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殺死一隻知更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殺死一隻知更鳥(To Kill a Mockingbird)

小說講述年輕人湯姆,被誣告犯強姦罪後,只是因為是黑人,辯護律師阿蒂克斯·芬奇儘管握有湯姆不是強姦犯的證據,都無法阻止湯姆有罪的結論。

此一妄加之罪,導致湯姆死於亂槍之下。雖然故事題材涉及種族不平等與強暴等嚴肅議題,其文風仍溫暖風趣。[1]

作者簡介

哈珀•李 Harper Lee (1926年4月28日—2016年2月19日)出生於阿拉巴馬州文羅維爾,美國女作家。

1960年,出版《殺死一隻知更鳥》的小說,而榮獲當年度普立茲獎。

2007年,美國總統授於自由勛章。

2016年2月19日,哈珀·李(Harper Lee)在家鄉阿拉巴馬州門羅維爾逝世,享壽89歲。[2]

哈珀·李的家人在一份聲明中稱,李是在睡夢中離世的,生前一直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她的離去是意料之外的,之後將會擇期進行私人葬禮和悼念儀式。

哈珀·李的代表作是《殺死一隻知更鳥》,描繪美國大蕭條時期南方種族歧視問題,被翻譯成外媒報導稱,截至去年,《殺死一隻知更鳥》全球銷量超過4000萬冊。

小說大綱

故事的開始,講述了芬鵸家族的祖先,康沃爾衛理公會的西門·芬鵸,為了逃脫英格蘭的宗教迫害,定居在阿拉巴馬、致富、並違背教義買了奴隸的故事。 [3]

小說的主要部分發生在三年大蕭條期間阿拉巴馬州一個虛構舊鎮梅岡鎮。六歲的思葛與大她四歲的兄長傑姆·芬鵸和喪妻的父親、中年律師亞惕一起生活。

一年,男孩迪爾來到梅岡鎮找他的姨媽過暑假,傑姆和思葛與他成為朋友。三個孩子被他們的隱居鄰居所深深吸引,那個隱蔽人士叫做亞瑟·「阿布」·芮德,令人生畏。梅岡鎮的人們不願談及阿布,在許多年後也沒有人見過他。孩子們則利用謠言編造了各種故事,推測背後隱藏的玄機,並設計一個計劃引他出門。在之後的兩個暑假中,三個孩子發現,有人屢次在芮德家外的樹上留給他們小禮物。有時,阿布會向孩子們示好,但從未親自出現過。[4]

亞惕被法院指定為湯姆·魯賓森(Tom Robinson)辯護,後者是一位黑人,他被控強姦一位白人少女梅薏拉·艾薇(Mayella Ewell)。雖然許多梅岡鎮人表示反對,但亞惕同意為湯姆辯護,有的孩子因亞惕而嘲笑傑姆和思葛,稱他們的父親是「愛黑鬼的傢伙」。思葛甚至被挑釁為她父親的榮譽而打架,而父親告訴她別這麼做。亞惕面對一群想要將湯姆處以私刑的人,由於思葛、傑姆和迪爾的突然出現,使得暴徒們不得不被迫從亞惕與湯姆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因此倍感羞愧,四散離去,危機化解。

因為亞惕不想讓孩子們出席湯姆·魯賓森的審判,思葛、傑姆和迪爾只能從有色人種觀禮台上悄悄旁聽。亞惕透過證詞指出原告梅薏拉和她嗜酒的父親鮑伯·艾薇撒謊,是梅薏拉主動誘惑湯姆,而她父親為此對她大打出手。雖然湯姆的無辜顯而易見,但陪審團依然判他有罪。

當絕望的湯姆越獄被殺時,傑姆與亞惕對司法公正的信念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雖然鮑伯·艾薇勝訴,但他的名聲掃地,他氣急敗壞的誓言報復。鮑伯當街淬了亞惕的臉,並試圖闖入審判法官的家和騷擾湯姆·魯賓森的遺孀。

