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掠食龙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HLY讨论 | 贡献2020年12月23日 (三) 12:36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掠食龍屬'''<br><img src="https://sites.google.com/site/paleofi…”)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掠食龙属
图片来自paleofilescom

掠食龙属(属名:Rapetosaurus)意为“恶作剧的蜥蜴”,是种蜥脚下目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末的马达加斯加,约7000万年前到6600万年前。目前只有一个已确认种克氏掠食龙R. krausei)。

如同其他的蜥脚类恐龙,掠食龙是种四足草食性恐龙,它们的身长被估计可达15公尺。

叙述

掠食龙是种相当典型的泰坦巨龙类恐龙,拥有短而修长的尾巴、非常长的颈部、以及类似大象的巨大身体。掠食龙的头部类似梁龙科的头部,有长而狭窄的口鼻部,而鼻孔位于头顶。掠食龙是种草食性恐龙,而它们的小型、类似铅笔的牙齿相当适合撕裂树上的树叶,但并不适合咀嚼。

在泰坦巨龙类中,掠食龙的体型相当适中。根据Kristina Curry Rogers的说法,幼年体标本的身长为8公尺,而重量可能略同于ㄧ只大象。一个成年掠食龙个体的身长可能为15公尺[1],但仍只有它们的近亲阿根廷龙潮汐龙的一半。

地理与年代范围

大部分的其他蜥脚类恐龙,例如腕龙梁龙,在早白垩纪时期灭绝,只有泰坦巨龙类继续存活者。泰坦巨龙类在冈瓦纳大陆继续它们的演化,并在数量与多样性上变得更多,直到它们成为该地区晚白垩纪时期的优势草食性动物。泰坦巨龙类与其他恐龙在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中灭亡,约6500万年前。

发现

克氏掠食龙的化石是首次发现的几乎完整泰坦巨龙类骨骸,包含头颅骨在内。它们的化石有助于澄清某些蜥脚类恐龙的分类争议,这些争议已经有百年历史之久;并且提供其他泰坦巨龙类恐龙重建时的参考,泰坦巨龙类恐龙通常只有发现部分化石。

在2001年,Kristina Curry与凯萨琳·福斯特(Catherine Forster)、在《自然》上发表掠食龙。化石包含一个幼年个体,以及其他三个部份骨骼。

马达加斯加的挖掘活动

“只有少部份的尾巴骨头遗失了”
—Kristina Curry Rogers

掠食龙的几乎完整化石来自于一个幼年个体,以及来自于其他三只个体的部分骨头。包含一个部份头颅骨(正模标本,编号UA 8698)、其他部分头颅骨、一个只遗失少数尾椎的幼年体骨骸、以及一个不相关的脊椎骨。其中的幼年体骨骸是已发现最完整的泰坦巨龙类骨骸,也是唯一头部与身体连接的巨龙类标本。

掠食龙的化石发现于马达加斯加西北部的马任加盆地,离海港马任加市不远处。这些化石是从一个叫做Anembalemba段的砂岩层挖掘出来,该砂岩层属于梅法拉诺组。该地层的年代属于晚白垩纪马斯垂克阶,约7000万年前。

这个挖掘活动是由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团队,加上当地塔那那利佛大学的协助。团队的领导者是戴维·克劳斯(David W. Krause),他从1993年开始就在当地挖掘化石。

珍贵的化石

“我们往山坡挖掘,我们挖得越多,就挖掘到更多的骨头”
—Kristina Curry Rogers

Krause与他的团队在马达加斯加的挖掘地点发现了大量的独特化石。除了恐龙以外,还有鱼类青蛙乌龟鳄鱼鸟类、以及哺乳类的化石被出土。

重大的发现包含:

  • 玛君龙的头颅骨。玛君龙是种大型肉食性兽脚亚目恐龙,被发现于1996年。玛君龙与印度阿根廷的物种类似,显示在晚白垩纪,这些冈瓦纳大陆的分裂大陆之间有大型陆桥;比原先认为的年代还晚。对有可能的是南美洲南极洲之间曾有大型陆桥,允许动物通过,并通往印度马达加斯加
  • 在玛君龙的身上也发现了同种恐龙的牙齿痕迹,使它们成为第一个有同类相食的恐龙。
  • 恶龙是种新发现的兽脚类恐龙,拥有非常特别的牙齿,笔直地从上下颌延伸出来。
  • 发现了一个7000万年前的古老有袋类牙齿。当有袋类在北半球首次演化出现时,马达加斯加已经被水隔开,而该保目前并没有任何存活的有袋类动物。这形成一个看法,认为动物的栖息地可能以某种方式跨越浩瀚的水体。

相关分类

“最让研究这些动物的古生物学家感到挫折的是,我们并不清楚泰坦巨龙类头颅骨的长相”
—Kristina Curry Rogers

泰坦巨龙类是蜥脚下目中成员最多的生物群,但它们的化石纪录却很少。其他的蜥脚类生物群,即使是小型科如腕龙科,也发现了更完整的化石。在发现掠食龙以前,有30个左右的属仅有少数骨头、部分骨骸、或是头颅骨作为代表。发现于1887年的泰坦巨龙属,也仅发现一个部份头颅骨。

这种状况造成难以决定泰坦巨龙类不同属之间的关系,或是泰坦巨龙类与其他高演化程度生物群之间的关系,例如大鼻龙类(包含泰坦巨龙类、纳摩盖吐龙科、腕龙科)。泰坦巨龙类成为“无法分类物种集中地”,有许多属的状况为分类未定,因为不够资讯可以将它们作更进一步的分类。

类似梁龙的头颅骨证实了泰坦巨龙类头颅骨比过去所认为的更多变化性。大部分古生物学家认为泰坦巨龙类拥有箱形头颅骨,鼻孔位于侧边,类似梁龙。这特征允许某些属根据类似梁龙的头颅骨,而被分类于大鼻龙类,而非梁龙科,例如非凡龙纳摩盖吐龙与其他的纳摩盖吐龙科

对于头颅骨其他部分与身体的研究也确认了原先的推测:泰坦巨龙类与腕龙科最为接近。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Rich Lane的说法:“发现这种恐龙特别让人兴奋,因为它们确认了泰坦巨龙类与腕龙科之间的关系,这关系之前只能依靠推测”。

掠食龙的完整骨骸也成为泰坦巨龙类从有限化石重建时的参考。这也是泰坦巨龙科估计体型时的新修正基准。

分类

克氏掠食龙是在2001年8月由任职于明尼苏达自然博物馆麦考列斯特学院的Kristina Curry Rogers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解剖学系的凯萨琳·福斯特所叙述,并公布于科学期刊《自然》上;Rogers当时为福斯特指导的毕业学生。

掠食龙属于纳摩盖吐龙科,属于泰坦巨龙类

词源

掠食龙的属名为RapetosaurusRapeto马拉加西神话中的恶作剧巨人,类似北美洲传说中的伐木巨人Paul Bunyan,而sauros则是希腊文中的蜥蜴。而掠食龙的种名krausei来自于挖掘团队的领导者戴维·克劳斯(David W. Krause)。

参考文献

  1. Montague, R. Estimates of body size and geological time of origin for 612 dinosaur genera (Saurischia, Ornithischia). Florida Scientist. 2006, 69 (4): 243–257 [2008-06-09]. [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