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湘陰文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湘陰文廟,位於湖南省湘陰縣文星鎮東湖西岸,弼時街25號,始建於宋朝,歷朝歷代多次予以維修、加修、重修,2009年予以大修。1983年公布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布局

湘陰文廟建築群南北長280米,東西寬50米,占地面積14,000平方米。前院由欞星門、金聲坊、玉振坊、泮池、狀元橋、太和元氣坊等組成;主院由聖時門、大成門、鄉賢、名宦祠、東、西廂房、大成殿等組成;後院由仰高亭、藏經閣、崇聖祠等組成,已毀於戰火。

現存大成殿是1744年(清乾隆九年)重建,磚木結構,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殿高15米,為重檐歇山頂[1]樣式。

歷史沿革

湘陰文廟位於湘陰縣城步行街,幾經興廢,現有建築為清乾隆九年(1744)重建,由「玉振金聲」沖天坊、泮池、狀元橋、「太和元氣」坊、大城門、大成殿及廂房組成,是一座保存較為完整的縣級文廟,建築藝術精湛、風格獨特。

湘陰文廟始建於北宋慶曆八年(1048),與滕子京重修岳陽樓時間相近,歷朝歷代先後十多次予以維修、加修、重修,至清咸豐元年,「規模宏麗,遂甲於湖以南」,整個文廟建築群風格獨特,技藝精湛,氣勢宏大,古樸雄偉,狀元橋位於文廟之前,橫跨「泮池」。按科舉時代規矩,高中狀元者可打馬過橋。狀元橋兩側,南面為「肅然起敬」牌坊,北面為「太和元氣」牌坊,古時文官在此必須下轎,武官到此必須下馬[2]。二牌樓均為石榫結構,全用花崗石塊鏤空雕刻而成,其造型奇特,製作精良,令人嘆為觀止。湘陰文廟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具有很高的旅遊價值,是湖南保存最好的文廟之一。1983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予以大修。2013年5月3日,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物現狀

距文廟景區最南端不到30米處,立着一座高達30多層的樓盤。

在「金聲玉振」沖天坊南側鐵圍欄下面,一頭頭石獅已殘臂斷腿,一塊塊雕刻着精美圖案的石板支離破碎,橫七豎八隨意堆放在地。

「金聲玉振」沖天坊、「太和元氣」坊等古建築,其石榫結構、花崗石塊鏤空雕刻均遭不同程度人為損壞。「金聲玉振」東側石柱上榫入的石片有3塊已不知去向,只留下榫孔。從損壞痕跡看,為時已久,卻未能修舊如舊。

視頻

湘陰文廟 相關視頻

湖南省湘陰縣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