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屆奧斯卡金像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第56屆奧斯卡金像獎 | |
---|---|
奧斯卡獎盃 |
第56屆奧斯卡金像獎[1]於1984年4月9日在美國加州的洛杉磯音樂中心(L.A. County Music Center)舉行。主持人約翰尼·卡森;最佳男主角羅伯特·杜瓦爾《溫柔的憐憫》;最佳女主角雪莉·麥克琳《母女情深》。
目錄
關於奧斯卡金像獎
自第一屆以來,除1930年和1933年以外,奧斯卡金像獎都是每年舉行一次。規定每年3月左右對上一年度的影片和演職員進行評獎。評選和頒發獎由學院組織專門的管理委員會主持。一年一度的奧斯卡頒獎儀式始終是美國好萊塢的一個盛大節日。世界好多國家都通過電視台轉播大會盛況。
獎項分布
頒發的獎項有23個,其中除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之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等等。此外,還有給那些在 電影界做出巨大成績的老演員 和老電影工作者的"特別獎"和一定數量的補充獎。 直到1931年,有個新來的學院女秘書看到這尊銅像,驚呼使她想起了叔叔奧斯卡,一位記者立即把她的話報道出去。從此,人們便把這個人像稱為"奧斯卡"。奧斯卡金像獎也因此得名。
獎盃設計
奧斯卡金像由學院早期成員之一賽德里克-吉本斯設計。他在一次宴會上,在桌布上描繪出了金像的草圖,並最終由洛杉磯著名藝術家喬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於1929年5月16日頒發。每尊金像均為合金鑄成,再鍍以24K純金。金像高13.5英寸(約34.3厘米),重8.5磅(約3.8公斤),造型為一名手拄長劍的武士站在電影膠片盤上,片盤上的五條輪輻象徵着學院最初的五個部分:演員、導演、製作人、技師和劇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歐文斯公司鑄造。奧斯卡獎這個別稱從何而來已無法考證,最普遍的說法是學院圖書館館員、後任學院執行主管的瑪格麗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時
曾說這尊金像很像她的奧斯卡叔叔,於是記者和學院的成員們開始以這個名字稱呼它。1934年,華特·迪士尼在領獎時引用了這個名字,由此奧斯卡獎這一別稱日漸被人們所熟悉。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一直到1939年才開始正式使用這個名字。
頒獎會場
柯達劇院(Kodak Theatre)位於好萊塢大道 (Hollywood Blvd.)上,2001年11月9日啟用,是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的舉行地點,在2002年開始成為奧斯卡的永久頒獎地。
柯達劇院,可容納3,400名觀眾,設有全美國一個最大的舞台,有120呎寬,75呎深。舞台後的記者室可容納多達1,500名記者。劇院由柯達公司贊助7500萬美元建成,並獲此冠名權。
劇院現由洛杉磯市擁有,並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向市政府租用,以舉行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柯達劇院的入口擺放有柱裝飾,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奧斯卡金像獎得獎人的名字,亦預留位置予未來的得獎人。