最後,一天晚上,當傑姆和思葛從學校的萬聖節盛會回家的時候,鮑伯突然對他們痛下毒手。傑姆的胳膊在打鬥中折斷,但在混亂中,一位陌生人出手救了孩子們,這位神秘人將傑姆扛回家,思葛認出他就是亞瑟·「阿布」·芮德。梅岡鎮的警長來到並發現鮑伯·艾薇死於纏鬥。警長與亞惕進行辯論,試圖確認傑姆和鮑伯倆人誰該負責。亞惕最終接受了警長的觀點:艾薇摔到了自己的刀上。阿布請思葛送他回家,在道別之後,他再度消失,思葛之後再也沒見過他。站在芮德的門外,思葛為他們無法償還之前的禮物而深表遺憾。[5]

創作背景

作者背景

1931年,在哈珀•李5歲時,9名年輕的黑人被指控在亞拉巴馬州的斯科茨博羅附近,強奸了兩名白人婦女。經過一系列漫長的、大肆宣傳又常常令人痛苦的審訊之後,9名嫌犯中的4人被判長期監禁。許多優秀的律師和美國市民都把這個判決看成是錯誤的。是種族偏見造成的惡果。人們還懷疑,指控黑人青年的兩名白人婦女在撒謊,而且在一次次申訴中,兩人的說法變得更令人生疑。這個案件被稱為斯科茨博羅案件,該書以此藍本創作而成的。

成書過程

《殺死一隻知更鳥》的大部分早期寫作經歷被哈珀·李最初的文稿代理人安妮·勞裡·威廉姆斯莫里斯·克雷恩寫入論文中,現在存檔於哥倫比亞大學。

這些論文表明,哈珀·李最先寫了《設立守望者》,然後被出版商要求重寫成了《殺死一隻知更鳥》。哈珀·李在1957年1月份給代理人看了《設立守望者》的前49頁。2月,她提交了完整的草稿。當年夏天,手稿被提交給出版商。10月,JBLippincottandCompany出版社花1000美元買下出版權。

然而哈珀·李的編輯讓她重寫整個故事,並把情節設置在20年以前,也就是斯科特的童年。修改工作用了兩年時間。

威廉姆斯用來跟蹤作者作品的便條卡片系統顯示,當時威廉姆斯看了《設立守望者》的初稿。她沒有為兩本書創建兩張卡片,而是一張,跟蹤了從《設立守望者》到《殺死一隻知更鳥》的改進演變過程。在卡片頂部,原來的標題「設立守望者」被劃去,改成了「殺死一隻知更鳥」。

1959年,當修改後的小說通過出版社審核之後,哈珀·李給威廉姆斯寫了一封信表達自己卸下重任的心情,「真不希望你讀到它,發現兩年的修改之後還只有失望。」次年,《殺死一隻知更鳥》出版。

小說主題

地方主義

當小說問世後,評論家們注意到小說分為兩個部分,並質疑哈珀·李是否有能力將兩者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小說的第一部分是有關孩子們對亞瑟·阿布·芮德的好奇,以及對周邊地區感到安全與舒適的故事。

評論家們對思葛與傑姆觀察他們古怪的鄰居倍感入迷。一位作者對李在敘述梅岡鎮的人或事上細緻入微的描述印象深刻,以至於他將小說歸類為南方浪漫地方主義。這種情感突出表現為哈珀·李通過南方種姓制度來解釋孩子們的所有行為。思葛的姨姨亞歷山德拉將梅岡鎮人的優缺點歸結與族譜(家族有賭博、需求的習俗),而敘述者則將事件與角色都建立在細緻入微芬鵸家族歷史和梅岡鎮歷史的基礎上。

地方主義的主題在如下例子得到了更加突出地反映:很明顯梅薏拉·艾薇無力承認自己占了湯姆·魯賓森便宜,思葛對「好人」的定義是好心腸,並盡力而為的人。南方的傳統與禁忌似乎比人物特徵更加對劇情有推動作用。

種族歧視

對於小說的第二部分,哈丁·勒梅(Harding LeMay)認為「有教養的白種南方人這樣對待黑人真是腐蝕靈魂般的羞恥啊。」[6]

小說出版當年,許多評論家認為《梅岡城故事》是關於種族關係的小說。克勞迪亞·達斯特·詹森稱「有理由」認為阿拉巴馬州的兩起種族事件影響了故事創作:羅莎·帕克斯在公交車上拒絕向白人讓座,導致1955年聯合抵制蒙哥馬利公車運動;當奧瑟琳·露西波莉·梅爾斯被阿拉巴馬大學錄取後,引發了1956年動亂(波莉·梅爾斯最終放棄,奧瑟琳·露西則被開除,但與1980年得到恢復)。

