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鄭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鄭肅
出生 8世紀
唐朝
逝世 849年?
唐朝
職業 唐朝官員

鄭肅(8世紀-849年?),字乂敬中國唐朝官員唐武宗唐宣宗年間為宰相

家世和早期仕途

鄭肅生年不詳,祖源不詳,僅知家族出自滎陽,其世系未被《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與其他鄭姓宰相一同列入。[1]祖鄭烈,父鄭閱,世代儒家[2]鄭肅苦心力學。元和三年,擢進士第,又因書判成績拔萃,歷任節度使府僚佐。[3]

唐文宗年間

唐文宗太和(827年—835年)初,入朝為尚書郎。六年(832年),轉太常少卿。他能讀古文,擅長經學,博士們對《左傳》、《三禮》(《周禮》《儀禮》《禮記》)、儀注有疑議時,皆由鄭肅決斷。[3]

當時文宗寵愛長子魯王李永,擇名儒為其府屬官,用戶部侍郎庾敬休兼魯王傅,戶部郎中李踐方兼魯王司馬,以鄭肅守太常卿本官兼魯王長史。[4][5]鄭肅從此知名。次年李永被立為皇太子,鄭肅加給事中。八年(834年),因文宗近臣李仲言有前科,他與同僚高銖韓佽諫議大夫郭承嘏中書舍人權璩等反對其被提拔為翰林侍講學士,不果。[6][7][8][9]九年(835年),改刑部侍郎,不久改尚書右丞,權判吏部西銓事。[3]

開成元年(836年),出為陝虢都防禦觀察使、[10]御史大夫。二年(837年)九月,召拜吏部侍郎。文宗因他曾事太子,言論典正,令兼太子賓客,為太子授經。後因文宗寵妃楊賢妃彈劾,太子開始失寵,文宗考慮廢太子。鄭肅趁受召見之機,意圖為太子辯護,深切陳說邦國大本、君臣父子之義,文宗感謝他。但在次年(838年)太子近乎被廢並於十月死去後,[11]四年(839年)閏正月,[10]鄭肅被遣出長安,為檢校禮部尚書,兼河中尹、河中節度、晉絳觀察等使。[3]這年,中書侍郎、集賢大學士李德裕奏稱鄭肅有好子弟不敢科舉。[12][13]鄭肅平時與李德裕交好,曾共同處理黠戛斯回鶻等問題。[14][15][16]

唐武宗年間

五年(840年)文宗崩,弟唐武宗繼位,[11]念故太子李永無罪,將當初陷害李永的人盡行殺害。朝議稱鄭肅忠正有大臣之節,武宗召回鄭肅,拜太常卿。累遷為戶部、兵部尚書。又遷山南東道節度使[2]會昌五年(845年)七月,為檢校尚書右僕射、同平章事[17][18]加中書、門下二侍郎,監修國史。[3]

唐宣宗年間

六年(846年)三月,武宗崩,叔唐宣宗繼位。宣宗不悅時為首相的李德裕專權,四月,罷李德裕宰相職,將其遣出長安。九月,鄭肅因與李德裕交好,也被罷相,[3][18]仍同平章事,充荊南節度使[17][19]卒,贈司空,諡文簡。卒年於史無載。[2]李商隱文集《樊南文集補編》有《為滎陽公上荊南鄭相公狀》三篇。郁賢皓唐刺史考全編》認為鄭肅擔任荊南節度使直至大中三年(849年),其任期或系因去世而告終。

評價

家族

外甥王凝

注釋及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