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海桐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草海桐科(Goodeniaceae ),為雙子葉植物,共14屬,300種。主產大洋洲,少數分布於其它熱帶地區海岸,中國有2屬,3種,產東南部至南部海岸。草本或灌木;單葉互生,很少對生,無托葉;花兩性,左右對稱,單生或排成總狀花序至圓錐花序;萼管與子房合生,很少分離,肢5裂;花冠合瓣,一邊分裂至基部,裂片5;雄蕊5,花葯分離;子房下位,很少半下位,1-2(-4)室,每室有胚珠1至多顆;花柱單生或3裂,柱頭頂部擴大成一杯狀體;果為一蒴果,有時為核果或堅果;種子小而扁,胚直,胚乳豐富。我國有:Calogyne,Scaevola。單一,互生或根生,托葉缺。
草海桐科形態特徵
花兩性,一般兩側對稱,5數(心皮退化為2)。花萼為合萼的,筒部幾乎全部貼生於子房上,裂片通常發育。花冠合瓣,由於背面開一條縱縫而兩側對稱,裂片游離,兩邊有很薄而寬的膜質翅。雄蕊5枚,通常與花冠分離,無毛,花葯基部着生,內向,分離,稀少側向聯合而成一管,2室,縱向開裂。
無花盤。子房下位,2室或不完全2室,或僅1室;花柱柱狀,單一或在頂端2-3裂;柱頭為一個杯狀(有時2裂)的集藥杯 (indusium) 所一圍繞,杯的口沿常有緣毛;胚珠多數至1個,中軸着生或基底着生。果為瓣裂的蒴果,有時為核果或堅果,帶有宿存的花萼。種子1至多顆,具胚乳。草本或小灌木,無乳汁管。植株無毛或有簇生毛,或有星狀毛;葉腋常有毛簇。花序為聚傘花序,具苞片,或花單生而有時集成總狀花序。
本科植物的花為雄蕊先熟,花粉在開花前撒落在花柱頂端的集粉杯中,然後集粉杯關閉,只留下一個為毛所覆蓋的狹窄的開口。花柱向下彎曲,位於花冠口,由於花柱伸長,花粉被擠出來,撒於昆蟲(主要是甲蟲和蝴蝶)身上。最後,柱頭露出來,張開授粉面,接受他花的花粉。[1]
草海桐科分布
草海桐科植物全科14個屬,大約300種,幾乎排外地產於澳大利亞。有8個屬只限於澳大利亞。其餘6個屬中,Selliera 在南太平洋的近南極區;Calogyne 和 Goodenia 在東南亞地區有少數代表;Lechenaullia 和 Velleia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和印度尼西亞阿魯群島有零星代表。只有一個屬,即 Scaevola,是廣布的,但其分布中心依然在澳大利亞。我國南方有2屬3種。[2]
草海桐科生長習性
草海桐科喜高溫、潮濕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鹽性佳、抗強風、耐旱、耐寒,耐陰性稍差。抗污染及病蟲危害能力強,生長速度快。
草海桐科下級分類
離根香屬 Calogyne R. Br.
草海桐屬 Scaevola L.
草海桐科代表植物==
離根香 CalogynepilosaR. Br. 一年生草本,直立,僅具單支主莖,而主莖上有分枝,或莖多枝叢生,高5-15厘米,有時分枝在花後傾臥。莖纖細,下部無毛,上部疏生硬毛。基生葉多枚,有長至1.5厘米的葉柄,葉片長橢圓形至條狀長橢圓形,長2-5厘米,寬3-6毫米,僅一條主脈明顯可見,邊緣疏生三角狀鋸齒,僅邊緣及背面主脈上疏生長硬毛;下部莖生葉具較短的葉柄,葉片同型而較小;上部莖生葉無柄,同型但葉片更小,有時長不及1厘米。
花單生於葉腋,每片莖生葉的葉腋都生花,因此植株自基部至頂端均有花,有時側生分枝短而多花,幾成總狀花序。花梗長而纖細,或極短,長2-8毫米,疏生長硬毛;花萼筒部長僅2毫米,密生長硬毛,裂片條狀披針形,長約4毫米;花冠外面紫色,帶亮棕色,內面黃色而有橙色斑點,長8毫米;雄蕊長3毫米,花葯頂端有短尖。蒴果卵球狀,直徑3毫米,有種子5顆。種子卵狀,長4毫米,直徑2毫米。花期和果期11-翌年3月。
分布於中國福建(廈門)。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澳大利亞北部也有。生長於海拔100米以下的稻田及乾旱的稀樹草地中。[3]
常見的海岸樹種,常在海岸林前線叢生,也常和露兜、黃槿等樹種混生。可作海岸防風林、行道樹、庭園美化;可單植、列植、叢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