就歷史而言,另兩位學者稱:「在南北戰爭和重建後最為重要與動盪的時期,《梅岡城故事》問世了。毫無疑問,雖然故事背景是二十世紀30年代中期,但小說仍然從50年代角度出發,喊出了變革時期的衝突、緊張和恐懼。」

學者派屈克·朱拉認為埃米特·蒂爾湯姆·魯賓森的原型之一,並將其與虛構湯姆所受的不公進行了對比。朱拉注意到黑人強姦是一個標誌,是對「神秘、脆弱、神聖的南方女性」的一種傷害。

在當時,任何黑人男性對白人婦女的性接觸都會被起訴,並判處死刑。湯姆·魯賓森的案件陪審團是窮苦的白人農民,雖然絕大多數證據證明前者無罪,但陪審團依然做出有罪的判決,並得到了受過教育的、相對溫和的白人市民的支持。不但如此,《梅岡城故事》中的黑人是殘疾的,不但導致他難以實施犯罪,也象徵了他在其它方面的限制。

羅斯林·西格爾將湯姆·魯賓森歸入了南方白人作者筆下常出現的黑人形象:「愚蠢、可悲、無助、依賴白人的善待,而不是靠自己的智力求存。」雖然湯姆逃過了私刑,但他在越獄時受到了更大的打擊,被射了十七槍。

人物介紹

瓊·路易絲·斯各特·芬奇

故事的敘述者和主人公。她和父親阿迪克斯、哥哥傑姆,還有黑人廚師卡爾普尼亞一起,住在梅崗鎮。她很聰明,按照她所生活的時代和地方的標準來衡量,她是個頑皮的小姑娘。她性格中雖然有好鬥的一面。但她內心相信,小鎮的居民是善良的。隨著故事的發展,在湯姆·魯濱遜受審期間出現的仇恨和偏見,對她的信心是一個考驗。最終,斯各特能以更成熟的視角欣賞人類的善良,而又不忽視人類的罪惡。

阿迪克斯·芬奇

斯各特和傑姆的父親,梅崗鎮的律師。他出身於當地的世家,妻子已經去世。他有著冷峻的幽默感,並把強烈的道德正義感不斷地灌輸給自己的孩子。梅崗鎮中,雖然致力於爭取種族平等的居民並不多,但他是其中的一個。在黑人湯姆·魯濱遜被指控強姦一名白人婦女後,他同意為其辯護,因此,使自己和家庭成為白人居民發洩憤怒的對象。他具有堅定的信念,足智多謀,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分享他人的感情,因此,在小說中,他擔負著道義中堅的作用。

傑里米·阿迪克斯·傑姆·芬奇

斯各特的哥哥。故事開始時,他一直是和妹妹玩耍的夥伴。傑姆是個典型的美國男孩:面對挑戰從不退縮,幻想能加入校橄欖球隊。他比斯各特年長4歲。雖然他逐漸不再和妹妹一起玩耍.但在整部小說中.他一直是她的保護者和親密的朋友。傑姆在小說中漸漸成長為青少年,他從湯姆·魯濱遜審判案中。看到了罪惡和不公正。他的信念也因此發生了極大的動搖。

阿瑟·布·雷德利

一名足不出戶的隱士。傑姆、斯各特和迪爾都對他充滿了想像。他為傑姆和斯各特留下一些小禮物,並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救出了孩子們。他是善良的象徵.但他的善良最初卻被令人毛骨悚然的氣氛籠罩著。布曾經是個聰明的孩子,但他的感情受到父親無情的傷害。

鮑勃·尤厄爾

一個醉鬼。在梅崗鎮,他一直失業,他的家屬於最貧困之列。他明知不對,卻仍然誣告湯姆·魯濱遜強姦他女兒。他代表著美國南方黑暗的一面:無知、貧困、邋遢、內心充滿了種族偏見和仇恨。

查爾斯·貝克·迪爾·哈里斯

傑姆和斯各特在夏天的朋友和鄰居。迪爾是一個信心十足、想像力活躍的小男孩。他對布·雷德利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在全書中,他代表著童年天真的一面。

