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香港坟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HLY讨论 | 贡献2022年2月24日 (四) 13:26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香港坟场

图片来自gowentgone

香港坟场,俗称跑马地坟场,是香港坟场之一,位于香港岛跑马地黄泥涌道跑马地马场对面,邻近有印度教拜火教天主教回教坟场。该坟场的土地在1841年已有人安葬,首位使用者是英国军舰响尾蛇号舰长William Brodie,至1845年该坟场才正式开放,为香港开埠早期成立的坟场之一。早年埋葬该处的都是英国人日本人,直到1913年才有华人

介绍

由于埋葬于此坟场多是基督新教信徒西洋人士居多,是以又称为红毛坟场置地创办人遮打、当时华人首富何东与其元配麦秀英行政局立法局华人议员何启均葬于这个坟场。

现时此坟场成为香港电视剧拍摄常用取景地点。

历史

该坟场的土地在1841年已有人安葬,首位安葬者是英国军舰响尾蛇号舰长William Brodie。1845年坟场正式开放。最初的殡葬记录出现在1853年,该殡葬编号为807。1889年,因应城市发展,位于星街圣佛兰士街一带湾仔墓地关闭,该处坟墓被迁往跑马地。

1909年,坟场被重新命名为“殖民地坟场”。政府同时修订基督教坟场条例,并规定非基督新教教徒也可安葬于此。鉴于日本人扫墓时有烧香的习俗,引起部分西方人不满,但港府认为无须禁止[1],所以为日本裔下葬者于坟场边缘位置划定一个特殊的区域。1970年代,随著香港仔隧道工程开展,香港坟场部分土地被征用,故此部分坟墓被搬迁至其他墓段。部分坟墓内的遗体则被火化,骨灰被收藏于1983年兴建的骨库。

坟场建筑

自然面貌

二十世纪初,政府以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为蓝本大幅修建香港坟场,将其设计成为“墓地庭园”,在墓园种植大量观赏用植物。此外,香港坟场亦有动物栖息,例如蝙蝠、蝴蝶。

喷泉

香港坟场有一喷泉,灵感来自圣经创世记2章10节[2]。喷泉由四个圆形组成,上面立有一喷水雕像。

参考文献

  1. The Colonial Cemetery. The Hong kong Telegraph. 15 February 1909. 
  2. Nicholson, Ken. The Happy Valley: A history and tour of the Hong Kong Cemetery.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0: 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