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道安大师

         
 道安大师

 

 

 

目录

道安大师

道安,是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生于东晋怀帝永嘉六年(312),卒于孝武太元十年(385),年七十四(一说年七十二),出生于常山扶柳县(今河北省冀州境)的一个读书人家里。

道安大师简介

道安,是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生于东晋怀帝永嘉六年(312),卒于孝武太元十年(385),年七十四(一说年七十二),出生于常山扶柳县(今河北省冀州境)的一个读书人家里。 由于世乱,早丧父母,从小就受外兄孔氏的抚养,七岁开始读书,到十五岁的时候,对于五经文义已经相当通达,就转而学习佛法。 十八岁出家(此据《名僧传抄》之说,《高僧传》等作“年十二出家”)。 道安,本姓卫,常山扶柳(今河北冀县西南)人。 幼聪敏,十二岁出家。 后事佛图澄为师,甚受赏识。 因北方战乱,南下襄阳,居十五载。 后入长安,居七载,竟卒。 道安著述、译经很多,对佛教贡献很大。 自汉以来,佛学有两大系,一为禅法,一为般若,道安实为二系之集大成者。 他提倡“本无”(即性空)之学,为般若学六家之一; 确立戒规,主张僧侣以“释”为姓,为后世所遵行。 弟子甚多,遍布南北,慧远、慧持等名僧皆出其门下。 道安是当时译经的主持者,在他的监译下,译出了《四阿含》、《阿毗昙》等经共百余万言。 他对以前的译本作了校订和整理工作,并编出目录。其提出的翻译文体问题和“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译原则,对后世影响颇大。他博学多识,以才辩文学著称,文章为当世文人所重。

印手菩萨道安大师

东晋孝武帝太元四年,当前秦王苻坚攻克襄阳时,他曾说:“朕以十万之师攻取襄阳,唯得一人半。” 此一人指的正是一代高僧道安大师。 道安重视般若学,一生研讲此系经典最力,同时重视戒律,搜求戒本至勤,又注意禅法,对安世高所译禅籍注释甚多。 由于道安综合整理了前代般若、禅法、戒律等系佛学,遂使原本零散的佛学思想,得以较完整的面目呈现于世,因此,道安大师被视为汉晋间佛教思想的集大成者。 又因道安大师出生时手臂多长一块皮肉(皮手钏),时人即称之为“印手菩萨”。

形貌丑陋 慧性非常

道安大师(西元三一二~三八五)天资聪颖却形貌甚陋,十二岁出家后,不为师父重视,被打发到田间从事劳役工作。然而道安无怨无尤,持斋守戒,从不懈怠。 数年后,道安向师父索求经典研读,首先得到《长者辩意经》,经文长约五千言。 道安利用白天工作休息时研读一遍,晚上回寺已能背诵全文,于是将经卷交还师父,请求阅读其他经典。 师父感到讶异,未能置信,但仍取《成具光明经》给道安,经文长约一万字。 次日道安一面在田间工作,一面将全部经文背诵于心。 晚上回寺后,又将经卷交还师父,师父手持经卷,只见道安行云流水地背出全文,一字不差,而大感惊诧,从此对道安另眼相待,并允许道安受具足戒后前往各处参学。 东晋成帝咸康元年(西元三三五),道安游学到后赵京师邺县(今河南临漳),求见当时被后赵统治者石勒奉为大和尚的北方教界领袖佛图澄。 两人相见如故,佛图澄对道安非常赏识,二人畅谈终日。 佛图澄认为道安见识深远,非其他弟子所能及,因此讲经时往往命道安复述,有时甚至让道安代为宣讲。 大众不服,疑难纷起,但道安每每轻易化解众人的质疑,使得原有成见的同参道友,个个为之叹服。 所以当时盛传一句话:“漆道人,惊四邻。” 所谓“漆道人”就是肤色黝黑,其貌不扬的道安。

