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翅捞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鱼翅捞饭是香港1970年代至1980年代经济繁荣时期,一种奢侈的饮食方式。当时在香港经济向好,股票价格大幅上扬,投资者对饮食消费出手阔绰的浮华时期,也常被称为“鱼翅捞饭时代”[2]。
鱼翅捞饭后来被指为奢侈浪费[3]。
历史沿革:起源及演变
历史起源
鱼翅又称金丝菜、沙鱼翅、鲛鱼翅、鲛鲨翅等,鱼翅其实是鲨鱼鳍中细丝状软骨,由鲨鱼的胸、腹、尾等处的鳍翅切成丝干制成,是有名的“美味佳肴”。
中国南方各地尤其将鱼翅视为珍贵烹饪原料,
- 在古代,鱼翅在八珍中占一席之位,而最早食用鱼翅的人是渔民,渔民出售鲨鱼后,将鱼鳍留下自己食用。
- 明朝时,被鱼商发现有利可图,才有了收购鱼翅的行业,让其登上大雅之堂,‘鲨鱼筋’就是此时对鱼翅的称谓。
- 清朝,鱼翅产业发展蓬蓬勃勃,因为利益大量捕杀才珍贵的烹调原料,身价也在一步步攀升。
近期演变
鱼翅原是一种高价食材,在当时只会在香港的豪华婚宴上才会出现(到今时今日,鱼翅亦不是在家常便饭中能随便出现的菜色)。
1970年代初,香港股市畅旺,人们容易在短时间内,透过炒卖股票赚取大量金钱。为展示在股票市场赚得金钱的财气,于是有食客叫酒楼以“红烧翅”来捞白饭进食,以示即使是一碗平凡的白饭,也要以昂贵的鱼翅捞起来吃。此后,越来越多人用鱼翅捞饭以示赢钱豪气[4]。经报纸再三刊登后,“鱼翅捞饭”成为社会流行语,风气至1973年香港股灾始止[5]。从此,“鱼翅捞饭”这个名词成为了香港股坛的禁忌语,因为暗喻当前的浮华好景,将会以股灾终结[6]。
除了“鱼翅捞饭”外,“用龙虾做早餐”、“用鱼翅漱口”、“用红酒来漱口”等奢侈挥霍的做法也相继被提出,并成为代表奢华生活的用语,其后在华人社会被广泛宣扬。
1980年代,中国大陆正值改革开放,台湾的经济同样急速发展,造就社会出现一群新的富裕阶层,鱼翅捞饭的风气也因此渗入两地的暴发户生活[7]。
俚语用法
“鱼翅捞饭”可用来表达富有之意,例如某人被指“鱼翅捞饭”,并非指他很爱吃或每天都吃鱼翅伴饭,而是指他很富有,有能力吃奢侈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