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鹽亭縣,隸屬於四川省綿陽市,位於綿陽東南部,因境內多鹽井,鹽滷出產豐富得名鹽亭。截至2019年,鹽亭縣面積1645平方千米,下轄鄉1個、民族鄉1個、鎮14個、街道1個 ,戶籍人口55.33萬人,常住人口45.55萬人,有回、蒙、羌、藏等少數民族。
鹽亭縣自東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年)建縣,已有1600餘年歷史,是古巴文化和蜀文化的交匯點,歷史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嫘祖發明栽桑養蠶、抽絲編絹,被歷代尊為先蠶、蠶神,鹽亭也因此被譽為「華夏母親之都、世界絲綢之源」[1]。鹽亭縣有以中華嫘祖陵、筆塔、文同墓、明代玉帶城門、玉龍清代牌坊、惜墨如金坊等為代表的豐富歷史文化遺蹟,有以桃子龍、蠶龍、蠶姑廟會、蠶絲祖神傳說等為代表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以舞蠶龍、獻紅鞋等嫘祖民間祭祀活動為代表的民風民俗。
地名由來
《元和郡縣圖志》載:「以近鹽井因名」。《太平寰宇記》載:「鹽井亭故名鹽亭」。
《漢潺亭考》記述,戰國末期,巴國、蜀國兩相對峙,經常爭戰,蜀領今鹽亭地,位巴、蜀兩國分界處,故於此置亭,名潺亭,以資候望。後易縣名時,以「潺」、「鹽」一音之轉而取名鹽亭。
位置境域
鹽亭縣地處四川盆地中部偏北,西距綿陽90千米,距成都200千米,歷史上為巴國、蜀國交界地,也是金牛東道、米倉道北上中原南下川西平原的重要咽喉。位於東經105°12′17″至105°43′20″,北緯30°58′31″至31°39′40″之間。全縣總面積1645平方千米。
字庫文化
字庫文化是鹽亭的歷史文化[2]。字庫塔,也稱字庫,是古時焚燒字紙的塔形建築。古人認為文字神聖而崇高,字紙不應該隨意丟棄,哪怕廢紙也需洗淨焚化。據史料記載,字庫塔始建於宋代,到明清時已經相當普及。從明代開始,字庫塔在南方出現,到清代發展到頂峰,當時南方的字庫塔興起。字庫塔記錄着中華民族對紙張、對文字的崇拜。據統計,我國留存字庫塔251座,在鹽亭,至今還保留着31座,其中,「惜墨如金坊」是中國迄今為止唯一的字庫牌坊。
視頻
鹽亭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華夏母親之都,世界絲綢之源-鹽亭,騰訊視頻,2017-8-23
- ↑ 鹽亭字庫塔—中國字庫塔的典範 ,搜狐,2019-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