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 [1]
目录
病因
病因不清。一般认为,可能和基因突变,以及病毒及其他病原体感染、放射线、化学药物,合并自身免疫病等有关。 [2]
英文名称 | 就诊科室 | 常见发病部位 |
lymphoma | 肿瘤科 | 淋巴 |
常见病因 | 常见症状 | 传染性 |
病因不清 | 慢性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伴发热盗汗等 | 无 |
临床表现
恶性淋巴瘤是具有相当异质性的一大类肿瘤,虽然好发于淋巴结,但是由于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使得淋巴瘤属于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因此,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同时按照不同的病理类型、受侵部位和范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全身症状
恶性淋巴瘤在发现淋巴结肿大前或同时可出现发热、瘙痒、盗汗及消瘦等全身症状。
免疫、血液系统表现
恶性淋巴瘤诊断时10%~20%可有贫血,部分患者可有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增多,血沉增快,个别患者可有类白血病反应,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乳酸脱氢酶的升高与肿瘤负荷有关。部分患者,尤其晚期病人表现为免疫功能异常,在B细胞NHL中,部分患者的血清中可以检测到多少不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皮肤病变
恶性淋巴瘤患者可有一系列非特异性皮肤表现,皮肤损害呈多形性,红斑、水疱、糜烂等,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免疫状况低下,皮肤感染常经久破溃、渗液,形成全身性散在的皮肤增厚、脱屑。 [3]
检查
血常规及血涂片
血常规一般正常,可合并慢性病贫血;HL可以出现PLT增多、WBC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侵袭性NHL侵犯骨髓可出现贫血、WBC及PLT减少,外周血可出现淋巴瘤细胞。
骨髓涂片及活检
HL罕见骨髓受累。NHL侵犯骨髓,骨髓涂片可见淋巴瘤细胞,细胞体积较大,染色质丰富,灰蓝色,形态明显异常,可见“拖尾现象”;淋巴瘤细胞≥20%为淋巴瘤白血病;骨髓活检可见淋巴瘤细胞聚集浸润。部分患者骨髓涂片可见噬血细胞增多及噬血现象,多见于T细胞NHL。
血生化
LDH增高与肿瘤负荷有关,为预后不良的指标。HL可有ESR增快,ALP增高。
脑脊液检查
中高度侵袭性NHL临床Ⅲ/Ⅳ期患者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或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需行脑脊液检查,表现为脑脊液压力增高,生化蛋白量增加,常规细胞数量增多,单核为主,病理检查或流式细胞术检查可发现淋巴瘤细胞。
组织病理检查
HL的基本病理形态学改变是在以多种炎症细胞的混合增生背景中见到诊断性的R-S细胞及其变异型细胞。免疫组化特征:经典型CD15+,CD30+,CD25+;结节淋巴细胞为主型CD19+,CD20+,EMA+,CD15-,CD30-。NHL淋巴结或组织病理见正常淋巴结或组织结构破坏,肿瘤细胞散在或弥漫浸润,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有各自独特的病理表现和免疫表型。
TCR或IgH基因重排
可阳性。 [4]
诊断
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虽然可以有慢性、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但也可以表现为其他系统受累或全身症状。临床上怀疑淋巴瘤时,可以做淋巴结或其他受累组织或器官的病理切片检查(活检)以确诊。
治疗
淋巴瘤具有高度异质性,治疗效果差别很大,不同病理类型和分期的淋巴瘤无论从治疗强度和预后上都存在很大差别。淋巴瘤的治疗方法主要由以下几种,但具体患者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放射治疗
某些类型的淋巴瘤早期可以单纯放疗。放疗还可用于化疗后巩固治疗及移植时辅助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
淋巴瘤化疗多采用联合化疗,可以结合靶向治疗药物和生物制剂。近年来,淋巴瘤的化疗方案得到了很大改进,很多类型淋巴瘤的生存期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骨髓移植
对60岁以下患者,能耐受大剂量化疗的中高危患者,可考虑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部分复发或骨髓侵犯的年轻患者还可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手术治疗
仅限于活组织检查或并发症处理;合并脾机能亢进而无禁忌证,有切脾指征者可以切脾,以提高血象,为以后化疗创造有利条件。 [5]
预防
一、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淋巴癌的预防很有帮助,养成一个禁烟禁酒的好习惯。
二、饮食上尽量减少吃咸而辣的食物,更不可吃过热或者变质的食物;年龄大的老人或者身体比较弱又患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的人群应当适当的吃一些含碱的食品或者是防癌食品。
三、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压力,防止过度疲劳。压力过大可诱发癌症,中医上认为压力过大可以导致人的免疫功能下降,使体内的内分泌失调,从而造成代谢紊乱,因此,那些酸性物质会沉积下来;若压力过大,还会引起精神紧张。
四、生活没有规律,经常熬夜,都会使人身体内的酸性物质加重,容易患上癌症。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体内的弱碱性平衡,预防淋巴癌。
[6]
视频
淋巴瘤的危害
淋巴瘤
参考来源
- 高培毅,林燕.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MRI研究. 《 中华放射学杂志 》 , 1999
- 李小秋,李甘地,高子芬等. 中国淋巴瘤亚型分布:国内多中心性病例10002例分析.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 , 2012
- 石群立,张泰和,钱源澄等.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bcl-2蛋白的表达. 《 中华病理学杂志 》 , 1996
- 韩军,许良中. 84例淋巴瘤中P—糖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 《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 , 1996
- 朱雄增,李小秋. 解读2008年恶性淋巴瘤WHO分类——B细胞淋巴瘤.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 ,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