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海桑

中文學名 海桑

拉丁學名 Sonneratia caseolaris (L.) Engl.

拼音 haisang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桃金娘目

海桑科

海桑屬

海桑 (Sonneratia caseolaris (L.) Engl.)喬木,高達6米。小枝常下垂,有隆起的節,幼時具鈍4棱,稀具銳4棱或具窄翅。葉形狀變異大,寬橢圓形、長圓形或倒卵形,長4-7厘米,先端鈍尖或圓,基部漸窄並下延至葉柄,中脈在兩面稍凸起,側脈纖細,不明顯;葉柄極短,有時不明顯。花具短而粗壯的梗;萼筒平滑無棱,淺杯狀,在果熟時呈淺碟狀,裂片平展,通常6,內面綠或黃白色,比萼筒長;花瓣線狀披針形,暗紅色,長1.8-2厘米,花絲粉紅色或上部白色,下部紅色,長2.5-3厘米;花柱長3-3.5厘米,柱頭頭狀。漿果球形,基部為宿存的萼筒包圍,徑4-5厘米;頂端具宿存花柱。染色體2n=24。花期冬季,果期春夏季。

形態特徵

株:喬木,高達6米。

枝:小枝常下垂,有隆起的節,幼時具鈍4棱,稀具銳4棱或具窄翅。

葉:葉形狀變異大,寬橢圓形、長圓形或倒卵形,長4-7厘米,先端鈍尖或圓,基部漸窄並下延至葉柄,中脈在兩面稍凸起,側脈纖細,不明顯;葉柄極短,有時不明顯。

花:花具短而粗壯的梗;萼筒平滑無棱,淺杯狀,在果熟時呈淺碟狀,裂片平展,通常6,內面綠或黃白色,比萼筒長;花瓣線狀披針形,暗紅色,長1.8-2厘米,花絲粉紅色或上部白色,下部紅色,長2.5-3厘米;花柱長3-3.5厘米,柱頭頭狀。

產地分布

分布:東南亞熱帶澳大利亞北部。

產地:海南

生境:海邊泥灘。

功效作能

【性狀】 性狀鑑別 果實圓球形,皺縮,直徑2-3cm,頂端有殘存的花柱,基部有宿萼及小果柄,窠萼6裂,裂片長三角形成淺碟狀,淡棕綠色,厚革質。氣微香,味酸甜。

【化學成份】 葉中的脂肪酸主要為亞麻酸(linolen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和少量油酸(oleic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甾醇成分主要為谷甾醇(sitosterol)和豆甾醇(stiginasterol),烴類主要為角鯊烯(squalene)。

【功能主治】 活血消腫。主扭傷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1]

參考來源

  1. 海桑的功效與作用, 大眾養生網, 2012-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