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9年9月11日) |
袁粲(420年-477年),原名愍孙,字景倩,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南北朝时刘宋官员。袁粲在宋末渐进高位,并为明帝所选的五位顾命大臣之一,后废帝时又是主掌朝事的“四贵”之一。袁粲虽然向来不欲管朝事,但在萧道成渐掌权力,将行篡夺之时袁粲却挺身谋攻道成,但事败被杀。
生平
幼而孤贫
袁粲父袁濯是扬州秀才,但早卒,袁粲祖母可怜他年幼就丧父,就为他取名为愍孙。袁粲伯父袁洵及叔父袁淑在当时地位显赫,可是袁粲当时就却贫寒困乏,全仗其母琅邪王氏每天织布赚取生活费。
虽然生活环境不好,但袁粲年少好学,才能卓越,又以有操守及志向品行而见称。初任扬州从事,后担任武陵王刘骏的佐官,先后随府历任安北、镇军、北中郎行参军以及南中郎主簿。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弑父登位,刘骏起兵讨伐,并转其为记室参军。同年刘骏即位,是为宋孝武帝,以其为尚书吏部郎,后转太子右卫率及侍中。孝建二年(455年)出任廷尉,太子中庶子,领右军将军。翌年(456年)外任辅国将军、西阳王刘子尚的北中郎长史、广陵太守,行南兖州事[1]。
渐登高位
大明元年(457年),袁粲复任侍中,领射声校尉,并追论讨伐刘劭时的功勋封为兴平县子,食邑五百户。大明三年(459年)任刘子尚的抚军长史,又转任太子中庶子领左军将军。大明四年(460年)出补豫章太守,增秩为中二千石。大明五年(461年)再度担任侍中,领长水校尉,后转左卫将军,加给事中。大明七年(463年)转任吏部尚书,仍兼左卫将军,但同年袁粲就因在庆祝皇太子冠礼的宴会中侮辱颜师伯而触怒孝武帝,被贬出为海陵太守。
大明八年(464年),孝武帝去世,皇太子即位,是为宋前废帝,及后复袁粲为吏部尚书。永光元年(465年)转任右卫将军,加给事中。后再入为侍中,领骁骑将军。当年年末,前废帝被杀,宋明帝即位,转袁粲为司徒左长史,冠军将军,南东海太守。泰始二年(466年)转为领军将军,同年再转为中书令,领太子詹事。泰始三年(467年)迁任尚书仆射,加领吏部;五年(469年)再加中书令,再加领丹阳尹。泰始六年(470年)改任尚书右仆射,知东宫事。泰始七年(471年)升任尚书令,仍领丹阳尹。后虽然因所选的江柳犯罪而被降为守尚书令,但在泰豫元年(472年)明帝临终遗诏中仍获任命为五位顾命大臣之一,并在宋后废帝即位后加兵五百。
身居宰辅
袁粲母王氏在元徽元年(473年)去世,袁粲在母亲下葬后坚持不肯受命摄职,直至在元徽二年(474年)桂阳王刘休范起兵直逼建康,袁粲才领加兵入殿,并激励当时因为敌军兵临南掖门而战意低落的殿中诸将,入援的羽林监陈显达等为其所感动,一战击溃敌军。乱事被平定后,该年九月袁粲获授中书监,开府仪同三司,领司徒[2]。三年(475年)转为尚书令,仍兼卫将军及开府,袁粲一直到守丧期结束才接受。其时袁粲与褚渊、刘秉及萧道成轮流入值殿省决事,并称为“四贵”。
元徽五年(477年),萧道成密谋废黜后废帝,问及袁粲及褚渊,袁粲则反对说:“主上幼年微过易改,伊霍之事,非季代所行,纵使功成,亦终无全地。”[3]然而道成终也成功联结禁中将领废杀后废帝,当晚就召集四贵议后事,袁粲及刘秉都不肯受任,褚渊则推道成,道成于是作主迎安成王刘准即位,即宋顺帝。
