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芎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芎窮[中藥材]

芎窮,亦名為山鞠窮,芎藭,香果,胡藭, 。傘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莖。根辛、溫、無毒。多種功效,是絕佳的中藥品種。

【別 稱】: 山鞠窮、芎藭、香果、胡藭、馬銜、芎藭、雀腦芎、京芎、貫芎、撫芎、台芎、西芎。

【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或Ligusticum wallichii Franch.)的乾燥根莖。夏季當莖上的節盤顯着突出,並略帶紫色時採挖,除去泥沙,曬後炕干,再去鬚根。[1]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40-70cm。全株有濃烈香氣。根莖呈不規則的結節狀拳形團塊,下端有多數鬚根。莖直立,圓柱形,中空,表面有縱直溝紋。莖下部的節膨大成盤狀(俗稱苓子),中部以上的節不膨大。莖下部葉具柄,柄長3-10cm,基部擴大成鞘;葉片輪廓卵狀三角形,長12-15cm,寬10-15cm,三至四回三出式羽狀全裂,羽片4-5對,卵狀披針形,長6-7cm,寬5-6cm,末回裂片線狀披針形至長卵形,長2-5mm,寬1-2mm,頂端有小尖頭,僅脈上有稀疏的短柔毛;莖上部葉漸簡化。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總苞片3-6,線形,長0.5-2.5cm;傘輻7-20,不等長,長2-4cm;小傘形花序有花10-24;小總苞片2-7,線形,略帶紫色,被柔毛,長3-5mm;萼齒不發育;花瓣白色,倒卵形至橢圓形,先端有短尖狀突起,內曲;雄蕊5,花葯淡綠色;花柱2,長2-3mm,向下反曲。幼果兩側扁壓,長2-3mm,寬約1mm;背棱槽內有油管1-5,側棱槽內有油管2-3,合生面有油管6-8。花期7-8月,幼果期9-10月。[2]

分布區域

主要栽培於四川雲南貴州、廣西、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蘇、陝西、甘肅等地均有引種栽培。

生長環境

為著名栽培中藥材,未見野生。

生長見習

喜溫暖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的環境,稍能耐旱,怕蔭蔽和水澇。適宜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沙質壤土上栽培,不宜在過沙的冷砂土或過於粘重的黃泥、白鱔泥、下濕田等處種植,忌連作。[3]

繁殖栽培

繁殖方式

用地上莖的莖節(苓子)繁殖,分育苓和栽種。

栽培技術

1、育苓:選海拔1000m以上的山區培育,於2月上旬挖出壩川芎根莖(稱撫芎),除去泥土、鬚根或莖葉,按行株距(25-30)cm×(15-20)cm開穴,深約6cm,每穴放撫芎1枚,芽頭向上,壓實,覆土3cm,每1h㎡用撫芎2250-3750kg。苗高10cm左右時間苗,每穴留壯苗8-10株,中耕除草2-3次,追肥1-2次,7月下旬莖節膨大略帶紫色時挖取全株,割下根莖(干後供藥用),將莖杆捆成小束,放室內或陰涼處,8月上旬取莖中部按節切成3-4cm小段,提供壩地做種用。

2、栽種:於8月上、中旬,按行株距(25-30)cm×20cm開溝,深2-3cm,將苓子平施溝內,芽向上埋入土中,用堆肥或土糞掩蓋,再用稻草稀覆畦面。冷涼地區可就地育苓,7月中旬,直接用收穫的川芎地上莖作種,就地選陰涼濕潤地方育苓,方法與山區育苓相同。[4]

藥材性狀

性狀鑑別 根莖為不規則結節狀拳形團塊,直徑1.5-7cm。表面黃褐色至黃棕色,粗糙皺縮,有多數平行隆起的輪節;頂端有類圓形凹窩狀莖痕,下側及輪節上有多數細小的瘤狀根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或灰黃,具波狀環紋形成層,全體散有黃棕色油點。香氣濃郁而特殘,味苦,辛,微回甜,有麻舌感。

以個大飽滿、質堅實、斷面色黃白、油性大、香氣濃者為佳。[5]