在其他時間,柯達劇院則供舉辦演唱會等表演,及其他種類的頒獎禮。
頒獎嘉賓
頒發獎項 | 頒獎嘉賓 |
---|---|
最佳影片獎 | 弗蘭克·卡普拉 |
最佳導演獎 | 理查德·阿滕伯勒 |
最佳男主角獎 | 多莉·帕頓與西爾維斯特·史泰龍 |
最佳女主角獎 | 洛克·哈德森與麗莎·明尼利 |
最佳男配角獎 | 蒂莫西·赫頓與瑪麗·泰勒·摩爾 |
最佳女配角獎 | 黛恩·坎農與吉恩·哈克曼 |
編劇類獎 | 梅爾·吉布森與茜茜·斯派塞克 |
最佳攝影獎 | 安東尼·弗蘭西歐薩與喬安娜·帕庫拉 |
最佳藝術指導獎 | 羅傑·摩爾與簡·鮑威爾 |
最佳剪輯獎 | 羅伯特·懷斯 |
最佳服裝設計獎 | 湯米·特恩與崔姬 |
最佳音效剪輯獎 | 凱文·貝肯與達麗爾·漢娜 |
最佳原創歌曲獎 | 馬修·布羅德里克 |
最佳原創配樂獎 | 雷·博爾格與金·凱利 |
最佳改編配樂獎 | 詹妮弗·比爾斯與尼爾·戴蒙德 |
最佳音效獎 | 克里斯蒂·布林克利與邁克爾·基頓 |
最佳視覺效果獎 | 切奇與鍾組合 |
短片類獎項 | 簡·亞歷山大與邁克爾·凱恩 |
紀錄片類獎 | 霍莉·帕蘭斯與傑克·帕蘭斯 |
外語片獎 | 約翰·加文與傑克·瓦倫蒂 |
榮譽獎 | 傑基·庫珀與喬治·麥克法蘭 |
簡·赫爾索特人道精神獎 | 弗蘭克·辛納特拉 |
科技獎 | 瓊·柯琳斯與阿諾德·施瓦辛格 |
現場表演
麥克·戴維斯表演《憐情蜜意》插曲"Over You"
小薩米·戴維斯與麗莎·明尼利表演"There's No Business Like Show Business"
詹尼弗·霍利黛表演《燕特爾》插曲"The Way He Makes Me Feel"
唐娜·桑默表演《燕特爾》插曲"Papa, Can You Hear Me?"
艾琳·卡拉和國家舞蹈協會表演《閃電舞》插曲"Flashdance... What a Feeling"
赫伯·阿爾帕特、邁克爾·辛伯羅與拉妮·霍爾表演《閃電舞》插曲"Maniac"
獲獎及提名名單
獎項 | 獲獎人 / 獲獎影片 | 提名名單 |
---|---|---|
最佳影片 | 《母女情深》 | 《太空先鋒》艾文·溫克勒/羅伯特·恰托夫、《大寒》邁克爾·山姆伯格、《化妝師》彼得·葉茨、《溫柔的憐憫》Philip Hobel |
最佳男主角 | 羅伯特·杜瓦爾《溫柔的憐憫》 | 邁克爾·凱恩《凡夫俗女》、湯姆·康特奈《化妝師》、阿爾伯特·芬尼《化妝師》、湯姆·康蒂《魯本,魯本》 |
最佳女主角 | 雪莉·麥克琳《母女情深》 | 朱麗·沃特斯《凡夫俗女》、德博拉·溫格《母女情深》、簡·亞歷山大《證言》、梅麗爾·斯特里普《絲克伍事件》 |
最佳男配角 | 傑克·尼科爾森《母女情深》 | 約翰·利特高《母女情深》、山姆·夏普德《太空先鋒》、雷普·湯恩《十字小溪》、查爾斯·德恩《你逃我也逃》 |
最佳女配角 | 林達·亨特《生活危險的一年》 | 格倫·克洛斯《大寒》、雪兒《絲克伍事件》、艾米·歐文《燕特爾》、阿爾法·伍達德《十字小溪》 |
最佳導演 | 詹姆士·布魯克斯《母女情深》 | 英格瑪·伯格曼《芬妮與亞歷山大》、彼得·葉茨 《化妝師》、邁克·尼科爾斯《絲克伍事件》、布魯斯·貝爾斯福德《溫柔的憐憫》 |
最佳原創劇本 | 霍頓·富特《溫柔的憐憫》 | 《芬妮與亞歷山大》英格瑪·伯格曼、《戰爭遊戲》沃爾特·F·帕克斯/勞倫斯·拉斯科、《大寒》勞倫斯·卡斯丹/Barbara Benedek、《絲克伍事件》諾拉·艾芙隆/Alice Arlen |
