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嘉义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Tlh讨论 | 贡献2020年8月28日 (五) 23:00的版本 推薦觀光景點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嘉义市现行行政区照片来自

嘉义市位于中国台湾省西南部,地处嘉南平原北端,北回归线经过。东部属丘陵地带外,其余为平原,地势由东向西缓降。[1]


简介

嘉义市位于台湾西南部“嘉南平原”北端,北回归线经过本市南边约一公里处。本市开发甚早,荷兰人留有“红毛井”、“红毛埤”等遗迹。明郑时代,在屯田地设有营镇,日渐形成聚落。西元1704年,县署归治诸罗山(嘉义市),并筑建木栅城,是台湾最早的城栅。

民国34年台湾光复(西元1945年),设嘉义市为省辖市。民国39年(西元1950年)降为县辖市,至民国71年(西元1982年)恢复升格为省辖市。嘉义市是具有历史渊源的城市、人文荟萃,拥有“画都”的美誉,台湾最珍贵的“交趾陶”工艺也发源于此,是充满热情与艺术的文化艺术之都。独具特色的古迹,道地的传统小吃,富人文色彩的游憩景点,交织成为既知性又感性的情愫与风采。

嘉义市景点多半与历史有关,其中兰潭古称红毛埤,东西宽约1公里,南北长约2公里,潭呈葫芦形;西元1620年代,荷兰人凿潭立埤,供水师学习水战之用,如今为嘉义市水源,市民中秋赏月好去处。弥陀寺旁的义民塔建于西元1938年,塔内祀有为地方取义殉难者503人。占地十几公顷的中山公园与绿荫处处的植物园则提供市民活动与乘凉避暑好园地。

近数十年来,嘉义市已创造出著名的“石猴”雕刻艺术,每年定期举办的管乐节活动,早已成为全国管乐界的盛事,阿里山森林铁道传奇,更博得国际媒体的赞誉。[2]


嘉义市沿革

嘉义市公车路线图照片来自

【郑氏时代与清领时代】

西元1624年,荷兰人开始统治台湾, 共历38年 。1644年 将丘全 岛分成四区,嘉义市纳入“北部地方会议区”的行政区划。 明永 历 15年(1661),郑成功打败荷兰人而领有台湾, 设东都承天府, 府下设天兴与万年二县,嘉义市属天兴县所辖 。 清康熙22年(1683),施 琅 打败郑克塽 ,翌年,台湾正式纳入清帝国版图,隶属福建省,设一府(台湾府),三县(诸罗县、台湾县、凤山县),嘉义市即为当时的诸罗县治所在。 乾隆51年(1786),林爽文事件,诸罗县府被围攻数月,赖军民奋力固守而未被攻陷,清高宗为嘉奖 诸罗县民 之义勇,次年(1787)赐名“嘉义”,此为台湾地名唯一由皇帝亲赐之特例。

【日治时代】

明治28年(1895)起,日本统治台湾达50年,首先将全台改为三县一厅,嘉义改为台南县嘉义支厅 ,明治30年(1897)日本政府再次变更行政区划,将全台划为六县三厅, 废支厅,嘉义支厅改为嘉义县,于嘉义市设办务署统辖嘉义县,是为嘉义市繁荣的开始。 尔后又历经多次变革,至大正9年(1920),日本政府大幅度改革地方行政区划,把全台划分为 五州 二厅四十七郡三市一五五街庄 ,嘉义市沦为台南州辖下的嘉义郡下的嘉义街。

【西元1945年二战后】

西元1945年二战后,国民政府就日治末期的 五州 三厅改为八县,原有的 十一州辖市 改设为九省辖市和二个县辖市,嘉义市为九省辖市中的三等省辖市。 民国39年(1950),行政院重新划分全台行政区域,改为十六县,五个省辖市,一个管理局,其中嘉义市由省辖市被降为县辖市。至民国71年(1982),嘉义市升格回复为省辖市。

【诸罗城的形成-汉人入垦】

在荷兰人占领台湾之前,汉人在台湾早已相当活跃, 随荷兰人势力范围的扩大,汉人大量涌入嘉义,从荷兰人留下的“ 红毛井 ”、“红毛 埤 ”、“王田”等遗迹可知,当时已有若 干 田园的垦殖。 郑氏时代,郑成功因急于军食 ,采取寓兵于农的屯田制,在屯田地设营镇 , 日后乃渐形成聚落。

【诸罗城的建立】

木竹城 :清领台湾之后,即于康熙23年(1684)设置诸罗县 ,但县署暂在今台南市佳里区,康熙43年 ( 1704 )知县未永清奉文归治,文武官员移归诸罗山,这时才开始筑城,“周围 680丈,环以木栅,设东西南北四门”,虽是简陋的木栅城,却是当时一府三县中最早建筑的一座城栅。

土竹城 :雍正元年( 1723 )知县孙鲁 倡 造土城,将木竹城范围 扩大,重设护城河。雍正五年( 1727 )知县刘良璧重建门楼,并砌水涵,将城门命名为:东门- 襟山 ,西门- 带海 , 南门-崇阳 ,北门- 拱辰 。