鑑別

1、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10餘列細胞。皮層狹窄,散有根跡維管束,其形成層明顯。韌皮部寬廣,形成層環波狀或不規則多角形。木質部導管多角形或類圓形,大多單列或排成「V」形,偶有木纖維束。髄部較大。薄壁組織中散有多數油室,類圓形、橢圓形或形狀不規則,淡黃棕色,靠近形成層的油室小,向外漸大;薄壁細胞中富含澱粉粒,有的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晶體,呈類圓形團塊或類簇晶狀。

粉末淡黃棕色或灰棕色。澱粉粒較多,單粒橢圓形、長圓形、類圓形、卵圓形或腎形,直徑5-16μm,長約21μm,臍點點狀、長縫狀或人字狀;偶見復粒,由2-4分粒組成。草酸鈣晶體存在於薄壁細胞中,呈類圓形團塊或類簇晶狀,直徑10-25μm。木栓細胞深黃棕色,表面觀呈多角形,微波狀彎曲。油室多已破碎,偶可見油室碎片,分泌細胞壁薄,含有較多的油滴。導管主為螺紋導管,亦有網紋導管及梯紋導管,直徑14-50μm。

2、取本品粉末1lg,加石油醚(30-60°C)5ml,放置10小時,時時振搖,靜置,取上清液1ml,揮干後,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再加2%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2-3滴與甲醇飽和的氫氧化鉀溶液2滴,顯紅紫色。

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2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揮干,殘渣加乙酸乙酯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川芎對照藥材1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歐當歸內酯A對照品,加乙酸乙酯製成每1ml含0.1 mg的溶液(置棕色量瓶中),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3: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化學成分

含生物鹼(如川芎嗪),揮髮油(主要為藁本內脂、香燴烯等),酚類物質(如阿魏酸),內脂素以及維生素A、葉酸、蔗糖、甾醇、脂肪油等。[6]

藥用價值

性味 味辛;性溫,有特異清香氣味苦

功能

行氣開郁,祛風燥濕,活血止痛。治風冷頭痛旋暈,難產,產後瘀阻塊痛,癰疽瘡瘍,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扑腫痛,風濕痹痛。

①《本經》: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金創,婦人血閉無子。

②《別錄》:除腦中冷動,面上游風去來,目淚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諸寒冷氣,心腹堅痛,中惡,卒急腫痛,脅風痛,溫中內寒。

③陶弘景:齒根出血者,含之多瘥。

④《藥性論》:治腰腳軟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內冷痛。

⑤《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一切氣,一切勞損,一切血,補五勞,壯筋骨,調眾脈,破癥結宿血,養新血,長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瘺,腦癰發背,瘰癧癭贅,瘡疥,及排膿消瘀血。

⑥《醫學啟源》:補血,治血虛頭痛。

⑦王好古:搜肝氣,補肝血,潤肝燥,補風虛。

⑧《綱目》:燥濕,止瀉痢,行氣開郁。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研末,每次1~1.5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研末撒;或煎湯漱口。

注意

陰虛火旺,上盛下虛及氣弱之人忌服。

1.《本草經集注》:白芷為之使。惡黃連。

2.《品匯精要》:久服則走散真氣。

3.《本草蒙筌》:惡黃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黃連。反藜蘆。

4.《本草經疏》:凡病人上盛下虛,虛火炎上,嘔吐咳嗽,自汗、盜汗咽干口燥,發熱作渴煩躁,法並忌之。

5.《本草從新》:氣升痰喘不宜用。

6.《得配本草》:火劇中滿,脾虛食少,火郁頭痛皆禁用。

附方

① 治諸風上攻,頭目昏重,偏正頭痛,鼻塞聲重,傷風壯熱,肢體煩疼,肌肉蠕動,膈熱痰盛,婦人血風攻疰,太陽穴疼,及感風氣:薄荷葉(不見火)八兩,川芎、 荊芥(去梗)各四兩,香附子(炒)八兩(別本作細辛去蘆一兩),防風(去蘆)一兩半,白芷、羌活、甘草各二兩;上藥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後茶清調 下,常服頭目清。(《局方》川芎茶調散)

②治偏頭疼:京芎細銼,酒浸服之。(《斗門方》)

③治首風旋暈,眩急,外合陽氣,風寒相搏,胃膈痰飲,偏正頭疼,身拘倦:川芎一斤,天麻四兩。上為末,煉蜜為丸,每兩作十丸。每服一丸,細嚼,茶酒下,食後。(《宣明論方》川芎丸)