最佳改編劇本 | 詹姆士·布魯克斯《母女情深》 | 《凡夫俗女》Willy Russell、《化妝師》羅納德·哈伍德、《魯本,魯本》Julius J. Epstein、《背叛者》哈羅德·品特 |
最佳攝影 | 斯文·尼克維斯特《芬妮與亞歷山大》(瑞典) | 《太空先鋒》凱萊布·德夏奈爾、《戰爭遊戲》威廉·弗蘭克、《西力傳》戈登·威利斯、《閃舞》Donald Peterman |
最佳剪輯 | 《太空先鋒》 | 《藍霹靂》弗蘭克·莫瑞斯/Edward M. Abrom、《母女情深》Richard Marks、《閃舞》Bud S. Smith/Walt Mulconery、《絲克伍事件》薩姆·奧斯廷 |
最佳藝術指導/道具布景 | 安娜·阿斯普《芬妮與亞歷山大》(瑞典) | 《母女情深》Harold Michelson/Polly Platt/Anthony Mondell/Tom Pedigo、《太空先鋒》Geoffrey Kirkland/Richard Lawrence/Jim Poynter/Peter R. Romero/George R. Nelson/W. Stewart Campbell、《星球大戰3:絕地歸來》Norman Reynolds/James L. Schoppe/Fred Hole/Michael Ford、《燕特爾》Tomkins/Roy Walker/Tessa Davies |
最佳服裝設計 | 馬立克·沃斯《芬妮與亞歷山大》 | 《西力傳》桑托·洛奎斯多、《十字小溪》Joe I. Tompkins、《馬丁·蓋爾歸來》Anne-Marie Marchand、《我心不停轉》William Ware Theiss |
最佳音響 | 馬克·伯傑,湯姆·斯科特等《合適的人選》 | 《母女情深》凱文·歐·康奈爾/Donald O. Mitchell/里克·克萊恩/James R. Alexander、《戰爭遊戲》Willie D. Burton/Michael J. Kohut/Aaron Rochin/Carlos Delarios、《狼蹤》David Parker/Alan Splet/Todd Boekelheide/蘭迪·湯姆、《星球大戰3:絕地歸來》本·貝爾特/Tony Dawe/Gary Summers/蘭迪·湯姆 |
最佳音效 | 傑伊.波凱爾海德《合適的人選》 | 《星球大戰3:絕地歸來》 本·貝爾特 |
最佳原創歌曲 | 吉奧吉奧·莫羅德,基思·福賽等《閃電舞蹈》 | 《閃舞》Michael Sembello/Dennis Matkosky、《溫柔的憐憫》Bobby Hart/Austin Roberts、《燕特爾》米切爾·萊格蘭德/Alan Bergman/Marilyn Bergman |
最佳原創配樂 | 比爾·康蒂《合適的人選》 | 《母女情深》米迦勒·戈爾、《星球大戰3:絕地歸來》約翰·威廉姆斯、《戰火下》傑瑞·高史密斯、《十字小溪》倫納德·羅森曼 |
最佳改編配樂 | 艾倫·伯格曼,米歇爾·萊格蘭德等《燕特兒》 | 《運轉乾坤》埃爾默·伯恩斯坦、《騙中騙2》拉羅·斯齊弗林 |
最佳動畫短片 | 《紐約的冰淇淋聖代》 | 《米老鼠與小氣財神歡渡聖誕夜》、《陽光之聲雨之音》 |
最佳真人短片 | 《男孩子與女孩子》 | 《Goodie-Two-Shoes》、《Overnight Sensation》 |
最佳紀錄短片 | 《5點15分的弗拉明戈舞》 | 《空間:保羅·魯道夫的建築》、《縫紉的女人》、《在核陰影中:孩子們能告訴我們什麼?》、《Ihr zent frei》 |
最佳紀錄長片 | 《他想讓我跳舞》 | 《第一次接觸》、《職業武器》、《黑暗的孩子》、《正觀紅色》 |
