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沈廳 |
沈廳
沈廳位於周莊富安橋東堍南側的南市街上,坐東朝西,七進五門樓,大小房屋共有一百多間,分布在一百米長的中軸線兩旁,占地兩千多平方米,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沈廳原名敬業堂,清末改為松茂堂,由沈萬三後裔沈本仁於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建成。
簡介
在周莊的近千戶民居建築中,明清和民國明期的建築至今仍保存有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中有近百座古宅院第和六十多個磚雕門樓,還有一些過街騎樓和水牆門,這在江南水鄉是有代表性的。在這些建築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當數沈廳。
歷史淵源
據《周莊鎮志》記載:「沈本仁早歲喜歡邪游,所交者皆匪類。及父歿,人有『不出三年,必傾家者』。本仁聞之,仍置酒,召諸匪類飲,各贈以錢,而告之曰:『我今當為支持門戶,計不能與諸君游也!』由是,閉門謝客經營農業,於所居大業堂側拓敬業堂宅,廣廈百餘椽,良田千畝,遂成一鎮巨室。」看來沈本仁是屬於那種浪子回頭金不換的人物,他沒有把上輩人遺傳的家產揮霍殆盡,在父親死後發憤耕耘,拓展家業,建成了頗具規模的沈廳。
主要建築
沈廳共有三部分組成。前部是水牆門和河埠,專門供家人停靠船隻、洗滌衣物之用,為江南水鄉的特有建築;中部是牆門樓、茶廳、正廳,是接送賓客,辦理婚喪大事和議事的地方;後部是大堂樓、小堂樓和後廳屋,為生活起居之處。整個廳堂是典型的「前廳後堂」建築格局。前後樓屋之間均由過街樓和過道閣連接,形成一個環通的走馬樓,為同類建築物所罕見。
建築特色
七進廳堂內,占地一百七十平方米的松茂堂居中。正廳面闊十一米,前有軒廊,進深七檁十一米,廳後有廊。正廳正面成正方形,廳兩邊是次間屋,有樓與前後廂房相接。屋面為兩坡硬山頂,除六檁至七檁為單屋頂棚,其餘都是雙屋頂棚。廳內樑柱粗大,鐫刻有蟒龍、麒麟、飛鶴、舞風等花飾。廳堂中央懸匾一方,「松茂堂」三個凸出的泥金大字,為清末狀元張謇所書。朝向正廳的磚雕門樓是五個門樓中最宏偉的一個,高達六米,三間五樓,上覆磚飛檐,刁角高翹,下承磚斗拱,兩側有垂花蓮,下面是五層磚雕,布置緊湊。正中有匾額,刻有「積厚流光」四字,四周額框刻有精細的紅梅迎春浮雕。磚雕門樓上還鐫有人物、走獸及亭台樓閣等圖案,包括《西廂記》、《狀元騎白馬》等古典戲文,線條精細流暢,人物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在一塊長不盈尺的磚板上鐫刻前、中、遠三景,其刻工之精、構思之巧,足可與蘇州網師園中的磚雕門樓媲美。大堂樓木樑架造型渾厚,一律為明式圓形圖案。地板大多是六十厘米左右寬的單幅松板,堅固結實,可以想見當年建造時工程的艱重。大堂樓的欄杆與欞窗製作較為精緻,與前廳的建築風格有所不同,屬徽派風格。
交通信息
周莊古鎮內,徒步至雙橋附近可達。
旅遊價值