④治風熱頭痛:川芎一錢,茶葉二錢。水一鍾,煎五分,食前熱服。(《簡便單方》)

⑤治妊娠腹中痛(胞阻):芎勞二兩,阿膠二兩,甘草二兩,艾葉三兩,當歸三兩,白芍藥四兩,生地黃六兩。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渣,納膠令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金匱要略》膠艾湯)

⑥ 治婦人妊孕五七月,因事築磕著胎,或子死腹中,惡露下,疼痛不止,口噤欲,用此藥探之,若不損則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損立便逐下:當歸六兩(洗,去,切, 焙乾,秤)、川芎四兩(洗)。上粗末,每服二錢,水一小盞,煎令泣泣干,酒一大盞,止一沸,去渣,溫服,口噤灌之,如人行五、七里再進,不過三服便 生。(《本事方》佛手歌)

⑦治產後血暈:當歸一兩,川芎五錢,荊芥穗(炒黑)二錢。水煎服。(《奇方類編》)

⑧治產後心腹痛:川芎(洗,銼)、桂心(肉桂)(不見火,銼)、木香(銼,懷干)、當歸(去蘆須,洗,銼,焙)、桃仁(去皮、尖並雙仁,炒黃)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如不欲飲酒,即用水一盞,藥末二錢,煎至七分,帶熱服。(《衛生家寶方》川芎散)

⑨治新產塊痛:當歸八錢,川芎三錢,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黑姜(炮姜)五分,炙甘草五分.用黃酒、童便各半煎服。(《傅青主男女科》生化湯)

⑩治小兒腦熱,好閉目,太陽痛或目赤腫:川芎、薄荷、朴硝各二錢,為末,以少許吹鼻中。(《全幼心鑒》)

食用價值

羊腎50克,肉桂3克,川椒(花椒)2克,川芎5克,麵粉250克,醬油、精鹽適量。將肉桂、川椒、川芎研末備用。將羊腎去皮漂洗,使腰臊除淨,剁成肉茸,加入藥末及適量的醬油、精鹽拌勻成餡。以常法做成餛飩。溫熱食用。

功效 溫陽散寒,活血止痛,主治痛經。

川芎蛤蜊湯

蛤蜊肉200克,川芎10克,土豆、調料等各適量。將川芎加水適量煎取約50毫升的藥汁,過濾去渣後備用,把土豆切片放入鍋中,倒入川芎汁和適量的水,煮至土豆將熟時,把用鹽水洗過的蛤蜊肉放入鍋中,煮開後加入蔥等調味品即可。

功效 強精、活血、造血及安神。主治冠心病,心絞痛,月經不調,痛經等症。

川芎鱔魚湯

川芎6克,當歸15克,鱔魚500克,料酒適量。將鱔魚剖去背脊骨、內臟、頭尾,切成魚片後切絲,將當歸、川芎裝入紗布袋內封口。將魚絲、藥袋放入鍋中,加入料酒、調味品、適量清水用武火燒沸,去浮沫再用文火煎熬1小時,撈出藥袋加入味精即成。食魚飲湯,分餐食用。

功效 活血養血,通脈止痛。主治輔治損傷、頭痛、眩暈。

栽培技術

栽培

平原栽培者以小滿後4~5天收採為佳,山地栽培者多在8~9月採收。將根莖挖出,除淨莖葉及泥沙,洗淨,曬乾或烘乾,再用撞籠撞去鬚根。

炮製

川芎:揀去雜質,分開大、小個,用水浸泡,曬晾,悶潤後切片,乾燥。

酒川芎:取川芎片用黃酒噴灑均勻,稍悶,置鍋內炒至微焦為度,取出放涼(每川芎片100斤,用黃酒12斤8兩)

視頻


《中醫中藥》芎窮

參考來源

  1. 《全國中草藥匯編》>川芎世家>中藥材
  2. 中藥材 > 川芎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3. 《全國中草藥匯編》>川芎世家>中藥材
  4. 中藥材 > 川芎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5. 《中華本草》:川芎 中醫世家>中藥材
  6. 中藥材 > 川芎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