最佳外語片 | 《芬妮與亞歷山大》(瑞典) | 《一見鍾情》、《舞廳》、《卡門》、《人生是一場抗爭》 |
特別獎項
榮譽獎
授予哈爾·洽區、1983年瓊·赫肖爾特
人道主義獎
授予M.J.弗蘭科維奇
特別成就獎
1982年戈登·索耶獎授予約翰·弗雷恩博士
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金像獎座)
授予開發一種供放映機用的氙短弧放電燈的奧斯勒姆公司的克魯特·拉爾契博士
二等獎(獎章)
授予研製一種裝在攝影機上以控制反差的輔助光的賴特弗萊克斯國際公司的傑拉爾特·L·特賓
授予研製一種電影曬圖機用的高速、精密的改進型光閥的根納.P.邁克爾遜
三等獎(獎狀)
授予設計並製作一種電影攝影用的12000W的小型調光器的摩爾·理查遜公司的威廉.G.克羅卡格
授予研製一種連續、密封曬圖機用的BHP電子式調式器的查爾斯.L.沃特森等人
授予研製一種光學立體音的、四通道的再生系統的沃爾特拉·斯拉奧實驗室的傑克·卡特遜。
最佳影片
《母女情深》[2]是由美國派拉蒙影片公司1983年出品,詹姆斯·L·布魯克斯執導,雪莉·麥克雷恩、傑克·尼科爾森和戴博拉·瘟格主演的劇情片。該片講述了美國一個中等城市中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生活。片中年輕守寡的奧羅拉和獨女艾瑪以及退休宇航員加勒特文三人的婚姻、家庭故事。
劇情簡介
在美國得克薩斯州休斯頓市的一個富有家庭里,奧羅拉·格林韋與丈夫膝下只有一女,名叫愛瑪。奧羅拉對女兒自幼百般疼愛,誠恐女兒發生意外。影片一開始,鏡頭就表現奧羅拉匍匐在嬰兒床上熟睡的女兒身上,狂吻不止,以為她即將死去。這時,畫外音發出丈夫的聲音,要她別去打擾孩子。 然而,愛瑪的父親卻不幸過早地離開了人世,從此母女倆相依為命。專橫跋扈,剛扈自用的奧羅拉在丈夫死後,跑到女兒的房間和女兒一起睡,女兒也默默許願要好好照顧母親。 奧羅拉對女兒雖視如珍寶,但亦十分專制,女兒的一切,如言談舉止、修飾打扮、學習、玩耍都必須聽從她的旨意,稍有違忤,即暴跳如雷。女兒愛瑪的性格與母親截然不同,她表面雖很溫柔,但性格倔強,並有些嬌縱任性。她對母親也很愛戴,但並不百依百順,而有自己的見解,因此母女之間經常發生爭執。 十五年後,愛瑪長成為美麗熱情的女郎。她想擺脫母親的控制而獨立自主,尤其是在婚姻問題上,她根本不聽母親的勸阻而執意要嫁給一個沒有固定工作,沒有男子氣派的研究生弗萊普.霍頓。在結婚前夕,奧羅拉怒沖沖地對愛瑪說:"你嫁給他肯定會毀了你一生,因為你沒有什麼特殊本領去應付不幸的婚姻。"奧羅拉拒不參加婚禮以示反對。之後,愛瑪因丈夫的工作遷往他州,從此遠離了母親。 奧羅拉在當上祖母后,許多追求者登門求愛,絡繹不絕,包括她的一個隔壁鄰居,宇航員加勒特.希里德洛夫,也是當地的著名人物。但奧羅拉都嗤之以鼻,不屑一顧。 在愛瑪結婚隨丈夫遷往外地後,奧羅拉因生活孤獨、精神苦悶,不禁對過去追求過她的那個已經退休的宇航員加勒特產生興趣,答應了他時隔幾年的約會邀請。加勒特原是個放蕩不羈一花花公子,在奧羅拉的挑逗之下,隔鄰而居15年不相往來的兩個孤獨老人終於一拍即合。垂暮之年的奧羅拉竟又燃起了青春熱情,也意識到這份感情對她有巨大破壞力。 她的性格也隨着歲月流逝,年事日增而能自制,不再傲慢自大,對女兒亦益加眷戀。愛瑪婚後連續生了3個孩子,操持家務,但丈夫萊普一個人當教師的微薄工資難以負擔家庭經濟生活,因此生活困難、精神苦悶,她與一個銀行職員發生了感情,並得到他的資助。丈夫的少回家,讓愛瑪認為他對妻兒不關心,在外朝三暮四地玩弄女性。