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舒城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舒城縣(高速公路)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舒城縣位於安徽省[1]中部偏西、大別山東麓。東鄰廬江縣,南界桐城市、潛山縣,西接岳西縣、霍山縣,北毗六安市、肥西縣。全縣總面積2100平方千米。總人口99.56萬人(2013年末)。全縣轄15個鎮、6個鄉:城關鎮、曉天鎮、桃溪鎮、萬佛湖鎮(副縣級)、千人橋鎮、百神廟鎮、杭埠鎮、舒茶鎮、南港鎮、干汊河鎮、張母橋鎮、五顯鎮、山七鎮、河棚鎮、湯池鎮、春秋鄉、柏林鄉、棠樹鄉、闕店鄉、高峰鄉、廬鎮鄉;縣經濟技術開發區。縣政府駐城關鎮梅河路403號,距省會合肥市54千米。

西南為大別山余脈,最高點萬佛山峰海撥1539米。山地面積約占全縣52%。中部是丘陵崗區。丘陵面積約占全縣20%。東部屬沖積平原,最低點舒三海撥7米。畈區面積約占全縣28%。杭埠河自西南流向東北,滙豐樂河,注入巢湖。龍河口水庫為淠史杭灌區水源之一。屬亞熱帶溫潤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6℃,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礦藏有金、銀、鐵、螢石、大理石、明礬石等。國家杉木、油茶、板栗生產基地。合九鐵路穿過東部,6條省道通達。豐樂河、杭埠河均可通航。名勝古蹟有建於漢初的七門堰,萬佛山、萬佛湖(即龍河口水庫),湯池溫泉等。

歷史沿革

西周時期屬舒國,分立舒鮑、舒龍等國,史稱群舒國。漢高祖四年(前203年)置舒縣,翌年改龍舒縣。唐開元二十三年(735)析合肥、廬江二縣地置舒城縣。據《舊唐書·地理志》:「取古龍舒縣為名。」

1996年,舒城縣面積2092平方千米,人口約94.6萬人,轄17個鎮、13個鄉:城關鎮、杭埠鎮、河棚鎮、桃溪鎮、孔集鎮、舒茶鎮、南港鎮、湯池鎮、龍河鎮、五顯鎮、山七鎮、曉天鎮、千人橋鎮、百神廟鎮、干汊河鎮、馬河口鎮、張母橋鎮、洪廟鄉、五橋鄉、高峰鄉、城沖鄉、平田鄉、燕春鄉、廬鎮鄉、柏林鄉、春秋鄉、城沖鄉、棠樹鄉、查灣鄉、闕店鄉、西衖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舒城縣常住總人口906984人,其中,城關鎮108068人,曉天鎮24207人,桃溪鎮33094人,龍河鎮37671人,千人橋鎮52160人,百神廟鎮40919人,杭埠鎮52461人,舒茶鎮30956人,南港鎮37974人,馬河口鎮27993人,孔集鎮27173人,干漢河鎮54412人,張母橋鎮31972人,五顯鎮33232人,山七鎮24459人,河棚鎮19451人,湯池鎮29843人,春秋鄉29649人,西衡鄉13174人,柏林鄉42855人,棠樹鄉35822人,闕店鄉34301人,高峰鄉12663人,五橋鄉14272人,燕春鄉7209人,平田鄉5941人,查灣鄉7643人,洪廟鄉7007人,廬鎮鄉11593人,城沖鄉18810人。

2005年,舒城縣對28個鄉鎮進行調整,撤銷6個鄉、2個鎮,組建6個鎮、1個鄉,保留9個鎮、5個鄉。具體為:將平田鄉、查灣鄉整建制併入曉天鎮;將燕春鄉整建制併入山七鎮;將城沖鄉整建制併入湯池鎮;將西衖鄉整建制併入南港鎮;將馬河口鎮整建制併入城關鎮;將五橋鄉整建制併入高峰鄉;將原副縣級的萬佛湖旅遊度假區與原龍河鎮合併,更名為萬佛湖鎮,為副縣級行政管理機構;組建命名縣經濟技術開發區,轄原城關鎮劃出的4個村(金虎、豐墩、金墩、白隅)。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舒城縣常住總人口749273人,其中,城關鎮183183人,曉天鎮23397人,桃溪鎮29166人,萬佛湖鎮27624人,千人橋鎮35700人,百神廟鎮28079人,杭埠鎮32651人,舒茶鎮18302人,南港鎮39713人,干汊河鎮44207人,張母橋鎮17933人,五顯鎮22003人,山七鎮22419人,河棚鎮14864人,湯池鎮37583人,春秋鄉22960人,柏林鄉32410人,棠樹鄉34267人,闕店鄉29587人,高峰鄉20863人,廬鎮鄉14645人,舒城縣經濟開發區17717人。

視頻

舒城縣 相關視頻

實拍安徽省舒城縣歷經400年的城錐子,「龍舒八景」之一的龍頭塔
舒城縣文聯 山七鎮聯合舉辦「迎新春·送春聯」文化惠民志願服務活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