颠沛流离 弘法不辍

佛教初传中国时,为了适应传统思考模式,常援引中国人熟悉的语汇或概念,特别是老庄术语来加以比附诠释,此称为“格义”。 道安早年也应用此法来解释佛理,但后来意识到以“格义”理解佛义,不免有其局限,且容易误解。 因此道安迁徙飞龙山(今山西浑源西南)时,曾与旧友僧光法师讨论此事,表示对格义的不满,认为“先旧格义,于理多违”,但僧光认为格义之法为先达所创,不应妄论是非,而主张拘 守旧法。道安则立场严明,坚持弘扬教理不宜分别次第先后,应首求准确。 道安不拘旧说,敢于创新,一代宗师的气概于此可见。 石赵灭亡后,北方战乱不休。为了逃避战祸,道安师徒四百馀人决定离开北方,取道南下,投奔东晋的辖地襄阳。为了广布教化,行至新野(河南新野县)地方,道安派遣部分徒众往巴蜀,部分徒众下扬州,自己则带领大部分门徒继续南下襄阳。 往襄阳之前,道安的声名早已传遍东晋。 入襄阳后,东晋境内四方学士竞往师之。 当时荆州刺史桓豁、襄阳镇守朱序、宣威将军郗超等人与道安均有往来,或请道安讲法,或者供养用物,多方给予支持。其中,郗超不仅遣使送米千斛,并且修书累纸,深致殷勤。然而众人之中,与道安交谊最深的,则属东晋名士习凿齿。 习凿齿博学广闻,以文名著称,其辩才早已名满天下。 而在道安抵襄阳之前,习凿齿亦久闻道安之名,故特意修书通好并前往拜访,自我介绍曰:“四海习凿齿。” 道安应声回答:“弥天释道安。”二人机锋相对,禅意盎然,时人称许,以为名对。 习凿齿后来并向谢安推荐道安,力赞道安知识渊博、道风严谨,不以神通惑众,全凭高超的智慧远见与道德学问律己教人,所以得以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

编纂经录 注释佛经

道安南下襄阳时期,东晋玄风鼎盛,大批清谈名士热烈讨论本末、有无、体用等玄学主题,深深影响当时上层社会。为了适应朝野崇尚玄学的风气,道安在弘法活动中,往往刻意宣讲思想上能与玄学相互融通的大乘般若学,将当时玄学界的一些争论引入般若学加以研讨,创立了影响深远的“本无宗”学派,成为般若学中创立最早、卓然有成的宗派,这是道安对早期佛教传播发展的重大贡献。 同时,为了发展般若学风,道安在襄阳十五年间,每年讲两遍《放光般若经》,从无废阙,并不断创立新解,由此导向江东玄风,深受玄学家们一致欢迎。 玄学名士习凿齿将道安大师的弘法活动称为“玄波溢漾”、“玄味远猷”,此代表东晋上层社会玄学士大夫们对佛教的尊崇。 此外,道安思及佛教传入中国后,虽有大量佛典译出,但由于佛经文体艰深,语言难度高,加上时代条件各异,翻译者程度不一,因此,在转译的素质上难免参差不齐,随着年代久远,展转传抄,舛讹相悖的情况日益严重,甚至出现了许多后人编撰的“伪经”。 有鉴于此,道安广泛搜求各种译本,加以筛选整理后,编纂出《综理众经目录》,又称《道安录》。 该书在校阅群经的基础上,对各经译者和翻译年代进行严密考订,并且严格辨别真伪,评定新旧,收录后汉至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历时约两百年间的汉译佛典与注经作品,为我国第一本佛典目录。 《道安录》问世后,其他经录亦相继出现,但大体而言都是在《道安录》的基础上扩展而成。 道安建立中国佛教史上佛经目录学的先河,为整饬佛典,保存佛教文化,作出开拓性的重大贡献。 在注疏经典方面,由于旧译经典时有错误,致深义隐没,文理欠通。 为此,道安遍览诸经,先后为《般若》、《道行》、《密迹》、《安般》等经典,研寻文义,将佛经分立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佛经要旨一目了然,从此经义更具系统。 道安注经时,曾发愿:“若我所说不违佛旨,愿见瑞相指点。” 当夜,果然梦见一白首长眉尊者来说:“君所注之经,都合乎佛旨。 因佛指示我不得涅槃,当助你弘扬佛道。” 后来《十诵律》传到中国,慧远始知道安所梦僧人,原来是宾头卢尊者