愛瑪因為搬家和經濟問題常常和丈夫爭吵,她和大兒子湯米的關係也開始變糟,同時發現她丈夫和女學生的曖昧關係,愛瑪跑回德克薩斯州見母親奧羅拉,期間丈夫搬家得到了系主任的工作,她與銀行職員依舊保持着關係,但也發現和丈夫有曖昧關係的女學生也在新學校,就在此時,她發現自己患上了重病。 奧羅拉發現自己愛上了加勒特,但是卻拒絕了他的求愛,她再次陷入孤獨。得知女兒重病的小心奧羅拉痛苦萬分,但是在女兒面前始終一副不滿的神情,她與女婿的關係依舊在抗爭。愛瑪死前的一刻深情地望向丈夫弗萊普。奧羅拉在女兒死後和弗萊普最終互相擁抱原諒了對方。最終,奧羅拉和加勒特、以及愛瑪的丈夫一起照顧愛瑪的三個孩子。
角色介紹
奧羅拉 演員 雪莉·麥克雷恩 奧羅拉·格林韋,與丈夫膝下有一女愛瑪,對女兒雖視如珍寶,但亦十分專制,女兒的一切,如言談舉止、修飾打扮、學習、玩耍都必須聽從她的旨意,稍有違忤,即暴跳如雷。
艾瑪 演員 德博拉·溫格 奧羅拉·格林韋的獨生女兒,有一個專制的媽媽讓她有時無法呼吸,所以變得叛逆。最終病死。
加勒特 演員 傑克·尼科爾森 退休宇航員,追求奧羅拉。奧羅拉的女兒死後和奧羅拉及愛瑪的丈夫一起照顧愛瑪的三個孩子。
弗萊普 演員 丹尼·德維托 艾瑪的丈夫,奧羅拉的女婿,在自己的妻子艾瑪去世後,與其丈母娘奧羅拉和加勒特照顧他和艾瑪的三個孩子。
幕後花絮
穿幫鏡頭
連貫性:在Aurora從醫院回來看望之後,她的裙子變化了。當她走進旅館的前台時,她穿着裙子。稍後她走進長廊快到游泳池區域的時候,遇到Tommy和Teddy威脅要把她的裙子弄濕,她穿着另一條裙子。 地理錯誤:當汽車開進德州的時候,背景中可以看到「Miller & Paine」的大房子,這家商店並不存在在德州(事實上是在內布拉斯加州的林肯,電影拍攝的場地)。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小說中並沒有Garrett Breedlove這個人物,這是編導James L. Brooks在寫作過程中就把Burt Reynolds醞釀在腦海中的。Reynolds很喜歡這個劇本,但當時已經答應主演王牌賽手Stroker Ace (1983). 劇本一共寫了十一稿。保留了原著語言風趣的特點,但奧羅拉的情人從原先的一位退役將軍改為退休的宇航員,從而使主人公的形象襯托得更加豐滿。=
獲獎記錄
獎項類別 獎項名稱
奧斯卡獎 最佳影片獎
奧斯卡獎 最佳導演獎
奧斯卡獎 最佳女主角獎
奧斯卡獎 最佳男配角獎
奧斯卡獎 最佳改編劇本獎
金球獎 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獎
金球獎 劇情類影片最佳女主角獎
金球獎 電影類最佳男配角獎
評價編輯
《母女情深》被認為是20世紀80年代最感人肺腑的影片之一。 (搜狐網評) 《母女情深》從情節與場面來看是沒有什麼顯眼的地方。原著中並沒什麼離奇情節和豪華場面,敘述的只是日常瑣事。但編導以璞返真,善於挖掘情意,通過一對母女之間誤解、衝突和親情的描寫,真實地反映出當前美國家庭中人與人的關係。加之拍攝得頗有生活真實感,今人感到親切,所以上映以來博得了一致好評。它與《克萊默夫婦》、《普通人》是屬於同一類的影片。因此,它所擁有的觀眾也是屬於同一類型的。而且影片中的人物也和《克萊默夫婦》、《普通人》一樣,並不帶有社會性,可他們的經歷和感情關係卻反映了現實生活。因為,影片涉及的問題都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所以,使觀眾看到親切可信。 (E時代評) 影片似乎沒有將焦點一再對準母女之愛,也把不少鏡頭給了夫妻之愛、情人之愛、祖孫之愛。然而,這卻不影響母女之愛成為該影片的主線。從艾瑪出生到離世,影片用慢悠悠的步調敘述了艾瑪早早收場卻不失完整的一生。我們仿佛在影片敘述的慢慢歲月中發現,無論存在怎樣的隔閡,無論歲月如何流逝,母女之間的那份愛都完整存於心間,只增不減。此外,影片的幽默風格也是該片的一大亮點。 (光明網評)
