崗鎮、新渡鎮、雙港鎮、大關鎮、青草鎮、金神鎮、嬉子湖鎮、唐灣鎮、黃甲鎮、鱘魚鎮。市政府駐文昌街道文三路18號。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地、丘陵、平原呈階梯分布。大沙、桂車、龍眠、孔城四河匯注菜子湖,經樅陽閘注入長江。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5.9℃,年降水量1241毫米。礦藏有石墨、白雲母、墨玉、大理石、蛇紋石、鐵、釩、銅、泥炭等。國家商品糧基地。合(肥)九(江)鐵路、合安高速、206國道、228省道過境。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名勝古蹟有桐城文廟、吳越故居、半山閣、施從雲墓、戴名世墓、姚瑩墓(均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桐城中學內有「二野」司令部舊址,六尺巷、孔城老街、龍眠山、披雪瀑等。
歷史沿革
春秋時為桐國。西漢設樅陽縣。隋開皇十八年(598)為同安縣。唐至德二年(757)改為桐城縣。據《太干寰宇記》:桐城縣「取桐鄉為名。」
1949年屬安慶專區,並析東部地置樅陽縣。1988年為安慶市轄縣。1996年8月20日,民政部批覆(民行批[1996]59號)同意撤銷桐城縣,設立桐城市。縣級桐城市由安慶市代管。
1996年,桐城市面積1664平方千米,人口約76.3萬人,轄16個鎮、9個鄉:城關鎮、鱘魚鎮、孔城鎮、范崗鎮、青草鎮、陶沖鎮、卅鋪鎮、金神鎮、唐灣鎮、雙港鎮、高橋鎮、新渡鎮、大關鎮、呂亭鎮、老梅鎮、羅嶺鎮、新店鄉、肖店鄉、香鋪鄉、中義鄉、龍眠鄉、黃鋪鄉、掛鎮鄉、大塘鄉,等。市政府駐城關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桐城市常住總人口660772人,其中:碧峰街道22908人,文昌街道30144人,南演街道32892人,太平街道18937人,雙港鎮48566人,新渡鎮43053人,金神鎮28609人,孔城鎮41413人,范崗鎮35626人,青草鎮33866人,興店鎮26284人,卅鋪鎮31148人,呂亭鎮25650人,高橋鎮35753人,羅蛉鎮18609人,陶沖鎮28141人,老梅鎮19553人,掛車河鎮21263人,大關鎮27928人,唐灣鎮5601人,鱘魚鎮1150人,香鋪鄉24521人,白馬鄉14942人,肖店鄉21655人,大塘鄉6054人,黃鋪鄉7284人,龍眠鄉4846人,中義鄉4376人。(4個街道、17個鎮、7個鄉)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桐城市常住總人口664455人,其中:龍騰街道25444人,龍眠街道82992人,文昌街道60051人,孔城鎮65555人,呂亭鎮52518人,范崗鎮58092人,新渡鎮63564人,雙港鎮44705人,大關鎮58243人,青草鎮61885人,金神鎮50105人,嬉子湖鎮19583人,唐灣鎮9550人,黃甲鎮11552人,鱘魚鎮616人。
2014年10月8日,市政府辦公地點遷至原文昌街道辦公樓和農機服務中心大樓(文昌街道文三路18號)。
視頻
桐城市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江蘇與安徽區域劃分,東南部的1個縣,為何劃入了安徽省? ,搜狐,2019-12-08
- ↑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表明 我國出生人口比例「陰陽」失調,搜狐,200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