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灶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磁灶鎮是位於中國福建省晉江市西北部的一個鎮,蘊含着豐富的瓷土資源。以燒制陶瓷而得名,自西晉武帝泰始元年磁灶鎮開始燒制陶器,直至宋朝,該地的陶瓷製品揚名海外。距今已有1700多年。是中國陶瓷發源地之一。2000年06月18日,磁灶鎮被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授予「中國陶瓷重鎮」稱號。[1]
磁灶鎮位於市境西北部,為歷史悠久的陶瓷之鄉。鎮政府駐地橋埔頭。轄有1個居委會,28個村委會。磁灶為古地名,古時用以燒制陶瓷之灶,亦稱「瓷灶」。
據地方史料載,磁灶燒制陶瓷的歷史可追溯至西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因「瓷」與「磁」閩南語諧音,故稱「磁灶」。主要產業為建築陶瓷,是全國五大建築陶瓷生產基地和全國建築陶瓷市場之一。磁灶的陶瓷生產歷史悠久,已發現的南朝、唐、宋古窯址有20多處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蹟還有俞大猷陵墓等。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6600公頃,常住人口101360人。
中文名: 磁灶鎮
外文名: Cizao Town
別 名: 火窯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 晉江市
地理位置: 位於晉江市西北部
面 積: 6600 公頃
下轄地區: 轄2個社區 24個村委會
政府駐地: 晉江市磁灶鎮延澤街
電話區號: 0595
郵政區碼: 3622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01360人(2017年)
著名景點: 金交椅山古窯址、俞大猷墓
機 場: 晉江國際機場
火車站: 晉江站
車牌代碼: 閩C
方 言: 閩南語
自然地理
磁灶鎮地處晉江市西北部,福廈高速公路橫貫而過,梅溪穿流其中。境內丘陵起伏,蘊含着豐富的瓷土資源。磁灶陶瓷業,源於西晉武帝泰始元年到宋代時已遠播世界,距今已有1700多年,是中國陶瓷發源地之一。據乾隆版《晉江縣誌》載:「瓷器,產磁灶鄉,燒大小罐子、缸、瓷之屬,至饒足,並過洋。」在泉州港挖掘出來的宋代海船上,就有千餘磁灶陶瓷的碎片,歐亞50多個博物館和考古遺址,磁灶古陶瓷更是數以萬計。
地理環境
磁灶鎮地處晉江市西北部,蘊含着豐富的瓷土資源。以燒制陶瓷而得名,自西晉武帝泰始元年磁灶鎮開始燒制陶器,直至宋朝,該地的陶瓷製品揚名海外。距今已有1700多年。是中國陶瓷發源地之一。2000年06月18日,磁灶鎮被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授予「中國陶瓷重鎮」稱號。福廈高速公路橫貫而過,梅溪穿流其中,境內丘陵起伏蘊含豐富的磁土資源.該鎮生產的外牆磚國內市場占有率達65%,工業產值超50億。
磁灶陶瓷業源於西晉武帝泰始元年。晉江磁灶是一個古老而又充滿生機的城鎮,因自南朝晚期1500多年來延續不斷燒制陶瓷而得名。磁灶建陶業源於西晉武帝泰始元年,到宋代時已遠播世界,距今已有1700多年,是中國陶瓷發源地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磁灶人繼承祖先留下得制陶技術,再次燃起燒陶大火,專業生產建築陶瓷,陶瓷建材行業得到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建陶產業初具規模。磁灶成為與廣東佛山、山東淄博、河北唐山並列得全國四大建築陶瓷生產基地。2000年6月18日,磁灶鎮被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授予「中國陶瓷重鎮」榮譽稱號。
社會事業
磁灶境內古窯址多沿溪分布,數量眾多,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故宮博物院陳萬里,馮先銘等先生就對磁灶窯進行過調查;其後,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福建省博物館、晉江博物館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均對其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工作,並進行過局部試掘,採集到大量標本,發現了南朝至清代的二十六處窯址。其中南朝窯址1處;唐、五代窯址6處;宋元時期窯址12處;清代窯址7處。宋元時期的蜘蛛山窯址、童子山窯址、土尾庵窯址、大坪山窯址統稱為磁灶窯址,列為福建省第一批省級文物單位。南朝溪口山窯址、宋代金交椅山窯址列為晉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磁灶窯產品品種繁多,器形多樣。其品種以生活日用器皿為大宗,此外還有陳設器、建築材料等。生活日用器皿中有碗、盤、盞、碟、盆、缽、洗、罐、缸、瓮、壺、瓶、燈、盂、盞托、執壺、水注、軍持、急須、瓷枕等;陳設器則有爐,香熏、花瓶、花盆、動物形硯滴、動植物模型(如獅、虎、龜、蟾蜍、壽桃、力士像等),以及其它如腰鼓、撲滿、鳥食罐等器物;建築材料有裝飾板等。其中,黃釉鐵繪花紋大盤、軍持、青釉碟是專供外銷的產品,龍瓮是最具地方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