人物關係如下

主人公:斯庫特,瓊·路易絲

傑姆:斯庫特的哥哥,全稱:傑里米·阿蒂克斯·芬奇

阿蒂克斯·芬奇:律師,斯庫特和傑姆的父親

傑克·芬奇:阿蒂克斯的弟弟,做窗口花壇生意

約翰·黑爾·芬奇:阿蒂克斯的弟弟,醫生

亞力山德拉:阿蒂克斯的妹妹

西蒙·芬奇:江湖郎中

韋爾科姆·芬奇:西蒙的獨子

哈弗·福特兄弟:

卡波妮:斯庫特家的黑人女傭

杜博斯太太:

阿瑟·拉德利:怪人

內森·拉德利:怪人的哥哥

迪兒:斯庫特和傑姆的朋友,全稱:查爾斯·貝克·哈里斯

雷切爾·哈弗斯特小姐:迪兒的姨媽

沃爾特·坎寧安:

康納:治安員

斯蒂芬妮·克勞福德小姐:斯庫特家的鄰居

雷諾茲:醫生

卡羅琳·費希爾小姐:小學老師

莫迪·阿特金森小姐:斯庫特家的鄰居

弗蘭克·比福德:醫生,莫迪的父親

小查克:一年級學生,斯庫特的同學

伯里斯·尤厄爾:一年級學生,斯庫特的同學

塞西爾·雅各布斯:學生

埃弗里先生:

歐拉·梅:梅科姆縣的總接線員

湯姆·魯濱遜:黑人

艾克·芬奇:斯庫特的叔公公,南方聯盟軍老兵

亨利:亞歷山德拉姑姑的兒子

弗蘭西斯:亨利的兒子

吉米:斯庫特的姑父

赫克·泰特:警長

澤布:卡波妮的兒子,垃圾清理工

賽克斯:黑人牧師

安德伍德:經營《梅科姆論壇》雜誌

多爾夫斯·雷蒙德:酒鬼

吉爾默:控方律師

鮑伯·尤厄爾:

馬耶拉·尤厄爾:受害者,白人女性

羅伯特·尤厄爾:馬耶拉的父親 [7]

經典語錄

勇敢是,當你還未開始就已知道自己會輸,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無論如何都要把它堅持到底。

你不可能真正了解誰,除非你進入他的鞋子,陪他走上一段。

去掉那些形容詞剩下的就是真實了

有一種東西不能遵循從眾原則,那就是人的良心。

道理很簡單,不能因為我們在此之前已經失敗了一百年,就認為我們沒有理由去爭取勝利。

我說很喜歡,其實是謊話,可是人在某種情況下不得不撒謊,而在無能為力的情況下老得撒謊。

永遠都不要從別人的口中去認識一個人,不要相信流言蜚語。[8]

出版後的迴響

雖然編輯警告稱故事的銷路可能不好,但小說依然迅速走紅,而哈珀·李也隨之成名。

小說一版再版,被每月之書俱樂部收錄,並被轉載在《讀者文摘》合訂版上。

小說起初收穫的評價有好有壞。

《紐約客》評論其為「嫻熟的、直白的、天才的」。

《大西洋月刊》將其列為「愉快的、容易的讀物」,但認為「六歲大的女孩兒能寫得像個受過良好教育的成年人」——不太可能。[9]

《時代周刊》1960年評論認為小說「就一位小姑娘和南方生活教育了讀者許多驚人的實用真理」,並稱思葛·芬鵸是「在作家卡森·麥卡勒斯筆下的法蘭基(Frankie,小說《婚禮的成員》的主角)結婚後最受人注目的孩子了。」