制定戒规 一统释姓

随着道安南下襄阳,佛法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各地僧团日益增多,为使僧尼行有节度,道安参照当时已有的律学,再配合实际需求,制定一套僧尼戒规,将僧尼的活动纳入轨范,对当时的僧团影响甚大。 道安以前,中土沙门皆从师姓,师来自天竺则姓“竺”,来自月支则姓“支”,而由于各地各门姓氏不一,造成门派的分歧。 道安以为“大师之本,莫尊释迦”,决定佛门一律以“释”为姓。 其后,《增一阿含经》传入中国,经中果然记载:“四河入海,无复河名; 四姓为沙门,皆称释种。” 道安之见,与佛经不谋而合,因此得到佛教界的共识,统一以“释”为姓,代代相沿,成为中国佛教的一大特色。

苻坚护法 译经传教

前秦王苻坚素闻道安之名,东晋孝武帝太元三年(西元三七八),苻坚派军南下,次年攻克襄阳,道安被送往长安,驻锡五重寺,备受推崇礼遇。 由于苻坚的护持,道安主持数千人的大道场,同时组成一个译经工作群,一时中外翻译人才云集,由道安亲自指导,选经翻译,并对所译经典详加校订,一一作序。 所译经典主要以小乘说一切有部为主,兼及部分大乘佛经。 共译出佛经十四部一百八十三卷,约百馀万言。 主持译事过程中,道安总结译经的经验与困难,归纳出佛经翻译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观点。 由于佛经翻译存在着五种情况无法与梵文原意相符,与三种不易翻译的情况,因此道安提倡直译,主张译笔宜力求质朴,此一观点,影响日后的翻译甚大。 隋代译经家彦琮于《辨正论》中即引述道安的见解,并对道安“洞入幽微,能究深隐”深致赞叹!

一代宗师 影响深远

东晋太元十年(西元三八五)正月,一位形貌丑陋的异僧求宿五重寺,当日维那师值夜殿前,忽见此僧人自窗缝中出入自如,深感惊讶,于是禀告道安。 道安披衣而起,向此异僧礼讯,并询问其来意,异僧回答:“我是为你而来的呀!” “道安自揣罪障颇深,怎可能度脱呢?”道安说。 异僧道:“不然,你善根深厚,即可度脱,但需沐浴圣体,因缘始熟。” 道安再问:“我来世将往何处?”异僧以手向西北上空作势,随手拨处,云开天霁,兜率天妙胜之境历历在目,数十僧人同见此景。 不久,道安无疾而终,圆寂于长安五重寺,寿七十四。 道安为当代佛教界领袖,精通儒玄,工于辞赋,善属文章,为我国东晋时期博学广识的佛学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弘法者与组织者。 道安所处年代,玄学衍盛,般若流行,由于道安神悟聪敏,博通经论,通达禅观、般若、戒律奥义,而契入佛教哲学的菁华,故终能成为当时佛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道安大师对于佛教的具体贡献包括:组织僧侣,科制佛经,制定戒规,以释为姓,整理佛典,主持译经,编纂经录,综摄佛法等。其中任举一项,都足以使他名垂史籍。由于道安的努力,将中国佛教素朴、草创的时期作一总结,而确定中国佛教的发展方向。 因此,称道安为中国佛教的奠基者,诚非过誉之辞。    [1]

参考文献

  1. 道安大师,搜狗,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