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香港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香港島

圖片來自中國文化研究所
隸屬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面積    78.4平方公里

人口    1270876人(西元2011)

語言    粵語

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海岸線   59.6公里

最高點   太平山(海拔554公尺)

香港島簡稱"香港",是中國香港最繁榮的地方。香港島大多為山地,高度在300至400米,最高峰太平山海拔554米。現今香港島最繁華的平地,大多是填海而來。香港島是香港的主要島嶼,也是中國香港第二大島嶼,僅次於大嶼山島。面積(和周圍小島)為78.4平方公里。香港島地區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

香港島是中國香港開埠最早發展的地區,島上有香港的商業和政治中心。英國殖民者最初居住的地方維多利亞城就在香港島政府山一帶。而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的港口以維多利亞女王之名命名,名為維多利亞港,是以前進出香港的貿易船隻停泊的港口。

香港島北面由於平地少又多山丘,所以街道都是經過劈山和填海建成的;香港島南部有著名的深水灣、淺水灣,是中國香港的主要旅遊區和高級住宅區;香港島中部是中國香港最繁華的地方,也是中國香港政府機關所在地。

歷史

  • 英治時期:在第一次鴉片戰爭(西元1839年至1841年)中,簽訂《穿鼻草約》,將香港島割讓予英國。西元1842年再簽訂《南京條約》,香港島正式成為英國在遠東的殖民地之一。

英國人在香港的中環一帶駐腳,先建成香港第一條街道──好萊塢道,把中環一帶發展成行政和商業中心。19世紀至20世紀初,香港主要是以商業貿易為經濟主軸,中環成為當時香港島的商業中心區。

  • 日軍侵領:西元1941年12月8日香港保衛戰爆發,英軍戰敗開始了香港日治時期。
  • 戰後時期: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島人口急增,中環一帶的土地不敷使用,香港島不少地方都開始發展,如北角、筲箕灣、香港仔和黃竹坑。慢慢地香港島的商業中心除了在中環外,還有灣仔和銅鑼灣一帶。

地理

香港島面積約78.40平方公里,佔全香港面積大概7%,是香港第二大島嶼,排於大嶼山之後。香港島地形山多地少,最高點為海拔554米的太平山。 平地主要集中在香港島北部的一列狹長的海旁土地,由堅尼地城一直伸展至小西灣,香港島的主要經濟發展集中於北部沿岸地區,因此香港島北面的土地從香港開埠以來多年一直依賴填海工程而增加。

鄰近地理:香港島的北面與九龍半島相隔著維多利亞港,共有3條過海行車隧道及3條過海鐵路接駁港、九兩岸,中間亦有港內線渡輪行走。香港島的東面為東龍洲,中間以藍塘海峽相峙。香港島的南面主要為南丫島、鴨脷洲及蒲台群島等島嶼,鴨脷洲與香港仔隔著香港仔海峽對望,中間以鴨脷洲大橋連接。南丫島發電廠則為整個香港島供應電力。

香港的西北面有二個小島,分別為青洲及小青洲,合稱大小青洲,與香港島中間隔著硫磺海峽。現今兩個島上均並沒有任何居民居住。

人口

2011年,香港島人口有1,270,876人,約佔全中國香港人口的19%。

交通

  • 陸上交通:香港島的發展集中於北岸,交通也以北部較為發達。香港地鐵港島線與香港電車的路線均於島的北部沿岸地區來回行駛,貫通東、西各區成一橫線。山頂纜車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公共交通服務,來往太平山頂、半山區及中環。
  • 跨海交通:香港島四面環海,對外交通主要依靠海底隧道穿過維多利亞港連接九龍半島,再往各區。現今共有3條行車過海隧道,分別為香港海底隧道 、東區海底隧道和西區海底隧道,以及3條地鐵路線東涌線、荃灣線和將軍澳線和機場快線。
  • 海上交通:香港島[1] 設有多個渡輪碼頭,主要集中於中環、灣仔和北角,設有頻密的渡輪航班來往九龍及離島,在上環亦設有往的離境碼頭。

景點

  • 海洋公園是世界最大的海洋公園之一,佔地170 英畝。公園建築分佈於南朗山上及黃竹坑谷地。山上以海洋館、海洋劇場、海濤館、機動遊戲為主。 山下則有水上樂園、花園劇場、金魚館及仿照歷代文物所建的集古村。
  • 銅鑼灣中國香港最繁忙的購物和飲食區,也是中國香港不夜市區之一。銅鑼灣區另一著名的建築物為香港大球場。以及位於銅鑼灣和灣仔之間的跑馬地
  • 維多利亞公園是最受歡迎的休息場所,每逢春節、中秋節、聖誕節及大除夕等重要節日,市民聚集於此舉行慶祝活動。這裡也是舉行國際網球賽事的場地。

參考文獻

  1. 香港島觀光團,香港旅遊發展局,