鹡鸰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鹡鸰颂》为唐玄宗书于开元七年(719年)秋天之行书书法,纸本,纵24.5公分、横184.9公分,40行,计337字。钤有“宣和”、“政和”、“内府图书之印”、“部曲将印”、“晋府图书”、“吴廷”、“石渠宝笈”、“嘉庆”、“宣统御览之宝”等鉴藏印。曾经宋宣和内府、明晋王府、吴廷、清内府等收藏,后有蔡京、蔡卞以及清人王文治等人跋。现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
释文
鹡鸰颂,俯同魏光乘作,朕之兄弟唯有五人,比为方伯,岁一朝见,虽载崇藩屏而有睽谈笑,是以辍牧人而各守京职,每听政之后,延入宫掖,申友于之志,咏常棣之诗,邕邕如,怡怡如,展天伦之爱也,秋九月辛酉,有鹡鸰千数,栖集于麟德之庭树,竟旬焉,飞鸣行摇,得在原之趣,昆季相乐,纵目而观者久之,逼之不惧,翔集自若,朕以为常鸟无所志怀,左清道率府长史魏光乘,才雄白凤,辩壮碧鸡,以其宏达博识,名至轩槛,预观其事,以献其颂,夫颂者所以揄扬德业,褒赞成功,顾循虚昧,诚有负矣,美其彬蔚,俯同颂云。伊我轩宫,奇树青葱,蔼周庐兮。冒霜停雪,以茂以悦,恣卷舒兮。连枝同荣,吐绿含英,曜春初兮。蓐收御节,寒露微结,气清虚兮。桂宫兰殿,唯所息宴,栖雍渠兮。行摇飞鸣,急难有情,情有余兮。顾惟德凉,夙夜兢惶,惭化疏兮。上之所教,下之所效,实在予兮。天伦之性,鲁卫分政,亲贤居兮。爰游爰处,爰笑爰语,巡庭除兮。观此翔禽,以悦我心,良史书兮。
赏析
《鹡鸰颂》其起笔与收笔少藏锋,挺拔别致。书风雄秀,结体丰丽,用笔遒厚。从整幅观之,书法遒紧健劲,丰润浑茂,具有唐典型风格,书出“二王”之间,而渐趋肥腴,法袭传统家学。师承历代宸翰之风。明张丑《清河书画舫》评此帖云:“结构精谨,笔法纵横”。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云:“字径寸许大,遒劲峻爽,神气逼人,盖法文皇大令”。清梁𪩘《承晋斋集闻录》云:“顿挫提空,得褚之趣,开米之门”。清吴其贞《书画记》亦云:“书法雄秀,结构丰丽,绝无山野气”。清杨守敬《学书迩言》:“明皇碑版已开圆熟之派。此帖柔而有骨,故自可传。”此颂为唐玄宗书法墨迹传世之唯一孤本,为有唐一代稀世之珍。[2]
背后的故事
此颂为唐玄宗书法墨迹传世之唯一孤本,为唐代稀世之珍品。
唐玄宗李隆基,陇西成纪人,睿宗第三子,始封楚王,后为临淄郡王。延和元年(712年)受禅为帝。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庙号玄宗,年号先天、开元、天宝。工书,尤善八分、章草,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帝王书法家之一。
《鹡鸰颂》的内容是夸奖一群鸟,它们叫鹡鸰。在浙东地区,也叫张飞鸟。这种鸟非常合群,如果一只飞走,其他鸟就会不停地叫,喊它回来。古人以鸟寓人,追求兄弟和睦。
开元七年(公元719年)秋,有鹡鸰约千只翔集于宫殿,玄宗见其飞鸣行摇,不畏人之状,联想及兄弟相聚之乐,遂召左清道率府长史魏光乘撰颂文,玄宗亲自书成此卷。 鹡鸰鸟飞起时,会尖锐而短促的啼鸣,走路时,尾部经常上下左右做有规律的摆动,因为有这种‘飞鸣行摇’,互相联系照应的特性,所以诗人把它比喻成急难中的兄弟。唐玄宗是唐朝第七位皇帝,在位四十四年。他即皇位之初,在家族中很有纠纷,必须笼络自己的兄弟,而又不愿他们实际干预政治,于是将五位兄弟派驻到远离中央的地区,每年一朝见,因此藉著这篇颂文表达思念兄弟之情,也寄望兄弟间互相照应,不会发生夺权之政争。[3]
参考文献
- ↑ 唐玄宗 · 李隆基《鹡鸰颂》,每日头条,2017-04-26
- ↑ 唐玄宗 · 李隆基《鹡鸰颂》,每日头条,2017-04-26
- ↑ 唐玄宗传世唯一墨迹孤本—《鹡鸰颂》,艺术 - 背后的故事,2019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