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流坑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牛田鎮東南部。村民大都姓董,自稱是董仲舒的後裔,實際可考的開基祖是董合。南唐昇元年間建村,原屬吉州永豐縣,南宋時改由樂安縣轄。

徐霞客到流坑村遊歷後記載:「其處闤闠縱橫,是為萬家之市,而董氏為巨姓,有五桂坊焉。」被譽為「千古第一村」。

流坑村現有1280戶,5600人,耕地3572畝,山地面積53400畝,村落面積3.61平方公里,保存着明代建築(含遺址)19處,清代建築250多處。1997年8月22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特批流坑村為江西省歷史文化保護區。2001年6月,流坑村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0月,流坑村被評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流坑村四面環山,村邊的牛田河(恩江)自東南向西北流去。從流坑村沿江到下游的峽圳村,兩岸古樟有上萬株,其中1000年以上樹齡的一級古樟有346株,400年以上樹齡的二級古樟有2330株,200年以上樹齡的三級古樟有1451株。

目錄

基本狀況

流坑村,屬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牛田鎮,位於樂安縣西南,距縣城38公里。流坑村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村始建於五代南唐升元年間(公元937年至943年),繁榮於明清兩代。流坑村以規模宏大的傳統建築、風格獨特的村落布局聞名。村中現存明清傳統建築及遺址260處[1],其中明代建築、遺址19處,另有古水井、風雨亭、碼頭、古橋、 古墓葬、古塔遺址等32處

其建築類型之齊全、保存之完整,在國內自然村中實為罕見。由於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該村被專家譽為中國古代文明的縮影,並有「千古第一村」的美譽。

2003年,入選由建設部和文物局聯合評選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第一批)名單。

村落布局

流坑村四面環山,恩江從群山中自南往北向西流去,明代董燧在西南方用人工挖掘的龍[2]湖,將湖水與江水聯為一體,使流坑村成為山環水抱的勝地。恩江右岸的古老香樟,由牛田鎮至村口,濃蔭覆蓋十餘里,景色極為優美。村子經董燧改建後,原來密如蛛網的小巷,以 七橫一豎的較寬的街道相聯,在寬巷的頭尾,建有巷門望樓,用於關啟防禦。族人按照房派支系分區居住,一如唐宋時代的里坊規制。各房派宗祠與各房派族眾結合在一起,猶如眾星 拱月。全族大宗祠則建於村北,其他宮觀廟宇均建於村外,以符合古禮的要求。 全村外有恩江、龍湖環繞,內有村牆門樓守望,很像一座小小的城池。

村莊規模

明末清初烏江上游的竹木貿易空前繁榮且為流坑董氏所壟斷,崛起的富商捐錢買官,營造豪宅,復興宗祠,修撰譜牒,擴大族產。以其嚴密的宗法制度將流坑龐大的族群凝聚維繫到二十世紀中葉,以致一村一姓延續千年,歷盡滄桑幾經戰亂而不散。流坑為何令世人刮目相看,除了它的千歲年齡外,流坑還相對完整地保留了大量的古文化遺存。它已是一個共擁有八百餘戶四千餘人的大村落,村莊面積3.61平方公里,耕地3572畝,山地53400畝。是全縣數一數二的大村子。

視頻

流坑村 相關視頻

千古第一村」流坑村「
專題片《「千年第一古村」流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