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血液學》,血液學專著。W.J.威廉(W.J.William)著。第1版刊於1972年,第2版刊於1977年,紐約麥克格勞—希爾出版社出版。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全書分6大部分,169章及附錄3章,共1480頁。
第1部分對病人首先了解病史及體檢。原發性血液病並不多見,血液學的表現常繼發於其他疾病。許多疾病可鑑別產生血液病的徵兆和症狀。因此,應注意血液及骨髓的檢查和同位素技術檢查。
第2部分普通血液學,介紹了骨髓、淋巴網狀內皮系統及脾臟的結構和功能。骨髓是血細胞形成的主要部位。淋巴網狀內皮系統有維持機體完整及防禦的機能。脾臟是門循環中的一個「濾過器」,從血液中移去一些顆粒並將一些細胞及蛋白質釋入血液。脾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是IgM的主要產生部位,也是生血器官。
第3部分紅細胞,介紹了紅細胞系的形態學,紅細胞系由紅細胞生成器官及循環的紅細胞構成。紅細胞來自原始紅細胞,後者來自更原始的定向紅系幹細胞,經過分化、增殖成為網織紅細胞,最後成為成熟紅細胞。紅細胞的壽命約100—120天,衰老的紅細胞被吞噬細胞破壞。
第4部分紅細胞的疾病,習慣上分為貧血和紅細胞增多症兩類,分別介紹了貧血病人的組織缺氧是血紅蛋白濃度低、攜氧能力降低的結果;紅細胞增多症病人的臨床表現是血液粘滯性及血量增加,紅細胞比容升高。根據紅細胞形態來分,貧血可分為巨細胞性貧血、正常細胞性貧血及小細胞低血紅蛋白性貧血;按照病理生理分類,可分為紅細胞生成減少引起的貧血、紅細胞增多引起的貧血和急性失血引起的貧血。主要由於紅細胞生成減少所致的貧血又可分為因幹細胞的增殖,分化障礙引起的和因分化的細胞分化或成熟的紊亂引起的。
第5部分白細胞,介紹了粒細胞的形態學、生化學與功能及疾病等。粒細胞疾病分為生理性的或病理性的,遺傳的或後天的、良性的或惡性的、內在的或外源的等。
第6部分介紹了血小板及其機能、血漿凝血因子的生化學及凝血機制,血管在止血中的作用。出血性疾病中有血小板量和質的異常、血管異常,凝血因子先天性及後天性異常等。最後1章血栓形成,分析說明了血栓形成是由於血小板止血反應過強或反常引起的。附錄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及止血研究的實驗室技術操作法。
相關信息
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1]。《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血液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2017年,有哪些科技著作值得一讀?《連線》雜誌為你推薦這些!,搜狐,2017-12-26
- ↑ 工具書是一種按某種體例編排的專供查找特定資料而不是供系統閱讀的書籍,道客巴巴,201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