为宋死节
顺帝即位后,袁粲转中书监,仍领司徒及侍中。不过其时萧道成权倾朝野,有篡位的迹象,袁粲为了与之抗衡,一反平日多番推辞的常态,甫接到出镇石头城的诏命后就立即应命。袁粲又与刘秉、王蕴、黄回、任侯伯、孙昙瓘、卜伯兴等将联结,打算对付萧道成。同年年末,荆州刺史沈攸之以反萧道成名义起兵,袁粲密谋响应,而当时萧道成亲自去见袁粲,袁粲却称疾不见,通直郎袁达觉得这很不妥当,但袁粲却怕这回会被萧道成请进台省中,无法再出来举事。袁粲计划在一约定日子假传皇太后令,让在殿省当值的卜伯兴、王蕴等人进攻守朝堂的萧道成,另在新亭的黄回等诸将自外响应,刘秉等人则夜入石头城与自己合力支援,三路齐发。然而袁粲将图谋报告褚渊,褚渊将此报告给道成,让道成在禁内及石头城都安置了亲信防范,而刘秉在当日亦因恐惧而过早进石头城,让事情败露。当晚,道成事先派往石头城防范袁粲的薛渊、苏烈及王天生等军据石头仓城抵抗袁粲,袁粲则与刘秉等领兵据东门,萧道成派戴僧静助战,僧静从仓门入,分兵进攻府西门,袁粲遂下城楼想还赴府中,此时戴僧静乘黑夜潜行,被袁粲子袁最发现,袁最以身为袁粲挡刀,终父子皆被僧静所杀,袁粲死时五十八岁。当时石头城有一首民谣:“可怜石头城,宁为袁粲死,不作褚渊生!”[4]
性格特征
- 袁粲仰慕荀粲为人,故曾向孝武帝请求改名为粲,改字为景倩,但不获允许。后袁粲向明帝重申此事,终得改名。
- 袁粲在当时有声誉,曾经有人向袁粲堂兄袁𫖮请婚,袁𫖮父袁洵却反向其推荐袁粲,令袁粲感动流涕;但袁粲为人沉默寡言,不喜欢主事,又爱饮酒及写诗讽刺,最爱在庭院中独自喝酒,更喜爱独来独往,故向来都没甚么人拜访他,即使后来身居高位,他也没有接见那些前来拜访的人。
- 孝建元年(454年),孝武帝率群臣到中兴寺行八关斋戒,但吃过午膳后袁粲又和黄门郎张淹另外吃鱼和肉,遭到何尚之告发,孝武帝遂命御史中丞王谦之奏免他们官职。大明三年(459年),袁粲收受山阴县民丁彖文的贿赂,将之举荐为会稽郡孝廉,事情被揭发后遭免官。
评论
- 《宋书》:袁粲清标简贵,任属负图,朝野之望虽隆,然未以大节许也。及其赴危亡,审存灭,岂所谓义重于生乎。虽不达天命,而其道有足怀者。昔王经披旌于晋世,粲等亦改葬于圣朝,盛代同符,美矣。
- 裴子野:袁景倩,民望国华,受付托之重;智不足以除奸,权不足以处变,萧条散落,危而不扶。及九鼎既轻,三才将换,区区斗城之,出万死而不辞,盖蹈匹夫之节而无栋梁之具矣。[5]
- 王夫之:宋自孝武迄于明帝,怀猜忌以待下,四十馀载矣,又有二暴君之狠毒以闲之,人皆惴惴焉旦夕之不保,而茸靡图全之习之成。……其贤者,虽怀贞而固靡,其败也,则不叺立皎皎之节,即使其成,而抑无以收底定之功,则袁粲、刘秉是已。粲与秉孤立,而思抗悍鸷多徒之萧道成,不受死以报刘氏,则固无容深求者。粲闻道成废立之谋,而不能抗辞以拒之,秉以军旅一委道成,授之以篡逆之柄,且置勿论。徒其决计以诛道成,幸而克矣,不知二子者,何以处沈攸之,而终延宋祚也?……史称粲简淡平素无经世材,非无材也,狎于全身避咎之术,以逃猜主之鼎镬,气已荼而不可复张。宋末之人材,大抵然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