沈廳在十年浩劫中遭受嚴重破壞。自1983年以後,開始沈廳的修復工程,先後修復了松茂堂、茶廳和大堂樓,開通了走馬樓,後廳屋也已與波光粼粼的銀子浜溝通。經過修繕的沈廳,恢復了清代建築的風貌,成為受人歡迎的旅遊景點。沈廳的第五進中,安放着江南豪富沈萬三的坐像,他的面前有金光閃閃的聚寶盆,人們總要用硬幣砸一下沈萬山的金元寶,據說砸中了,就能招財進寶。從四面八方來的人們,審視着這位六百年前的吳中巨富,或是為了得到某些啟迪和借鑑,或是為了滿足祈福的望。不管是什麼身份,走進沈廳的每一個人,都會對沈萬三這個傳奇人物產生濃厚的興趣。
生平
沈萬三,名富,字仲榮,行三,吳人呼為沈萬三。又,元時稱人以郎、官、秀為等第,萬三行秀者,故又稱三秀。元朝中葉,沈萬三的父親沈佑由吳興(今浙江湖州)南潯沈家漾遷徙至周莊東詫,後又遷至銀子浜。沈萬三致富後,把蘇州作為重要的經商地,尋求進一步發展。他曾支持過蘇州張士誠的大周政權,張士誠也曾為沈萬三樹碑立傳。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萬三捐資修築了都城的三分之一,於是朱元璋便封他兩個兒子為官。沈萬三在南京站穩腳跟後,花費巨資建造舒適的住宅,據記載有「廊廡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樓四座」等等。後來,沈萬三因口出大言,想代皇帝犒賞三軍,得罪了朱元璋,被發配雲南充軍,在荒涼的邊境度過餘生。
沈萬三在周莊、蘇州、南京等地都留下了足跡,但始終把周莊作為立業之地。「萬三住宅在焉西北半里許,即東莊地及銀子浜,倉庫、園亭與住宅相互聯絡」(《周莊鎮志》卷二),「萬三家在周莊,破屋猶存」(楊循吉《蘇談》)。儘管他在南京置有別業,並先後受到張士誠、朱元璋的封賞,但他不願意離開周莊這塊風水寶地。「王行,字止仲,吳縣人,沈萬三延為西賓,每一文成,沈酬金一鎰」(《周莊鎮志》卷六),可見他連自己的子孫都要留在這塊富裕之地,不惜用重金加以培養,使沈家香火久盛不衰。
沈萬三富甲天下。《金瓶梅》第三十三回中,潘金蓮還說了這樣一句諺語:「南京瀋萬三,北京枯樹,人的名兒樹影兒。」傳說沈萬三的發富是因為他從一位漁翁那兒得到了烏鴉石(或馬蹄金)。更多的則傳說他家裡藏有聚寶盆,財寶取之不竭,因此富得連朱元璋都眼紅了。
致富說法
墾殖說
在封建生產方式下,農業是主要的經營手段。沈萬三的財富,主要也是依靠農業生產,依靠大片土地的重租剝削。他「躬耕起家」,繼而「好廣闢田宅,富累金玉」,以至「資巨萬萬,田產遍於天下」,依靠墾殖發富是根本。周莊八景之一「東莊積雪」,據記載那裡有巨大的糧倉,實際上正是沈氏莊園的標誌。
分財說
有人認為「沈萬三秀之富得之於吳賈人陸氏,陸富甲江左……盡與秀」(《周莊鎮志》卷六);又有人說,「元時富人陸德原,皆甲天下……暮年對其治財者二人,以資產付之」,「其—即沈萬三秀也」(楊循吉《蘇談》)。總之,沈萬三是得到了蘇州陸氏的很大—筆資財,才成為江南巨富的。
通番說
據《吳江縣誌》記載,「沈萬三有宅在吳江二十九都周莊,富甲天下,相傳由通番而得。」歷史學家吳晗也說過,「蘇州沈萬三一豪之所以發財,是由於作海外貿易。」這說明沈萬三是由於把商品運往海外貿易,才一躍而成為巨富的』。
結語
