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香港經濟是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的自由市場經濟系統。作為國際商業、貿易及金融樞杻,香港是全球服務業主導程度最高的經濟體[1],其中貿易及物流業(2018年該業增加值占GDP的21.2%)、金融服務業(19.7%)、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業(12.0%)、旅遊業(4.5%)是香港經濟的四個傳統主要行業。此外,香港特區政府於2009年採納經濟機遇委員會發展六項具競爭優勢的產業的提議,分別為文化及創意產業、醫療產業、教育產業、創新科技產業、檢測及認證產業、環保產業。
香港是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創始會員以及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的早期成員。在國際排名方面,於2019年,香港連續第25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憑着「一個沒有貿易障礙的免稅港、政府在經濟方面干預很少(實行積極不干預政策)、極低通脹、資金流動及對外投資障礙極少、金融與銀行業限制極少、薪酬與價格干預很少、產權觀念牢固、維持低程度的規管以及非常規市場活動很少」等的特點,在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中排名第一,世界銀行營商便利度排名維持在全球第二到第六位之間,2019年報告排行全球第四,在福布斯全球最佳營商地排名中長期占據前十行列,2019年排行全球第三,亞洲第一。在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2018-2019》中,香港排名全球第三,連續八年躋身全球十大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行列。
簡述
金融業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亞洲的主要資本市場,金融服務業一直是本港最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截至2018年3月,根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香港是僅次於倫敦和紐約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在亞洲排名第一;其中,銀行業、基金管理業、證券業、保險業服務範圍憑藉完善制度及高度的自由開放,服務範圍遠超本土,在亞太區內舉足輕重。香港是全球最活躍及流動性最高的證券市場之一,截至2018年12月底,以市值計算,香港股票市場在亞洲排名第三,全球排名第五,上市公司數目達2,315家,總市值達3.82萬億美元。據國際結算銀行調查顯示,2016年,香港是亞洲第二大和全球第四大外匯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額達4,370億美元。
貿易業
以增加值及雇員人數計算,貿易及物流業是香港四大經濟支柱之首。2017年,香港是全球第七大貿易經濟體。在自然條件上,香港是一個不淤積的天然深水港,靠近主要海運航道,五小時機程範圍已覆蓋全球逾半數人口,在政策條件上,香港是一個自由港,一般進口貨物毋須繳付進口稅或關稅,並奉行簡單低稅率的政策,以鼓勵貿易和生產,使得香港成為亞洲的重要運輸及貿易樞紐。香港曾一度是全球最大的貨櫃港口,至2017年為全球第五大貨櫃港。自1996年以來,香港國際機場一直是全球最繁忙的國際航空貨運機場,客運量也位居世界前列。於2017年,機場的貨運量為494萬公噸,占香港外貿總值42%[2],達到34,400億港元。
截至2018年,近4000間國際企業選擇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或辦事處,主要從事的業務包括批發零售、進出口貿易、其他商用服務(例如會計、廣告、法律等行業)、銀行和金融、製造業、運輸及相關服務。香港亦是世界上備受歡迎的營商及大型會議舉辦地點。每年有超過300個國際會議及展覽會在香港舉行。
視頻
香港經濟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七大點,帶你了解香港經濟貿易概況!,搜狐,2018-09-25
- ↑ 香港國際機場,香港機場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