最佳男主角
簡介
羅伯特·杜瓦爾 1931年01月05日 美國加州聖地亞哥 美國
羅伯特·杜瓦爾(Robert Duvall),1931年1月5日出生於加州聖地亞哥,美國演員、導演、編劇。
杜瓦爾曾在普林斯匹亞學院主修戲劇,1953年畢業後曾參戰,兩年後退伍返美,並在鄰居劇場演舞台劇。
羅伯特·杜瓦爾是南北戰爭時期聯盟軍總司令羅伯特·愛德華·李的後裔,他本人是美國共和黨支持者。
演藝經歷
羅伯特·杜瓦爾出生在加州的聖地亞哥,父親是海軍軍官。杜瓦爾在普林斯匹亞學院主修戲劇,1953年畢業後曾參戰,兩年後退伍返美。回國後,杜瓦爾紐約的戲劇學校接受嚴格的訓練,並在鄰居劇場演舞台劇。在那裡,他與達斯汀·霍夫曼共住一間公寓。在此期間,他參加了霍頓·福特一部名叫《夜驚魂》的演出,並被福特看中,推薦其出演1962年著名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
杜瓦爾在紐約舞台上的演出慢慢為自己贏得了關注,並在電視界嶄露頭角,1966年,他與馬龍·白蘭度一起出演《凱德警長》,並與詹姆斯·凱恩合作在《太空登月記》和《雨族》兩部片子中塑造形象。 從1969年到1972年,杜瓦爾在包括喬治·盧卡斯的《未來世界》中扮演過角色。
1972年在《教父》中飾演養子,這是他事業的轉折點,這個角色為他贏得了第一次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從此以後,杜瓦爾以《教父》中這個角色的形象,出演了多部影片,其中包括《教父2》,《殺手精英》,《電視台風雲》等。在這五六部電影中,他大部分的角色都是配角,偶爾作為主角出現。
1979年,杜瓦爾在《現代啟示錄》中的表現確立了他實力型演員的地位,並以此入圍最佳男主角。
隨後,杜瓦爾在同年的影片《霹靂上校》中再獲提名,並於1982年以《溫柔的慈悲》奪得影帝,最終完成了從配角向主角的過渡。?但也就是從那時起,他的事業進入低潮期,沒有出現在1990年的《教父3》里。在電影低潮期這段時間裡,杜瓦爾轉向小屏幕發展,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獲得三次艾美獎提名和一次金球獎提名。
1997年,杜瓦爾再度出山,以獨立製作的影片《傳教士》入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更重要的是,這部影片將杜瓦爾再次拉回到一線影星的行列,並在1998年以《禁止的真相》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
羅伯特·杜瓦爾是美國著名的性格巨星,他的本色表演及與眾多明星的對手戲,給觀眾留下過深刻的印象。 2015年,第26屆棕櫚泉國際電影節頒獎,羅伯特·杜瓦爾因在《法官》中的出色表演獲得偶像大獎 。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2015 第87屆 最佳男配角 法官老爹 (提名)
▪ 1999 第71屆 最佳男配角 禁止的真相 (提名)
▪ 1998 第70屆 最佳男主角 傳教士 (提名)
▪ 1984 第56屆 最佳男主角 溫柔的憐憫 (獲獎)
▪ 1981 第53屆 最佳男主角 霹靂上校 (提名)
▪ 1980 第52屆 最佳男配角 現代啟示錄 (提名)
