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脂溢性角化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脂溢性角化病(SK)又稱為老年疣、老年斑、基底細胞乳頭瘤,是一種臨床最常見的良性皮膚腫瘤,好發於中老年人,是因為角質形成細胞增生所致的表皮良性增生。SK好發於面頭部、背部及手背等部位。

病因

日光照射可能與SK的發生相關。

流行病學

有報道稱SK具有明顯的家族傾向,並推測本病可能是一種具有不完全外顯率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儘管本病臨床常見,但是鮮有對於其發病率、性別或種族傾向及地區分布的統計報道。本病在白種人群中更常見,男女發病率相同。本病少見於40歲以下人群。

臨床表現

本病大多發生於40歲以後,好發於頭皮、面部、軀幹、上肢手背等部位,但不累及掌、跖。開始為淡褐色斑疹或扁平丘疹,表面光滑或略呈乳頭瘤狀,隨年齡而增大,數目增多,直徑1mm~1cm,或數厘米,境界清楚,表面呈乳頭瘤樣,表面有油膩性痂,痂容易刮除。有些損害色素沉着可非常顯著,呈深棕色或黑色,陳舊性損害的顏色變異很大,可呈正常皮色、淡褐色、暗褐色或黑色。本病可以單發,但通常多發,多無自覺症狀,偶有癢感。皮損發展緩慢,極少惡變。臨床上有幾種特殊類型:

1.刺激性脂溢性角化病

發生於皮質溢出部位或摩擦部位,皮損可因被刺激而發生炎症,基底變紅,表面呈不規則增生。

2發疹性脂溢性角化病.

短期內突然發生並迅速增多。應注意是否有並發內臟腫瘤。

3.灰泥角化病

主要發生於老年人,好發於下肢,皮損為多發角化性丘疹,容易被剝去,不出血。 [1]

組織病理

基本特點為向外生長,角化過度,棘層肥厚,呈乳頭瘤樣增生,有假性角囊腫。有的損害,在增生的角質形成細胞中有多數黑色顆粒。

鑑別診斷

有些早期損害似扁平疣;發生露出部位的損害易與日光性角化病想混淆;色素很深的損害需要與黑素細胞痣鑑別;發生炎症或受刺激的損害可類似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或惡性黑素瘤,可做組織病理檢查來鑑別。 [2]

治療

本病一般不需要治療。對診斷不明確的病例,應取皮損做組織病理檢查。由於美容原因需要治療時,可採用二氧化碳激光、液氮冷凍、鉺激光、刮術或手術切除。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