三合土城:乾隆51年(1786),林爽文事件发生后,清廷感于防御工事的不足,遂加重建,“加高倍 厚”,“ 城身内外皮俱包筑三合灰土”。

砖石城:道光13年(1833), 邑令单瑞龙与水师提督王得禄合力劝捐,修改用砖石砌筑并增筑月城及炮台,并改四门名称为:东门-迎春门,西门 -性义门 ,南门- 阜财门 ,北门-拱极门。

日治时代以后,城池不但失去原本的防御作用,且成为市街发展的障碍,所以日本政府对于毁坏的城垣不加修整,而任其倾圮 。明治39年( 1906 )的大地震,使得嘉义城垣除东门城楼外全数坍塌,市街大半毁坏,于是嘉义街优先实施市区改正计划,街道尽成棋盘状,旧式城垣从此消失在时代的洪流中。[3]


推荐观光景点

*嘉義公園   #生態體驗 #親子共遊
*阿里山森林鐵路   #生態體驗 #鐵道旅遊
*蘭潭風景區   #生態體驗#藝術 #網美必拍
*嘉義文化路夜市   #逛夜市
*嘉義樹木園   #生態體驗
*北香湖公園   #生態體驗 #親子共遊
*嘉義市立博物館   #博物館 #看展覽
*港坪運動公園   #運動 #親子共遊
*嘉義市立文化中心   #博物館 #看展覽 #藝術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古蹟巡禮 #看展覽
*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   #鐵道旅遊[4]

地理环境

地形

嘉义市(Chiayi City)位于台湾省西南部,嘉南平原北端,北回归线经过该市附近,在全市的地形上除东边一部份属竹崎丘陵地带外,其余均为肥沃之平原,地势由东向西缓降,地形平坦广阔,唯位于嘉南平原之梅山断层地带边缘。

气候

市中心位于北纬23°29′、东经120°27′,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以七月最高,一月最低,年平均温度摄氏22.6度,气候温和怡人,虽然位处南台湾,冬季寒流时却时常出现低于摄氏10度以下的低温;冬季为干季,以东北季风为主;夏季西南风盛行,风力和缓,因高温及对流作用旺盛,午后常有雷雨;7至9月间常有台风侵袭。年平均雨量1696.9公厘。

水文

主要河川为八掌溪朴子溪,均发源于中央山脉,分别流经本市南、北面,形成与嘉义县之天然界线;本市地下水并不丰沛,主要系因嘉南平原地层乃由极细之淤泥及粘土组成,含水性差,主要用水资源为引用八掌溪之兰潭水库、仁义潭水库。

人口

三百多年前,嘉义县本是原住民平埔族的集中地,地名"诸罗山"(或作猪罗山),后清廷取"嘉其忠义"之旨,将诸罗改名嘉义,沿用至今。嘉义县住民的祖籍,以福建泉州移民占绝大多数;阿里山乡则为邹族原住民的故乡,每年2月,神圣的邹族战祭都会在达邦村盛大举行,为原住民文化留下一页美丽的诗篇。

特产

嘉义的小吃种类繁多,如新港乡的生炒鸭肉羹、碗粿;东石港、布袋镇的海鲜;阿里山的竹筒饭和野菜等,都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另外,香酥松脆的方块酥、用鲜美火鸡肉制作而成的喷水鸡肉饭也都是嘉义不容错过的美食。

阿里山的竹筒饭

遍地竹林的阿里山区,“竹筒饭”是其特色小吃,尤其在当地邹族人当中非常普及。

喷水鸡肉饭

嘉义是鸡肉饭的故乡,其中又以圆环边“喷水鸡肉饭”名气最响亮,公明路“刘里长鸡肉饭”也是超人气名店。

方块酥

方块酥为嘉义地区特产之一,为一种糕饼类的点心,原来的方块酥很大块,比手掌还要大。


嘉义小吃

*文化路夜市(文化路兩側) 	        雞肉飯、粿仔湯、冬菜蝦仁蛋黃、真味珍香腸、水果、香菇肉羹、米糕、蓮子湯 
*東區(成仁街、中山路上) 	        雞肉飯、米糕、道口燒雞、碗粿、牛肉麵、素椒炸醬麵、蔥油餅、雞肉飯、荀干、紅糟肉 
*東區(光華路)          	        冬菜蝦仁蛋、沙鍋魚頭 
*西區(民生北路)    	        香菇肉羹、肉羹飯 
*西區(中正路) 	                冬菜蝦仁蛋、沙鍋魚頭、涼伴蘆荀、竹荀沙拉、綜合涼菜 
*民國路麵食街(民國路)  	        豆漿、燒餅、饅頭、煎包、鍋貼、槓子頭 
*垂楊路夜巿(垂楊路) 	        海產、羊肉爐 
*嘉義火車站(民生北路、光彩街) 	香菇肉羹、碗粿、煎粿、碗粿、蘿蔔糕、肉粿、火雞肉飯 [5]

视频

嘉义市好好玩-14个景点(14 Attractions in Chiayi City) ☆嘉义市( Chiayi City)

2020嘉义市城市形象系列影片-“开启‧对话”(景点篇)

2020嘉义市城市形象系列影片-“开启‧对话”(人物篇)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hjh5180sE

参考文献

[[Category:670 中国地方志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