▪ 1973 第45屆 最佳男配角 教父 (提名)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1985 第42屆 最佳男演員 燈船 (獲獎)
▪ 1981 第38屆 金獅獎 真正的懺悔 (提名)
▪ 1981 第38屆 最佳男演員 真正的懺悔 (獲獎)
艾美獎
▪ 2007 第59屆 迷你劇/電視電影類-最佳迷你劇 義薄情天 (獲獎)
▪ 2007 第59屆 迷你劇/電視電影類-迷你劇/電視電影最佳男主角 義薄情天 (獲獎)
▪ 1997 第49屆 迷你劇/電視電影類-迷你劇/電視電影最佳男主角 The Man Who Captured Eichmann (提名)
▪ 1993 第45屆 迷你劇/電視電影類-迷你劇/電視電影最佳男主角 斯大林 (提名)
▪ 1989 第39屆 迷你劇/電視電影類-迷你劇/電視電影最佳男主角 寂寞之鴿 (提名)
金球獎
▪ 2015 第72屆 電影類-最佳男配角 法官老爹 (提名)
▪ 2007 第64屆 電視類-迷你劇/電視電影最佳男主角 義薄情天 (提名)
▪ 1999 第56屆 電影類-最佳男配角 禁止的真相 (提名)
▪ 1993 第50屆 電視類-迷你劇/電視電影最佳男主角 斯大林 (獲獎)
▪ 1990 第47屆 電視類-迷你劇/電視電影最佳男主角 寂寞之鴿 (獲獎)
▪ 1984 第41屆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溫柔的憐憫 (獲獎)
▪ 1980 第37屆 電影類-最佳男配角 現代啟示錄 (獲獎)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1980 第33屆 電影獎-最佳男配角 現代啟示錄 (獲獎)
▪ 1978 第31屆 電影獎-最佳男配角 電視台風雲 (提名)
▪ 1973 第26屆 電影獎-最佳男配角 教父 (提名)
1965年:憑藉百老匯劇《A View from the Bridge》獲Obie獎
2010年當地時間1月5日,性格演員羅伯特·杜瓦爾在好萊塢魯曼中國大劇院的名人大道上留下了自己的手足印,為這條綴滿響亮大名 的星光之路再添一筆。現場羅伯特·杜瓦爾雙膝跪地難掩興奮之情,妻子Luciana Pedraza與好友比利·鮑伯·松頓、[[安迪·加 西亞]]與詹姆斯·凱恩都到現場支持羅伯特,這是對他近半個世紀電影藝術實踐的表彰。
杜瓦爾1972年在《教父》中與馬龍·白蘭度和詹姆斯·凱恩聯袂出鏡,獲得好評。1979年,他參演了科波拉執導的另一部影片《現代啟示錄》,奠定了他在好萊塢的地位。中國劇院坐落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於1927年落成,迄今劇院前的水泥地上留有170多位世界著名電影人的手印和腳印,以此表彰他們對電影事業的貢獻。
精彩視頻
1、羅伯特杜瓦爾出演《自己的葬禮》 100802 全球資訊
2、盧卡斯·布萊克 羅伯特·杜瓦爾主演《烏托邦7日》預告片
最佳女主角
雪莉·麥克琳[3](Shirley Maclaine);出生:1934-;主要成就第五十六屆奧斯卡最佳女演。 好萊塢一代影人沃倫·比蒂的姐姐,一頭紅卷頭,她小時候學過芭蕾,可她真正的志向卻是打球。60年代,她因主演《色公寓》和《花街女神》兩次獲得奧斯卡提名,此外,她還拍過一部講中國婦女的記錄片《半邊天》。1983年,她終於因為《母女情深》當上了奧斯卡影后。除了當一流演員和關注貧窮國家婦女之外,她多餘的精力全部放在了狂熱地研究宗教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