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野餐是一种户外休闲活动。最初的野餐开始于18世纪的欧洲,当时还是一种比较正式的皇家社交活动,进行野餐时需要有宽敞的庭院,式样考究的桌椅,同时必须有服务生伺候上菜。在今天,野餐作为一种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在国外发达国家较为普遍,近年来在国内也日渐普及。尤其是在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只要轻轻松松带上一个多功能野餐包,无限乐趣尽由此展开。或携友结伴、或举家出行,走进郊野海滨、乡村麦田、林间湖畔、公园山谷。野餐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找个自然环境大吃一顿这么简单,它还是一个与家人、朋友交流感情的机会。[1]
基本解释
通常集团成员自带食物并在露天聚餐的远足或出游或在开阔地上铺一块布,布上摆上食物。就是野餐。
- 唐戴叔伦《桂阳北岭偶过野人所居聊书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诗:“内户均皮席,枯瓢沃野餐。”
- 带了食物到野外去吃。郑振铎《杂记·塔山公园》:“亭是很小的,四周的空地也不大,却放了四组的水门汀建造的椅桌,每组二椅一桌,以备游人野餐之用。”
- 指带到野外去吃的食物。陈毅《昆明游西山》诗:“人成群,入林中,摆野餐。”[2]
野餐准备
装备:带上精美时尚的野餐包和野营座垫,精心准备一些小点。野餐包完美的包身和内里打造出的食品仓,让一切食物在取出那刻都将如初做般新鲜。置身清新美妙的自然环境中,享受休闲健康的“野餐生活新体验”。
食物:尽可能简单多样。为了避免加热的繁琐,宜以冷餐为主。例如三明治、寿司、沙拉、火腿、薰鱼、咸水鸭、茶叶蛋、卤汁豆腐干,自制泡菜等,都是既便于携带又美味的野餐食品。当然,如果主题是烧烤,则以肉、鱼类为主。野餐包6-8小时的保温食品仓保证食物的新鲜。带上一瓶口味纯正的葡萄酒,铺上野餐地毯,邀朋友们喝上一杯,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容器:如果野餐的食品带很多的话,最好带上便携环保的野餐篮,其可折叠的设计,收纳自如,放置食物更为方便。如果是沙滩野餐带上保温箱方便实用,可以直接盛水,密封式的构造还可以防沙粒入侵,注塑成型的冰桶还可以当凳子坐,个性十足。野餐包里面配置的亚克力高脚杯不易碎又别有情调,是户外野餐畅饮的首选容器。
注意事项:野外用火要注意安全,餐毕应将垃圾收拾好带回处理。有些地区严禁野外用火,去之前应当打听好,或者观察野餐地点附近是否有禁止明火的告示牌。
最简单最轻便的无火野餐方式,只要带上野餐包就行。
最新鲜的野餐方式,更适合春季。
TIPS:
- 挖野菜可以不用工具,也可以带上小铲。
- 如果单吃野菜,口味未免单调,所以,采下来的野菜最好和其他的东西搭配起来吃。野菜多有涩味,一般可以用盐或醋去除涩味。
- 如果你不能确认是哪种野菜时,千万不要采食。
一锅涮
一锅煮上很多东西,其实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简单是因为煮的时候不需要特别的技巧,也不像烧烤那样烟雾缭绕;说它复杂,是因为这不像在家,只要一开,火就来了,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是很多的。
TIPS:
- 野外搭灶的方法:最简单的炉灶,是用三点支撑锅子。但是这种方法调节火的强弱时很不方便,建造炉灶要考虑到这点。
- 烹饪不可缺少水,最好临时厨房靠近水源。但不要将烹饪后的废水倒入河中。应倒入土中,水经过土中沙石过滤变清,再流入河中,才不会污染水质。距火炉中心1.5公尺周围内,不要放置易燃物,尤其在干燥的天气,火花分散,易造成灾害。
- 起火:刚开始并不能很顺利燃烧,可先用干树枝放在底部,点燃后,再添细树枝,火势渐旺,才添较大的树枝。如果燃烧材料不易得,可将报纸做成纸球,也是很好的燃料。
出行小贴士
- 天气咨询野餐前进行天气咨询是必要的,做好防雨防晒准备,尽量选择晴天出游。
- 邀请人员快乐多些人来分享就是多倍的快乐,不过为保证出游质量,人数一般控制在10人以内比较好。
- 准备清单一份明晰的清单可以让你有条不紊的享受美好而闲暇的野餐。
- 饮食卫生为防止食物变质,野餐前,请按照清单将食品一一装进食品仓,注意将易泼溅、易污浊食物封密好。野餐进行时,铺上舒适的野营座垫,将食品和饮料根据您所需,分装进野餐包的杯盘内,防止虫蚁叮爬。
- 野餐地点风景秀丽的郊外、海边、公园是野餐的美好选择。
- 安全保障自驾游野餐者,驾驶员少摄入酒精饮料;不要随便采食野菜、蘑菇、野果佐餐,以防食物中毒。一旦发生意外,要果断处理,切莫相互埋怨,耽误了救护时间。
- 环境保护在野餐过程中请不要随意丢弃食物残渣和垃圾,野餐包附送的环保折叠袋,让您拥有快乐的同时,不留下一片垃圾。地球是我们珍爱的家园,如画的风景需要我们呵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努力[3]
野餐之约
户外休闲,勿忘环境保护。
提倡可复用产品,杜绝一次性用品。
生态原貌请保持,野生动物不惊扰,花草树木要爱护。
野外用火保安全,自然水源勿破坏,除非呼救勿喧哗。
自然垃圾要掩埋,加工垃圾都带走。
只留下浅浅脚印,只带走美好回忆。
在野餐过程中请不要随意丢弃食物残渣和垃圾、野餐包附送的环保折叠袋,环境保护,让我们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