《芝加哥周日》注意到小說對事件敘述態度的公正,寫道「這不可能是一部社會學小說。它沒有什麼因果……《梅岡城故事》是一部國家級的當代名著。

並非所有評論都是正面的。有的評論稱小說譏諷了南方窮苦的白人,使用了形象單一的黑人,格蘭維爾·希克斯給出的評語是「聳人聽聞、嬌柔做作」。

當小說剛發阿布時,南方作家弗蘭納里·奧康納論道「我認為作為小孩書,它沒問題。但所有購書的人不知道他們在讀小孩書。得有人告訴它是什麼。」

小說出版一年後,被翻譯成10種語言 。

如今,小說已經被翻譯為40多種語言。《梅岡城故事》從未停止印刷,並成為學校的必讀。

1991年,每月之書俱樂部和國會圖書館中心的調查顯示《梅岡城故事》在「最常被引述」的圖書榜上僅次於《聖經》。

2008年,調查顯示小說在美國9-12年級的閱讀頻率最高。

2010年,小說在出版50周年時受到了盛讚,這也反應了它的影響力。

《芝加哥論壇報》的艾瑞克·佐恩(Eric Zorn)讚揚李的「語言豐富」,但中心教訓是「勇氣不總是華麗、不總是充分、但卻總是時尚的。」

簡·蘇里文在《雪梨晨鋒報》上對此表示認同,稱小說「依然能喚起新鮮的、可畏的義憤」,因它探究了道德,一個最近剛過時的話題。

芝馬曼達·恩戈齊·阿迪奇在《衛報》上寫道哈珀·李,一位罕見的美國作家,「用激進的墨水書寫,種族主義及其基礎被毫無保留地被質疑了」,並將其與威廉·福克納做了對比,後者認為種族主義是必然的。

文學評論家羅斯瑪麗·戈林在蘇格蘭的《先驅報》上將哈珀·李與簡·奧斯丁做了對比,稱小說主題的中心是「道德是否值得捍衛,甚至是冒著被辱罵的危險」被優雅地探討了。[67]

阿拉巴馬當地人艾倫·巴拉尖銳地批評了李,他在《華爾街日報》上刊文稱亞惕是「儲藏室里的實用主義諷刺詩」,小說反應了阿拉巴馬歷史的「糖衣之謎」。

巴拉寫道「是時候揭穿《梅岡城故事》是什麼位列美國名著的永恆經典了。這種無情的自由人文主義沒幾天了……」

湯瑪斯·馬倫在《紐約客》上諷刺亞惕的拘謹和自以為是的態度,稱思葛是「一個高度虛構的玩偶」,她的言行不可能。雖然承認小說的確影響深遠,馬倫咒詛李的敘述「極度不穩定」,直到在法庭上才傳授道德教誨,並稱小說在案件結束後「才開始珍惜自己的好處」。

作為對小說的辯護,埃金·阿基亞(Akin Ajayi)稱正義「時常錯綜複雜,但總是建立在平等和公正的基礎之上。」阿基亞稱小說迫使讀者思考種族、階級、社會問題,雖然故事自己沒有作答。

改編電影

該片曾被改編為怪屋疑雲於1962年上映的一部獲獎電影,由勞勃·木雷根執導,葛雷哥萊·畢克飾演亞惕·芬鵸,阿布羅克·彼德斯飾演他的被辯護人湯姆·魯賓森。

這部電影也是演員勞勃·杜瓦的首次上鏡。該片的製片人艾倫·帕庫拉回憶道,環球影業的高層曾經質疑電影的劇本,「他們問,『你們打算在這部片中講些什麼故事?』我反問,『你們有讀過這本書嗎?』他們回答『有』,我接著說『那就是這部片要講的』」。

第35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該片榮獲最佳男主角獎(格里高利·派克)、最佳藝術執導獎和最佳改編劇本獎(霍頓·福特)三項大獎,並入圍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最佳攝影獎、最佳女配角獎和最佳原創音樂獎五項獎項。

該片也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認可為「文化上非常重要」的一部電影,並在1995年被選入國家電影目錄保存。

2004年,美國電影學會(AFI)評選「AFI百年百大英雄與反派」,由葛雷哥萊·畢克飾演的亞惕·芬鵸作為一名普通的律師成為最偉大英雄,力壓詹姆士·龐德印第安那·瓊斯

登上百老匯舞台

2018年11月,於紐約百老匯舒伯特劇院(Shubert Theatre)預演。

在過去的55年裡,《殺死一隻知更鳥》幾乎攬獲了你能想像到的所有的榮譽:它奪得了普利策小說獎,經小說改編的電影也包攬了第25屆奧斯卡三項大獎。迄今為止,這本書出版了5000多萬冊,並成為了一部經久不衰的道德寓言。

現在,它首次經過改編,登上了百老彙的舞台,這是文學史上又一座里程碑。[10]

視頻

【看電影了沒】這樣的家庭,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殺死一隻知更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