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納摩蓋吐龍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納摩蓋吐龍科
圖片來自fandom

納摩蓋吐龍科學名Nemegtosauridae)是一群蜥腳下目恐龍,屬於泰坦巨龍類,起初包含兩個生存於白堊紀晚期蒙古的屬,分別為納摩蓋吐龍非凡龍[1]

科學家們爭論者這兩個屬與其他蜥腳類恐龍的關係,以及牠們是否構成一個有效的科。最近有其他屬被分類於這個演化支,而親緣分支分類法有助於了解納摩蓋吐龍科的演化關係。

分類歷史

在1990年,McIntosh將納摩蓋吐龍與非凡龍分類於叉龍科的叉龍亞科,因為牠們的頭顱骨類似叉龍,但在某些特徵上有差別。當納摩蓋吐龍的頭顱骨被發現時,被認為與缺乏頭部化石的後凹尾龍有關聯,McIntosh反對這個可能性,因為納摩蓋吐龍類似梁龍,而後凹尾龍類似圓頂龍

保羅·阿普徹奇在1995年將這兩個屬分類於獨立的納摩蓋吐龍科,但沒有提出親緣分支分類法定義。然而,在保羅·巴雷特與阿普徹奇稍早的研究中已提到納摩蓋吐龍科。

Wilson在2002年利用親緣分支分類法,將納摩蓋吐龍科從梁龍超科移到泰坦巨龍類

在2004年,塞巴斯蒂安·阿派斯特圭(Sebastian Apesteguia)在敘述發現於巴塔哥尼亞地區的薩爾加多博妮塔龍時,首次將納摩蓋吐龍科定義為一個基群演化支,包含:泰坦巨龍類中,親近於納摩蓋吐龍,而離薩爾塔龍較遠的所有物種。他提出納摩蓋吐龍、非凡龍、掠食龍、以及博妮塔龍等屬之間有親緣關係,並參考Wilson在2002的種系發生學研究。

阿普徹奇等人在2004年,將納摩蓋吐龍科重新分類於梁龍超科,並將納摩蓋吐龍科定義為一個基群演化支,包含:梁龍超科之中,親緣關係接近納摩蓋吐龍,而離梁龍較遠的所有物種。而該科僅包含納摩蓋吐龍、非凡龍。

在2005年,Curry Rogers發表了一個到目前為止最完整的泰坦巨龍類親緣分支分類法研究,將納摩蓋吐龍與非凡龍重新分類於泰坦巨龍類,但他認為納摩蓋吐龍科與該演化支都是無效的。非凡龍被分類於薩爾塔龍亞科,而納摩蓋吐龍與掠食龍被分類於一個新的未命名演化支;該演化支如果被命名,可能稱為納摩蓋吐龍亞科或納摩蓋吐龍族。而後凹尾龍屬於後凹尾龍亞科。這些演化支都屬於薩爾塔龍科(=泰坦巨龍科)。

Wilson並沒有注意到阿派斯特圭的研究,而在2005年將納摩蓋吐龍科定義為一個基群演化支,包含:泰坦巨龍類之中,所有親緣關係接近納摩蓋吐龍,而薩爾塔龍較遠的所有物種。他同時提出後凹尾龍可能是納摩蓋吐龍的次異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