事實上,沈萬三之所以成為江南巨富,以上三個因素缺一不可,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如果說沈萬三「其先世以躬稼起家……大父富,嗣業弗替,嘗身帥其子弟力穡」,說明他有了立業的根本。沈萬三得到了蘇州陸氏巨資,更由於「治財」有方,顯示了他出色的經濟管理才能,才有了致富的本錢和手段。他擁有能使自己發展的巨資後,一方面繼續開闢田宅,另一方面把周莊作為商品貿易和流通的基地,利用白蜆江(東江)西接京杭大運河、東北接瀏河的便利,把江浙一帶的絲綢、陶瓷、糧食和手工業品等運往海外,開始了他大膽地「競以求富為務」的對外貿易活動,使自己迅速成為「資巨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沈萬三就是以貿易賺下的一部分錢,購置田產,另一部分錢作經商的資本。所以說,沈萬三是以墾殖為根本,以分財為經商的資本,大膽通番,而一躍成為巨富的。故周莊「以村落而闢為鎮,實為沈萬三父子之功」。
衰落
綜述
沈萬三苦心經營的巨大家業,急劇地衰落了。劉昌《懸笥瑣探》說:「沈萬三家在周莊,破屋猶存,亦不甚宏壯,殆中人家制耳。」沈萬三家族遭受三次沉重的打擊,走向衰落的低谷。出身低微的沈萬三,由貧而富,又「既盈而覆」,成為元明之際江南地主豪富的——個縮影,讓專家學者產生濃厚的興趣。沈萬三在周莊的遺蹟,他後裔所建造的巨宅沈廳,也吸引了中外旅遊者。
第一次打擊
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前後。《明史·太祖孝慈高皇后傳》記載:「吳興富民沈秀者,助築都城三分之一,又請犒軍,帝怒曰:『匹夫犒天子軍,亂盡也,宜誅。』後諫口:『妾聞法者,誅不法場也,非以誅不祥。民富敵國,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將災之,陛下何誅焉!』乃釋秀,戍雲南。」沈萬三仗着自己有錢,膽大妄為,居然想代替朱元璋犒賞軍隊。幸虧有人在皇帝面前為他說了情,才免於一死,被充軍雲南。隨即,他第二個女婿餘十舍也被流放潮州。在此之前,沈萬三捐資修築洪武門至水西門一段城牆之外,相傳還以龍角貢獻,並獻有白金兩干錠,黃金兩百斤,甲士十人,甲馬十匹,還在南京建廊廡、酒樓等,耗資甚巨。這次打擊不僅使沈氏家族失去了當家人,富氣也減去了一大半,真可謂財兩空。不僅如此,沈萬三當時被捕充軍時,周莊人也被株連,有盡株周莊居者之說。幸虧鎮人徐民望不避斧鉞,告御狀至京城,才救下周莊全鎮老少。
第二次打擊
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兒這年春天,沈萬三的兩個孫子(沈旺之子)沈至、沈莊(伯熙)又先後為逃避賦役而入獄。沈莊當年就死在牢中,後移葬於周莊杏村。「至以戶役故,縲紲赴秋官時伯熙亦獲戾京師,適與兄同系獄。」(《周莊鎮志》卷三)。真是禍不單行。沈家的基業就這樣從根本上被動搖了。
第三次打擊
明洪武三十一年 (公元1389年)。沈萬三長子沈茂、女婿顧學文、曾孫沈德全等被充軍,沒籍田地,或遭凌遲。洪武初年,因為花了錢,沈萬三長子沈茂被朱元璋授為「廣積庫提舉」,次子沈旺被授為「戶部員外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涼國公藍玉案起,窮究黨羽,株連致死者達一萬五千人。沈萬三女婿顧學文因奪人之婦,仇家懷恨在心,藍玉事發,即誣告顧學文與藍玉通謀。沈茂也受牽連,發遼陽從戍。據《吳江縣誌》記載,洪武三十一年二月,顧學文坐「胡藍黨禍」,連萬三曾孫德全等六人並顧氏一門,同日凌遲。這次,沈氏家族有八十餘人被殺。[1]
參考文獻
- ↑ 沈廳 | 舊顏新貌 光影交錯中解鎖全新體驗,中國網2021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